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關于對仗:
絕句不要求對仗,但亦可對仗。而律詩必須對仗。
1、律詩的結構:
起、承、轉、合,是一首律詩的布局結構。
起:指首聯,即第一、二句。它是起始, 要求平直。
承:指頜聯,即第三、四句。它承上啟下,要求有分量。
轉:指頸聯,即第五、六句。有轉折感, 要求有變化。
合:指尾聯,即第七、八句。體現結尾性。要求含蓄而意味深長。
律詩的中間,要求要有兩副對聯。(即頜聯和頸聯)
2、對仗的基本含義:
所謂對仗,即每一聯的出句和對句之間,除了按平仄格式相對外,對應詞
的詞性還必須相同。即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在對仗中,
形容詞常與動詞作一類而對用),副詞對副詞,虛詞對虛詞,有數對有數,無數
對無數。
3、對仗在一首詩中的位置:
(1)在律詩中,對仗的位置在中間兩聯(即頜聯與頸聯)。
(2)在一首詩中,兩聯對仗是基礎,多則不限。有一、二、三聯對仗的,
也有四聯全對的。
(3)作為變例的單聯對仗,一般在頸聯。稱為“蜂腰體”,有“若已斷而
復續的感覺。
(4)還有一種變例,雖是兩聯對仗,但不在頜、頸兩聯,而是在首聯和頸聯。
此為偷春格。
總之,在一首律詩中,只要中間兩聯對仗,就屬于正例。在此基礎上,首聯
尾聯也用對仗,當然也屬正例。否則,其他對仗形式,均屬變例。現代人寫詩,
最好不用變例對仗。
4、合掌之忌:
一首詩中,相鄰兩聯的對仗,句子結構完全一樣,叫做“合掌”。此乃對仗
之大忌。 如:
高昌(地名)玉蕊會,崇敬(地名)牡丹期。
短李(人名)芬芳酒,于辛(人名)寂寞詩。
此詩中四個專用名詞對仗,犯合掌之忌。
白居易改為: 高昌(地名)玉蕊會,崇敬(地名)牡丹期。
笑勸(形容詞、動詞)迂辛酒,閑吟(形容詞、動詞)短李詩。
這樣就避開合掌之忌了。
此外,出句和對句意思相同或雷同也叫“合掌”。如:
河對川,赤對紅,兵對卒, - - - 均視為“合掌”。
5、對于工對的追求:
工對,即更加工整的對句。一般講,出句和對句之間,相對應的詞,做到
平仄相對,詞性相同,即為對仗。
但后人為追求對仗更工整,即所謂“工對”,不僅要求名詞對名詞,動詞對
動詞, - - - 而且又劃分出許多小類,大體包括二十多個方面。(如:天對地,
雨對風,大陸對長空, - - -),即對仗中取其相類、相反、相稱之意。
這些小類可分為:
天文類:天、空、日、月、風、雨、霜、雪、 - -- - - -
時令類:年、歲、晨、夕、晝、夜、春、秋、 - -- - - -
地理類:山、水、江、湖、城、村、州、邑、 - -- - - -
宮殿建筑類:宮、殿、樓、臺、房、舍、門、窗、- -- -
器物類:舟、車、刀、劍、旗、鼓、簾、緯、 - -- - - -
衣飾類:衣、裙、巾、冠、釵、環、- - - -- -
文具類:琴、棋、書、畫、筆、墨、紙、硯、- -- - - -
文學類:詩、詞、章、句、文、賦、歌、謠、- - -- - -
草木花果類:松、柏、楊、柳、桃、杏、荷、蘭、- -- - - -
鳥獸魚蟲類:鶯、雁、虎、馬、蠶、蟬、魚、龜、- -- - - -
形體類:身、心、頭、手、影、魂、音、容、- - -- - -
人事心情類:功、名、宴、游、才、情、愛、憎、- -- - - -
人倫身份類:父、母、夫、妻、君、臣、佛、仙、- -- - - -
代名詞類:我、你、他、誰、子、何、者、人、- -- - - -
方位類:東、西、南、北、上、下、中、外、前、后、-- - -
數目類:一、二、百、千、萬、獨、雙、數、幾、半、-- - -
顏色類:紅、綠、丹、朱、金、玉、彩、素、玄、-- - - - -
干支類:甲、乙、子、丑、- - - - - -
人名類: - - - - - -
地名類: - - - - - -
同義雙音字類:山川、江湖、梳妝、賓客、友朋、- - -- - -
反義雙音字類:短長、表里、古今、興亡、縱橫、- - -- - -
重疊字類:時時、處處、聲聲、漫漫、沉沉、- - -- - -
副詞類:欲、將、不、皆、亦、未、曾、須、- - -- - -
連介詞類:與、和、共、而、還、則、只、- - -- - - -
助詞類:之、乎、者、也、耶、然、焉、哉、- -- - - -
6、掌握工對須注意的事項:
(1)同類對:即取同門類或鄰近的字詞相對。
(2)習慣對:有些字在分類上雖不屬同一門類,但在意義上關聯較緊,傳統和
習慣上亦認為這些字、詞、語對用,屬于工對。如:“詩”與“酒”、“歌”與“舞”、
“聲”與“色”、“心”與“跡”、“兵”與“馬”、“人”與“地”、“老”與“病”
等字的對仗,都屬于工對。
(3)借對:有的字,按其詩中的意思,與另一句中相應的字不能對,但這個字
另有含義,而在另一個含以上是可以對的。
如:杜甫詩句中有:“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詩中“尋常”與
“七十”本不相對,但因“尋常”在別的意義上,可作數字解。(古時,八尺為
一尋,兩尋為一常。)所以,從這個意義上,“尋常”可與“七十”用作對仗。
(4)句中自對:出句和對句,本身和內部都有對仗意味,既自對又互對,顯得
特別工整,亦稱工對。
如:王維詩中有:“草木盡能酬雨露,榮枯安敢問乾坤。”其中“草”與“木對,
“雨”與“露”對,“榮”與“枯”對,“乾”與“坤”對;兩句之間又互對。
(5)重點對:所謂工對,真正做到字字都對的很嚴格,那是少有的。一般一聯
中,只要多數字、重要字對的很好,就算工對。特別是數字、顏色、方位、疊字
詞對好了,就顯得很工整。
如:杜甫的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數字和顏色對的很好,
至于“柳”和“天”字,對的并不工整,那就不重要了。
這里需要指出:詩詞里的對聯與單純的對聯,并不太一樣。真正單純的對聯,
(如:楹聯、春聯等)比詩中的對仗要求更嚴。原則上,對聯都應是工對。
如:“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
“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
都是工對。要創作出好的對聯,需要懂“平仄”,懂“詞性”;有思想,有意境;
不僅要工對,甚至要求“的對”,即對的恰切、巧妙。
7、寬對的必要:
寬對:即比較寬松的對仗。只要平仄相對,同詞性的詞相對就可以了,不講究
具體的門類。這是因為:
(1)嚴格的工對很難,一般沒有必要苛求。在不以言害意的前提下,盡量
求工是必要的,但求之過切,會妨害詩意的順暢表達。好的工對,往往屬于“妙手
偶得”,不是刻意鑿出來的。所以,多數的詩都是不太嚴格的工對、鄰對、寬對。
在七言詩中,前四字對的較嚴格,后三字,特別是最后一字,不講究的情形,
比較常見。
(2)首聯和尾聯,本屬可對可不對。如果對仗,就更允許寬松些,有不少是
半對半不對,似對非對。
(3)錯綜對,是寬對的一種現象。即出句和對句中,同類相對的詞,在位置
上不對應,錯了位,這叫錯位對,也屬寬對的一種。例如:
李群玉的詩句:“裙拖六幅湘江水,
鬢聳巫山一段云。”
其中的“六”和“一”;“巫山”和“湘江”,就是錯位對。
(4)流水對:一般對仗,出句和對句的內容是并列的,兩句顛倒過來,意思
仍說得通。而流水對則不然,它是把一件事、一個意思,如同流水般連續說出來,
出句和對句有著時空和因果上的連貫性,互相不能顛倒。例如:
王維的詩句:“一從歸白舍,不復到青門。”就是流水對。
流水對在字詞的選擇上,余地更小,難度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