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鋒也稱作正鋒,是運筆的主要方式,中鋒運筆,筆尖在筆畫的中路運行,中鋒行筆不是只用筆尖,而是筆尖在中路的同時,把輔毫輔開,作到萬毫齊發。
中鋒行筆的優點:在于通過筆鋒度墨,輔毫將墨計均勻滲開,行筆要求筆管正直,不可自然地斜向右方,但這不意味著在行筆的過程中,筆管始終和紙面垂直,而是隨逆著筆劃的運動方向擺動。中鋒行筆寫出的筆畫四面圓滿,自然充實。但用筆因人而異,用筆深可以表現雄強和樸茂。用筆淺長於表現超越秀發。
對于初學書法的人來說,應首先鍛練淺筆重力的用筆方法,它的難度大於深用筆,不論是提筆攝墨,還是提按轉折都比較難掌握。但只有從難入手,以淺筆重力為基夲功,學習書法的道路才會越走越開闊。謝謝邀請!
分享
舉報
翰墨書道 新能發展公司托海水電廠員工06-16 23:29毛筆的中鋒運筆是書法的主要運筆技法。實際上毛筆在書寫過程中,并不是一味的中鋒和偏鋒行筆,而是在交互運行的,并且還是和其它運筆技法如提按頓挫等技法,根據點畫線條造型的需要不斷變化者的。那么在如此復雜的運筆過程中,中鋒行筆是如何做到的呢?調鋒,是通過提按頓挫調整筆鋒來實現,故中鋒技法主要表現在書法點畫線條的起筆調鋒以后或收筆之時,還有轉折的前后階段。當然在點畫線條的中短也需要注意調鋒動作,使得筆法一直保持在中鋒行筆狀態。
調鋒,就是通過提、按、頓、挫技法使得筆鋒因種種原因出現側倒的筆鋒復歸于中鋒行筆之軌道中去。如橫畫的起筆,當逆鋒起筆寫出點畫的左上角,再下頓(或駐鋒)筆寫出點畫的左左下角后,準備向右行筆之際,就需要通過提按等技法將筆法鋒調節到中鋒運筆上去。這時候毛筆的毛筆在提按或頓挫過程就可以在前面完成的起筆的墨點中將毛筆筆法調整之向右行筆的狀態,至此向右行筆就可以使得筆鋒處于中鋒狀態了。這時候我們一定要注意到毛筆的筆尖部分向著起筆的方向,筆桿向著行筆的方向略呈澀勢行筆,并注意中鋒行筆過程中線條的粗細變化,采取相應的提按技法,保持中鋒行筆,來完成后面的運筆動作。
分享
舉報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前黑龍江省訥河市大興養殖公司職工06-17 08:27書法上所講的中鋒、側鋒,是兩種不同的筆法形態。
無論是中鋒行筆、側鋒行筆,都是靠指法控制筆鋒與紙面的著力點,以腕法調節筆桿斜角抑制筆鋒朝向,使其保持中鋒狀態或側鋒狀態,以肘法配合指、腕協調動作,掌握行筆方向與距離,共同完成筆畫的起~行~收書寫過程。
想要了解和掌握這些常規的運筆技巧,其實非常簡單,只需要分別用中鋒法、側鋒法,畫寫圓圈、直線、斜線、折線、弧線、曲線、波浪線等方式,不出兩小時就全都明白了。
可惜,遺憾的是,當今書法界許多人初學的時候,都不練這個,都直接臨帖,所以,練了多年書法,竟然不知道原帖中的方筆、圓筆都是怎么寫出來的!
比如下面的這兩個圖中的〈泉眼、飛流、落九〉這幾個字,這是我用自制的海綿筆頭,蘸清水在50厘米的方形地磚上寫的,字大約40厘米。俗稱水寫地書。
如果我不說,誰能看出來,上面這幾字,哪些是用中鋒筆法寫出來的? 哪些是用側鋒筆法寫出來的? 告訴你們吧,全都用的是側鋒筆法寫的!
比如《九成宮》、《玄秘塔》原帖筆畫,明明用側鋒法輕而易舉就寫出來了,很多人卻偏偏迷信“筆筆中鋒”,用很麻煩的動作去描畫,寫了一遍又一遍……竟然不知道筆法錯了!豈不是自討苦吃?
之所以有人認為,練書法沒有十年二十以上功夫不行……是因為不懂筆法要則,寫法不正確,把時間浪費了!如果技法正確的話,寫三五遍或十來遍就可以了,相反,如果技法是錯誤的,寫三五十遍,甚至上百遍,有什么用啊? 豈不是是錯上加錯嗎? 練書法,關鍵不在于寫多少字練多少遍,重要的是練的筆法動作對不對! 這是前提。
通常情況下,用中鋒法寫出來的筆畫,起止處和轉折的地方,多呈現圓潤、椎尖狀態,用側鋒法寫出來的筆畫,起止處和轉折的地方,常出現方整、平齊狀態。簡單的說,圓筆為中鋒,方筆為側鋒。這是筆法當中一大突出的特點,也是一般規律。明白這個道理就能讀懂帖,寫得對,否則,一念之差,錯誤千日。
常見中鋒筆法、側鋒筆法,如圖:
△此為中鋒行筆法
△
此為側鋒行筆法
那么,在什么情況下分別使用中鋒、側鋒呢? 應該根據所寫的書體或字體風格來確定,決不是無論什么書體、字體全都一律用中鋒法。
比如,大篆、小篆字體基本上全用中鋒法。
隸書字體當中,有的是中鋒,如《石門頌》。
有的是中鋒、側鋒并用,如《禮器碑》。
魏碑楷書,有的是中鋒法,如《鄭文公》。
有的是側鋒法,如《始平公》。
魏楷當中多數是中鋒、側鋒并用的,甚至一個畫,起行收過程中都是中側變換著的。
晉代楷書、行書,多是側鋒法。
隋唐楷書,有的是中鋒法,如顏真卿《麻姑仙壇》、《大唐中興頌》。有的是側鋒法,如《蘇慈墓志》,李邕《出師表》、《李思訓》,歐陽詢《九成宮》、顏真卿《多寶塔》、柳公權《玄秘塔》。也有中側鋒兼用的,如顏真卿《勤禮碑》、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趙孟頫為代表的元代楷書、行書,在筆法應用方面,是最豐富多彩的。幾乎中鋒、側鋒、偏鋒等等,全都使用了。
以上是我的學習心得。感興趣的朋友請點贊,或關注我,翻閱之前發布的相關信息,會有預想不到的驚喜。謝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