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誠信“簽約”》說課稿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與誠信“簽約”》是根據人教版《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框題的教學內容及基本要求編寫的。
本課是在中年級“誠實守信”的基礎上,對教育內容的深化和拓寬。學習本課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延續,也是對“在復雜的社會中怎樣待人”這一教學內容所作的鋪墊。
二、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知道誠信的基本含義。懂得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現代社會更需要誠信的人。
情感目標:愿意做誠信的人,對自己不誠信的行為感到不安和歉疚,鄙視虛假和不守信的行為。
行為目標:努力做到說話做事實實在在,在學習、評比、競賽中不弄虛作假,做到承諾時實事求是;承諾后努力兌現。
三、教學重、難點
理解誠信的要求和重要性,并能夠應用到現實的生活中去。
四、教法
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在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中間有一條小小的鴻溝,需要用實踐把這條鴻溝填滿?!?/span> 因此結合六年級學生自身的特點,我將借助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運用視頻短片、圖片、文字材料等資料,通過情境創設法、活動體驗法、情緒調節法、討論歸納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為學生創設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氛圍。
五、學法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指出:“凡是能影響個人行為的知識,是他自己發現和化為己有的知識。”在學法指導上,我本著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學習的原則,計劃在課堂活動中讓學生通過討論、表演、欣賞、辯論、誠信簽名等形式親身體驗,合作探究。
六、教學程序
(一)影片激情、震撼心靈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人的文明最精細的表現在情感里”。因此,借助《好人——叢飛》的視頻短片,營造一種“言必信、行必果”的情感氛圍,使學生置身于一種生動感人的情境之中,請學生自由談感受,教師小結:像叢飛這樣認真履行諾言,說到做到,就是誠實守信的表現。今天就讓我們共同《與誠信“簽約”》
(二)活動體驗、入境動情
新課程標準指出:“只有源于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道德情感、真實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識?!?/span> 因此,我在課中設計了四個活動,讓學生從社會、學校、家庭等多個環境設身處地體驗、理解“誠信”的重要性和現實意義,提高學習興趣,增強感性認識,引發學生思考。
活動一:實話實說
課件出示,生活中顯而易見的小事,讓學生正確辨別出生活中的誠信行為,學生分組討論后由各組派代表發言并歸納出“誠信的要求”:實事求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踐行諾言。
活動二:情景表演
在學生已經明確了“誠信要求”的基礎上,課件出示小品《如此賺錢》,請同學們分組討論:店主會怎樣做?會出現什么樣的結果?然后小組合作,把自己的想法演一演。引導學生學習怎樣按誠信的要求做事,達到以境引情、入境動情的目的。
活動三:唇槍舌劍
根據六年級學生參與社會活動意識強的特點,本環節設計了一場“小小辯論賽”。以“海爾集團老總揮錘砸爛76臺質量不合格冰箱的行為是浪費資源還是誠信表現?”為題,組織全班學生通過辯論更加清楚地認識到誠信的現實意義,突破了本課的教學難點。
活動四:誠信調查
學生通過前面三個活動已經知道了誠信的要求、重要性和現實意義,在這里通過一份《誠信問卷調查》讓學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誠信度,為在 “誠信承諾書”上簽名做好準備。
(三)化情為行,教育延伸
在本課即將結束之時,請全班學生在音樂聲中,有秩序地在“誠信承諾書”上簽名。正是由于這些承諾來自于學生自身的體驗,因此學生不僅“懂”了,而且“信”了。
這時,教師根據板書總結本課:只有做到了“實事求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踐行諾言”,我們的生活中才會盛開美麗的“誠信”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