一個已經習慣呆在媽媽溫暖的子宮里的嬰兒,通過媽媽分娩的過程,來到了一個陌生的世界。這個世界與他已經呆了九個月的世界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從來到這個世界的這一刻開始,他就開始學習和適應這個新世界。
那么,他是怎么學習這個世界的呢?他通過感受,觀察,模仿周邊的人,踏出了學習這個世界的第一步,同時,也是構建心理基礎以及人生觀世界觀最最重要的一步。這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是一個充滿愛,溫暖的世界,還是一個冰凍冷漠的世界?我在這個世界里面,是一個什么樣的定位的存在?我是被需要,被重視的一份子,還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存在?這個世界是一個安全的世界嗎?我的需求能夠及時得到滿足嗎?還是說,這是一個不安全的世界,我想要的,都沒有人能夠體會和理解?---嬰兒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和判斷,很大程度就是直接來源于親子關系。因為,父親和母親,永遠都是嬰兒學習和模仿的首要對象。可以說,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決定了嬰兒的基本心理健康以及基本的對這個世界的看法。那些認為嬰兒那么小,什么都不懂,好與壞不會分辨的同學們,我想告訴你們,這個想法是錯誤的。嬰兒對于能量,情緒等方面的感應是十分敏銳的。你以為他們什么都不懂,其實他們什么都懂,只是他們還不會表達而已。
上述的三個問題,對應了影響心理健康的三個最基本的因素:愛,自信心,安全感。如果一個人的愛,自信心和安全感都比較足夠的話,這個人的心理是比較健康的,內心就會比較強大,比較容易獲得幸福感,遇到再大的人生挫折,也不會就此沉淪,振作不起來。如果三者有某種缺失的話,缺失得越多,越難獲得幸福感---因為愛/自信心/安全感的缺失,他們的潛意識會驅動他們不斷的往外去索取和尋求愛/自信心/安全感,可是到后來他們會發現,怎么找好像也總不能得到滿足和內心的平靜,所以,很難獲得幸福感。那是因為,他們找錯了方向---幸福感不是靠外人或者外物給予自己的。
親子關系的重要性在于,怎么樣的親子關系,直接決定了嬰兒的基本心理健康(當然,有缺失都可以在成長的階段通過各種方式來修正,但是在最初始的階段打下良好的基礎那是最好的):
1.良好的親子關系,夫妻之間,父母親與孩子之間,充滿著愛的流動的話,那么,這個孩子心里就充滿著愛和溫暖。他會認為這個世界是一個充滿著愛和溫暖的世界,他也能夠從父親和母親的相處中學會如何去愛別人。長大后,他就是一個有愛的人;如果夫妻之間關系不好,沒有愛的流動,父母與孩子之間,也缺少關愛和支持的話,那么,孩子在愛的方面就會有缺失。他會覺得這是一個沒有愛的,冷漠的世界。由于父母間關系不好,沒有愛的流動,他根本就不能從父母身上學會如何去愛。他,是一個缺愛的孩子---所以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必定會拼命的從別人身上索取愛--而一旦他索取愛的源泉消失了,他就會覺得痛苦并轉移到其他人事物上面繼續去索取愛-必然很難取得幸福感。
2.良好的親子關系,父母對孩子給予足夠的關注(注意,不是過度的關注),讓嬰兒感受到了被需要,被重視的感覺,讓孩子在家庭系統中有明確的身份和定位;在與孩子溝通交流的過程中,盡可能多的肯定,贊美,鼓勵和支持。在這個良好的親子關系中長大的孩子,會建立起足夠的自信心;如果父母過度關注孩子,確實也能讓孩子建立起自信心。但是,過度的關注會帶來孩子在家庭中定位錯誤的問題。錯誤的定位通常是,孩子因為父母,爺爺奶奶的過度關注,認為自己是家庭中最最重要的部分,這就是熊孩子產生的主要原因。如果父母對孩子缺乏關注,讓孩子沒有感受到被需要和被重視的感覺,就難以讓孩子構建足夠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良好的親子關系,就是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多贊美,表揚,鼓勵和支持,這也能很好的讓孩子構建自己的自信心;不良的親子關系,總是充滿了批評,否定,責罵等負面的狀況,孩子就很難構建自己的自信心了。
3.良好的親子關系,因為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和諧相處,能夠讓孩子構建足夠的安全感。在這里要特別提一下,孩子安全感的來源,很大程度上來自于父親(很多情況下是父親,因為在一個家庭來說,通常父親是比較強勢的。但是,有些家庭,母親比較強勢,這個時候,安全感的來源就是強勢的母親了)。在孩子的心中,父親是無所不能的超人,沒有什么事情是父親解決不了的。所以,如果有良好的親子關系,孩子跟父親的關系好,那么孩子就會有足夠的安全感;如果親子關系不好,孩子與父親關系不好(即便是關系不好,但父親在孩子眼里仍然是無所不能的存在),那么,孩子就很難構建足夠的安全感了。
說完心理健康的三個基本因素,再來說說心理創傷,其實和上述也是密切相關的。如果有著良好的親子關系的話,一般來說小孩受到從家庭中受到心理創傷的可能性就比較小。當然,也有可能心理創傷來自于外界。但是,一旦小孩子構建了足夠的愛,自信心和安全感,在有著良好的親子關系的情況下,很有可能會主動跟父母說起受傷的事件,父母就能立刻作出處理,把小孩子的心理創傷降到最低(心理創傷事件,越早處理越好); 如果是不良的親子關系,本身這種不良的關系對孩子的心理就是一種創傷,各種忽略,否定,批評,打罵等都有可能造成心理創傷事件。這些心理創傷事件,在小孩子的心中埋下了定時炸彈,它們不會馬上就爆炸,但是它們會伴隨著孩子的成長,在某些時間的觸發下,爆發出來。任何心理創傷事件,都會因為事件性質的不同,極大的減少孩子的愛/自信心/安全感。
所以,良好的親子關系,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其實,有了良好的親子關系,想要孩子聽話真的不是難事。最理想的親子關系,是父母把孩子看成是一個平等,獨立的個體,愿意去和孩子溝通,愿意去尊重和理解孩子。親子關系不再是名義上的父子或者母子關系,而是孩子把父母親看成是知心朋友的關系。不再有以父母之名對孩子的壓制,有的只是平等和尊重的交流。在這種氛圍下長大的孩子,自然內心強大,幸福感滿滿,家庭教育自然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