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河縣實驗小學 宋宏梅
中華漢字是世界藝術寶庫中的瑰寶,它承載著深厚的中華文化。每個漢字都是一個歷史悠久的中華故事。傳承中華文化是每個中國人的責任。識字寫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基石,也是語文教學改革的重點之一。在課程改革的浪潮中,我一直在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摸索前行,從研究到困惑,從嘗試到探索,從實踐到創新,收獲頗多,感悟頗多。
一、高效識字,夯實學習基礎
(一)多措并舉,激發學生識字興趣
凡事興趣為先導。對于一個剛入學的孩子來說,機械識字一定會讓他們覺得枯燥無味,時間久了還會產生厭學情緒。所以識字教學首先要激發孩子的識字興趣,讓他們熱愛漢字,產生主動學習漢字的愿望。只有在興趣驅動下,才會形成學習的內動力。教學中我根據低年級孩子年齡小,注意力易分散,形象思維占優勢的特點,嘗試運用多種方式來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
1.看圖激趣。低年級的孩子對色彩艷麗、形象直觀的圖畫比較敏感,所以在教學“水、火、鳥、兔、山、石”等象形字時,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圖讓學生先觀察圖畫猜猜字音,然后對照圖畫認識漢字,孩子們興趣盎然,收效顯著。教學“參”這個比較復雜的生字時,我先出示一張人參的圖片,讓學生觀察人參的形狀和這個“參”字有什么相像之處,進而使學生掌握了字音,記住了字形,也了解了字義。這樣生動直觀的識字教學讓孩子們學得輕松,學得快樂。
2.故事啟趣。喜歡聽故事講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所以識字過程中,我經常利用講故事、讀兒歌、編順口溜等方式引導學生趣味識字。比如:一些同學經常把“日”和“目”弄混,所以教學“日”這個字時,我給學生講述“后羿射日”的故事,告訴學生日子的外框恰似圓圓的太陽,中間一橫好似后羿射出的箭。生動的故事一下子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牢牢記住了這個生字。教學《我要的是葫蘆》一課時,我根據課文內容編了一首瑯瑯上口的小兒歌“葫蘆藤上開白花,花謝以后掛葫蘆。葉子生了小蚜蟲,慢慢變黃都枯萎。營養成分供不了,葫蘆個個都落掉”孩子們在快快樂樂讀兒歌的過程中,不知不覺掌握了很多生字。教學“渴”和“喝”這兩個字時,我和孩子們一起編了順口溜“渴了需要水,喝水要張嘴”,不僅激起了孩子的學習興趣,而且巧妙地區分了這組形近字,可謂一舉兩得。
3.表演引趣。小孩子們都好玩好動,所以我經常把識字訓練用玩玩演演的形式來進行,讓妙趣橫生的課堂表演成為孩子們識字的載體。比如:教學“看”字時,我讓學生學習孫悟空把手遮在眼睛上面往遠看;教學“睡”字時,我讓學生把眼皮垂下來表演睡覺的樣子。孩子們夸張的動作、滑稽的表演大大地活躍了課堂氣氛,他們在快樂的氛圍中感受到了識字的樂趣。
4.游戲生趣。玩游戲對每個孩子來說都是一件開心事。課堂上我經常領孩子們一起玩“摘蘋果”“找朋友”“猜字謎”等趣味游戲,不僅讓枯燥的識字教學變得“活”起來,而且有效鞏固了所學生字。
5.活動促趣。小孩子都有一種不服輸的精神。所以我會定期在班級開展“識字擂臺賽”,讓孩子把自己從各個渠道認識的漢字收集整理在一起,并在全班進行展示交流,最后評選出“識字冠軍”。孩子們都不甘示弱,他們會通過書籍、字典、廣告、牌匾、電視等多種渠道主動識字。這樣的識字比賽不僅使學生產生了主動識字的愿望,而且讓學生走進了更為廣闊的語文天地,去感受別有一番滋味的識字樂趣。
(二)加強指導,教給學生識字方法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習必有法,無法是徒勞。在激發學生識字興趣的基礎上還要指導學生掌握有效的識字方法,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
1.抓住重點讀準字音。在學習漢語拼音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課堂上對所學漢字無需不均用力,只需抓住平翹舌音和一些易錯字音,指導學生反復認讀。比如:“嘮叨”的“嘮”;“塑料”的“塑”;“接觸”的“觸”等。這樣直奔重點,可以有效提高識字效率。
2.多種方法記憶字形。識字方法多種多樣,在學生學習了基本漢字、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之后,引導學生掌握不同的記字方法,比如:以舊帶新、形近字對比、熟字加偏旁、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增減筆畫等,從而讓學生學會根據字形特點選擇最巧妙的方法識記字形。
3. 發現規律了解字義。漢字中大部分都是形聲字,多數漢字的偏旁都有表義的作用,所以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發現漢字的規律,利用偏旁理解字義。比如:在《棉花姑娘》一課中,學習“姑娘”兩個字時,我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這兩個生字,說說你發現了什么?孩子們在老師的逐步啟發下成功地發現了這兩個字左半部分都是女字旁,與字義有關。右半部分與字音有關。接著我出示了一組生字“姥、媽、奶、姨、嬸”讓學生根據形聲字的規律猜測字音,孩子們異口同聲,猜的準確無誤。掌握了漢字的構字規律,孩子們就可以借助偏旁來推測字義,比如“草字頭的字多與植物有關”“木字旁的字多與樹木有關”“豎心旁的字多與心理有關”“金字旁的字多與金屬有關”……還可以輕輕松松區分很多形近字和同音字,比如“清、請、情、晴、睛、蜻”“哇、掛、娃、蛙、洼”“跑、泡、抱、飽、炮、袍”等。
(三)充分放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教的目的是為了不教。只有放手讓學生深入思考充分探究交流,他們的學習能力才會有所提高。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的學習方法之后,我便放手讓學生自學生字,培養他們獨立識字的能力。
1. 課前預習。預習是培養孩子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手段。根據平時的學習,我和孩子們一起梳理了生字學習提示“1.讀準字音:重點讀好平翹舌、易錯字音和多音字2.記憶字形:重點區分形近字3.理解字義:重點根據形聲字的規律了解字義,并給生字組詞。”孩子們每天會根據學習提示獨立預習生字,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2. 小組交流。小組學習不僅可以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得以充分的發揮,而且能有效提高學習效率。課堂上,我會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把自己預習過程中的收獲和困惑與小組同學進行交流,組內成員相互補充,從而使學習更加深入。
3. 全班匯報。集體匯報是學生學習成果的展示,也是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全面檢查,匯報的過程中大家可以互相糾正補充,有必要時老師再對關鍵的知識點進行點撥講解。記得有一次在匯報過程中,一個孩子說“我發現‘捉’字是翹舌音,可以組‘捉蟲’”;另一個孩子說“我來補充,‘捉’字是提手旁,與手的動作有關,還能組‘捉到’”;又一個孩子說“我來補充,‘捉’就是用手抓的意思,還可以組‘捕捉’”……聽著孩子們的匯報,我的內心無比欣喜,這樣的學習才是源于學生獨立自主的高效學習。
二、寫好漢字,傳承優秀文化
《語文課程標準》中對每個學段的寫字教學和寫字習慣方面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在我們的教學中也越來越多地關注了學生的寫字姿勢和寫字質量。2006年起我就參與了學校開展的“休息位寫字法”的實驗與研究。經過多年的摸索與實踐,我們的實驗已卓有成效。
(一)加強寫字姿勢指導
1、通過細致地講解、認真地示范從坐姿——執筆——運筆等方面進行系統的訓練,交給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使每個學生都能正確掌握休息位寫字法。
2、在學生寫字過程中堅持“督促——觀察——發現——糾正——指導——堅持”的原則,采取一部分一部分強化訓練,針對學生寫字過程中出現的弓腰、歪頭、塌指、抱筆等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尋找問題的根源,找到糾錯的方法。
3、在寫字過程中我還采用“榜樣示范法”、“故事糾錯法”“師生比賽法”、“醫師診斷法”等多種方法提高訓練效果,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
(二)加強寫字方法的指導
新課標提出:“第一、第二、第三學段,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鐘,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要在日常書寫中增強練字意識,講究練字效果。”可見,寫字教學已經被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我充分利用每天的語文課和每周的硬筆書法課,從漢字的基本筆畫、基本結構等方面進行寫字方法的指導,提高學生的寫字能力,培養學生認真寫字的態度,樹立“只要提筆就是練字”的意識,從而讓每個孩子都能寫出一手美觀大方的漢字。
識字寫字教學任重道遠,課程改革的浪潮滾滾而來,在今后教學的路上我將不忘初心,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