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NETLOG》網上有幸看到了司馬陽春先生最近在我的博客內的留言。對他文中所述觀點談一談我個人的一些看法,一是與司馬陽春先生交流,二是闡明我對這些物理問題的認識。
一是從司馬陽春先生的那點留言中,我無從明白他的㈠零哲學原理 ㈡零數學原理 ㈢零物理學原理的含義和內容,因而也就無從評論。希望他能作具體的論說、介紹。只有命題,而無內容是無法與人交流的。
二是我認為物理學界所謂的反物質與正物質其本意原都是認為它們是物質,只是有些物理特性相反而已,并非正物質才是物質,而反物質不是物質,甚至是反對或反抗物質,與正物質共同化為烏有的。在我看來,反物質與正物質是有形的微粒物質(物質的定域束縛態)存在的具有CPT對稱的二種不同的物質狀態,它們可從無形的場物質轉化而來,也可相耦合而轉化為無形的場物質(物質的自由開放態)。光子既不是物質極限凝聚體,也不是反物質極限膨脹體,它是無形的場物質!無論是正物質還是反物質,它們輻射的光子是相同的!(見我的新書《物理學與宇宙學研究》中的《光是什么?》篇等,也可見我的另二本書《大爆炸形成多宇宙時空》、《黑洞、白洞與時空的本性》中的有關論述)。
三是我們現在物理學所說的質量具有許多明確界定的不同的含義,更不要說是生產中、生活中所說的質量了!我在我的文章《質量問題》中作過具體的論述(見我的新書《物理學與宇宙學研究》)。所以,泛泛而言質量,是不確切的,不可取的。特別是引力質量與慣性質量是物質的二種不同的物理量,在微觀世界中二者并非等同,這是有大量的物理實驗所實證的;在宏觀世界中,二者的等價也是有條件的,不會是無條件時時處處等價的。所以,談問題時,最好還是具體說是哪種質量的好。
何謂"質量運動方向"?只有具體物質或物體的運動方向!質量只是物質或物體的一種物理屬性,就像運動也只是物質或物體的一種物理屬性一樣。正物質與反物質不一定運動方向相反,物質或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反,也不能就說一個是正物質,另一個則就是反物質。可能我的物理知識很有限,我不知"宇宙雙力等價定律"為何物?我也不知"宇宙磁單極定律" 為何物?希望能詳細介紹之。我只知道磁單極是個別物理學家提出的,迄今為止,還沒有具體的物理學或天文學發現的支持!在我們所在所見的物質(正物質)世界中NS雙極磁場,無論是N極,還是S極都是正物質顯示的磁特性。再者,何謂"軸心體",何謂"軌跡體"?我們所見的氣體、液體、固體,地球上的各式物體、太空中的各種天體,究竟哪些是"軸心體",哪些是"軌跡體"?另外,"磁場連比引力邊界"也是讓人難以理會的學術語言,學術論述應以他人能夠理會的語言表述為好。再就是何謂"宇宙雙物定律",何謂"物體的運動比重" 、"運動介質的運動比重",隨便"引入"一些新潮的名字來闡述物理問題是無法與別人溝通的。比重在現行的物理和化學中已有明確的公認的含義,一切違反這種公認的含義的"新潮"定義是難以立足的。只有物體或物質存在比重問題,運動有比重?!從而,"同比邊界運動"和"連比邊界運動"這種學術術語科學嗎?!在現行的數學和物理中,邊界與軌跡已各有明確的含義,二者是不能也不該混同或混用的。固體的運動一般可以看到其邊界和運動軌跡,但像糖或鹽溶解于水,你能表述其運動軌跡和邊界嗎?!香料(無論是固態的,還是液態的)在空氣中揮發,你能表述其運動軌跡和邊界嗎?!更不要說不同的液體或氣體的混合,不同金屬熔融成合金,不同顏色(不同頻率)的光的混合了!凝聚態是一種物態(物相),雖確是物質的一種運動狀態,但與物質的機械運動方向是不相干的。也不等同于收縮這一概念;它與膨脹態并不是相對立的物態。收縮與膨脹才是相對立的物態。
"我們為什么要定義帶正電荷的電子是反物質,帶負電荷的電子是物質?"--因為,我們認為自己見到的物質中的電子是普遍帶負電的,后來才發現存在一些帶正電的特殊電子,它會與帶負電的普通電子耦合湮滅為光子,才將那種帶正電的特殊電子稱為反物質電子,但有時我們叫它正電子。這有什么不可呢?!
何謂"反物質負量子空間" ,"零等價值"? NS雙極磁場也有動質量,不可能是零質量!
"在零物理學中:O≠O。
當m=-m,e=-e,F=-F,m=-e,-m=F,-m=-F,e=-F,F=-e,F=m,-F=-m時,一切運動均是O。
我們稱這一對對等價值為零等價值。"
在現行的數學和物理中,正數與負數,正與反已有明確的含義和定義,e、m與F各有所指,不會任由先生指鹿為馬的!如果e是電荷量的符號,m是慣性質量的符號,F是作用力的符號,那么它們各有具體的很不相同的物理量綱,現行的數理學認同:m=︱-m︱,e=︱-e︱,F=︱-F︱,不會認同:m=-m,e=-e,F=-F,更不會認同:m=-e,-m=F,-m=-F,e=-F,F=-e,F=m,-F=-m。所以司馬陽春先生的零等價值與零物理學是難以取得別人的共識的。文明和科學需要和歡迎創新,那是對歷史的文明和科學有所繼承、有所發展、有所革新的創新,但并非是與歷史的文明和科學完全脫節或完全推倒重來的看似時髦的所謂"創新"!而且一切創新不是單憑個人的主觀想象和假定就成的,要有人類的實踐、客觀事實來驗證和支持,無論是自然科學還是哲學思想或是社會學說,沒有人類的實踐、客觀事實的驗證和支持,都是站不住腳的!如果司馬陽春先生要表述的是,正電荷與負電荷相對應(或對稱),正物質的質量與負物質的質量(慣性質量、引力質量或電磁質量)相對應(或對稱),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相對應(或對稱),這些觀念都是正確的,與已有的物理學是一致的,但所用的數學表達則是錯誤的。另外,司馬陽春先生如果認為這些全是零和,則是錯誤的。像電荷的中和(電池放電、電網供電、電離放電)都是伴隨著電離能的釋放、轉化,僅是表觀的、宏觀的"電荷零和", 并非真實的、微觀的"電荷零和"。在正反電子(或質子)耦合而轉化為二個γ光子時,電荷才是真實的、微觀的零和了,但是,二個γ光子的動質量等于正反二個電子(或質子)慣性質量的"算術和",而非"代數和"。這種轉化(或逆轉化)遵循質量守恒、能量守恒和動量守恒,而非零和!至于作用力與反作用力,那是二個物體間的相互作用,是分別施予對方的,二者是不可能零和、對消的!我的研究指出,一個無旋(旋轉角動量為零)的白洞(它由一個無旋的黑洞孕育而成)爆炸可生成一個正物質星系及一個與之對稱的反向旋轉的反物質星系,二者由一個公共黑洞通過吸積盤維系著(它們就是在我們所在所見的宇宙內的以相互分離速度為120萬公里/秒的那二個星系),它們最終會給它們的公共黑洞所吞噬,重新成為一個無旋的黑洞,此黑洞再蒸發到臨界尺度,其中心的白洞再爆發,重復前一過程。在這種演化中并非零和游戲,基本遵循著質量守恒、能量守恒和動量守恒(詳見我的三本書中的有關分析和論述)。這是物質永遠處于相互作用下,永遠運動演變著,既不能創生又不可能毀滅,僅是由一種存在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存在形式而決定的。
"宇宙二體NS雙極磁場"。磁場是由電場的非慣性運動引起的,例如變動的電場或旋轉的電場都會產生磁場(反之,非慣性運動的磁場也產生電場)。另外,物體相對電場運動(表象地說,切割電力線)也會激發磁場(反之,物體相對磁場運動也產生電場)。磁場都是NS雙極的,迄今還沒發現磁單極子。微觀的電子、質子甚至中子的自旋都產生磁場。宇宙中作為電磁流體的恒星都有較強的磁場,高速自轉的中子星具有極強的磁場,一般的行星和其大的衛星也有自身的磁場。星系也有自身的磁場,以此類推,一個宇宙體系也具有它的磁場,這應該是個科學的推斷。我的研究指出了黑洞的電磁輻射,沒有明確說黑洞有沒有磁場,但黑洞內部是有分層結構的,內部有電磁流體的物相,因而,對于旋轉的黑洞而言,也應該有其磁場的。另外,黑洞的吸積盤也會產生磁場。我的研究指出,大爆炸形成的是多宇宙體系,最簡單的是光球包圍著的被其公共黑洞隔開的正反二個物質宇宙,所以,我不支持宇宙二體說。不知司馬陽春先生說的"宇宙二體"是怎么回事?
任何物質或物體都是既有質量也有能量的,不管是正物質還是反物質。所謂"質能體",這一術語不具科學性。特別是說它是"NS極二物同存體",無論是宏觀還是微觀,誰發現過N或S極單獨存在的物質或物體?!
宇宙射線中和對撞機實驗中發現了多種反粒子,見得最多的是反電子(正電子)和反質子,以此科學家還制得了反氫原子。人們將所帶電荷與常見的普通粒子相反而其它物理量相同的粒子稱之為反粒子,還因為它與對應的正粒子耦合會轉化為二個γ光子,而其逆過程也成立的緣故。
現代物理公認宇宙中有四類相互作用力:全程(微觀短程和宏觀長程都存在)的引力和電磁力,微觀短程的弱力和強力(又稱色相互作用力),我指出還存在一種全程的交換力,稱之為度作用力(量子力學認為微觀短程中存在這種交換力),前四類相互作用力以相光速傳播,度作用力以真空光速傳播,正是這后一種力才使量子現象遵循統計因果律,時空量子化、頻譜化,粒子的運動(甚至物體的運動)呈現波粒二象性,量子間相互影響著彼此的命運(量子糾纏),宏觀的測量影響了量子行為。簡而言之,量子力學是度作用力的表象理論。物質和宇宙的運動、演化是這五種力的綜合作用的結果。這五種力各有其特點,不能用其中哪一種力來涵蓋,甚至取代其它的力。用其中一種力來涵蓋,甚至取代其它的力的一切努力,迄今為止都是徒勞的,不成功的,我認為也是不科學、不正確的。所以,所謂統一場論,必定是這五種力綜合作用的統一場理論。所以,司馬陽春先生的所謂"宏觀微觀二體NS雙極磁場的統一場"是不可能得到客觀事實和人類的實踐的支持的,是不科學的。所以,先生的那長段論述:"DEF:
在宇宙二體NS雙極磁場統一場中,......,宇宙空間溫度是不守恒的。"是不能被人接受的。其中"時間消失,空間擴大;空間消失,時間消失。時間消失,空間存在。"的論述更是不科學的。時間和空間都是物質(或物體)存在和演化的屬性,不可能與物質及其運動相割裂,彼此也不能相割裂,"時間獨立于空間,空間包容時間",更是邏輯混亂的語言!時間和空間都不可能"消失"!" 真空=實體"這種論述符合客觀事實嗎?!科學嗎?!"真空光速=導體電速" 這種論述符合客觀事實嗎?!科學嗎?!導體電流速度已有科學家測量過,那是遠遠低于30萬公里/秒的速度的。相光速是光在介質中的傳傳播速度,介質對光是有阻力的,真空對光無阻力,真空光速只能高于相光速,不可能低于30萬公里/秒!"運動物體體積是不守恒的"、" 宇宙空間溫度是不守恒的"倒是符合客觀事實的,是科學的。"物體質心奇熱,則外緣奇寒;"--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見不到這樣的事實,正常情況下,質心奇熱,則外緣也是熱的,至少是與環境溫度相同。對于地球這樣的大天體,地核溫度很高,比月核溫度高,但地表的溫度比月亮表面的溫度高得多。核物理實驗證實,核子的內部溫度是越接近中心溫度越高,會接近普朗克溫度,但其表面溫度接近環境溫度,并非"奇寒"!"物體外緣奇熱,則質心奇寒。"--更不符合客觀事實!煉鐵、煉鋼爐倒出的鐵水、鋼水或爐渣,外緣非常熱,其內部會非常冷?!事實是內部更熱!太陽外表"奇熱",其"質心奇寒"?!故司馬陽春先生的所謂"宇宙引冷負熱定律"實在是胡編亂造的了!
司馬陽春先生提出:"宇宙第一原理:物體在同性相斥中對立!;在異性相吸中統一。"在電磁相互作用中以及費米子的相互作用中,我們確實看到了"同性相斥中對立!;在異性相吸中統一。"但在萬有引力和玻色子的相互作用中,我們看到的是同性相吸啊!電子偶素分子Ps2(正電子與電子短時間地耦合成"原子",再組合成"分子")的發現,以及二個γ光子轉化為正反二個電子(能量足夠高時轉化為正反二個質子)而分離開來,提示了正反物質之間的萬有引力是斥力,即萬有引力是同性相吸,異性相斥的(見我的三本書中的有關分析和論述)。從社會學而言,人們(人類和人類社會也是宇宙中的物質和物質運動吧!)思想、信仰、立場、利益相同才會一致和融洽,如果相反就會分裂、對抗,這也是一種同性相吸,異性相斥吧!所以,司馬陽春先生把客觀世界中部分的物理現象:"同性相斥,異性相吸"上升到"宇宙第一原理"是不妥當,不科學的。至于他所用的數學表達式:"①同性相斥定律:當N→=→N;或→S=→S,N=O或S=O時
則N=S或S=N;O=O
②異性相吸定律:當N→=S→,S→=N→或N=O或S=O時
則N→=S→或O=O "不是當今的規范語言。N→、→N、→S、S→各代表什么?"="代表等號還是什么?"O"代表零還是什么?先要講清楚,否則是無法與人交流的。
司馬陽春先生斷言:"阿爾法磁譜儀無法完成其抓捕反物質的使命"。我認為這個斷言是不正確的。阿爾法磁譜儀(包括氣泡室、乳膠照片)早就在地球上從宇宙射線中和對撞機的核試驗中發現了多種反物質粒子。當然,司馬陽春先生不認為那些是反物質粒子,那就是另當別論了。阿爾法磁譜儀已經屏蔽、隔離了地球的電磁場,具有其自身的磁場并且對外也是屏蔽的。送入太空站的那臺儀器磁場很強,分辨是何種粒子應無問題。至于說到帶電粒子在磁場中受到的洛倫茲力,既與其運動方向有關,也與其所帶電荷有關:F=ρV×B。ρ、V、B的大小決定F的大小,V×B決定F的方向,ρ的正負決定F的正負(順著V×B方向,還是逆著V×B方向)。荷質比ρ/m決定了粒子繞B方向偏轉的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也就是決定了單位時間內偏轉角的大小。由此可分析射線的物理特性,從而確定它是何種粒子。以此,探測到的是電子還是正電子,是質子還是反質子,是其他正物質粒子,還是別的反物質粒子,怎么會搞不清呢?!就是在地面上,磁譜儀、質譜儀都要考慮屏蔽外界電磁場(包括地球磁場)的干擾,在空間站更是考慮了屏蔽外界電磁場(包括地球磁場)的干擾,還屏蔽了儀器磁場對太空艙其它儀器的干擾。所以,司馬陽春先生談論阿爾法磁譜儀與地球磁場的耦合,完全是無的放矢,毫無意義。
力是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只有正物質與正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力,正物質與反物質之間的互作用力,反物質與反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力,"物質力"、"反物質力"這種提法不科學。
"理論物理是一種思想運動"--這種提法不妥。任何理論不可脫離客觀實際,不可脫離人類的實踐,它源于客觀實際,源于人類的實踐,還要經得起客觀實際的反復檢驗,經得起人類的實踐的反復檢驗!
另外,"⒈天體都是磁體,"此結論下得太早!我們對太空探測還太少,就目前的知識而言,月球和火星幾乎沒有自己的磁場。更小的天體是否有自己的磁場,還不得而知。何謂"二體NS雙極磁場",何謂"軌跡磁場"與"軸心體磁場"?!有"磁單極"嗎?!洛倫茲力是運動物體(或粒子)與磁場的相互作用力!其方向取決于V×B和ρ的正負,并不在B的方向(或反向)!左手定則是由磁場和粒子入射方向而定,不是死板的!電磁波或光的速度要在大質量天體或強磁場附近才能顯示其變動,在一般的質量不大的天體或不太強的磁場中是顯現不出來的!萬有引力在同性物質間是吸力,在異性物質(正反物質)間是斥力。不存在什么"物質力"、"反物質力"!力也沒有什么"慣性力"和"非慣性力"之分,只有慣性離心力!它也不是什么反物質力!!
"物質存在反物質必然存在;反物質存在物質必然存在。"這是對的,由于萬有引力在同性物質間是吸力,在異性物質(正反物質)間是斥力,正反物質耦合為無形的場物質。所以,正反物質分別組成了一個正物質世界(正宇宙)和一個反物質世界(反宇宙),在正宇宙內可見的反物質必局限于某個特殊的區域,或是極少和極短時間內才見到的。同樣地,在反宇宙內可見的正物質必局限于某個特殊的區域,或是極少和極短時間內才見到的。正物質與反物質同在,結合成二體是不可能的!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