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把話題扯遠,緊扣主題試答。一、兩者的共同點和區別之處楹聯原指掛在或貼在楹(堂屋前的柱子)上的對聯,后來擴展到門框上的對聯甚至其他地方上的對聯。對聯是寫在紙上、布幅上或刻在竹片上、木版上、柱子上、大門兩旁的墻壁上的對仗語句。駢文、詩詞中(特別是律詩)中的對仗句也可稱為對聯,但在律詩中一般具體稱為“頷聯”、“頸聯”等。律詩中的首聯和尾聯一般不要求對仗(但也有對仗的),不講對仗的語句不能稱為對聯。從定義上我們已經可以看到兩者的共同點和區別之處。一句話:兩者都是講究對仗(不僅僅“對偶”)的語句;楹聯一定是對聯,而且現在已泛指對聯;基于本義,對聯不一定是楹聯,因為楹聯必須是掛出或貼出的(但現在兩者已經通用);詩詞中的對仗語句不能稱為楹聯,只能稱為對聯。二、基本規則和格式對聯是一種講究格律的文學形式。欣賞與寫作對聯,必須了解其基本的格律要求。所謂對聯格律(簡稱聯律),是指對聯寫作的一些基本規則和格式,如對應性、關聯性、詞性、語法結構和修辭、平仄,以及書法、張貼等等,這些方面的規范與格式要求,就是聯律。聯律的核心要求是對仗。對聯基本格律有六要素:(1)字數相等,指的是,若上聯是由幾個分句組成,則下聯也應是由字數上與之對應相等的幾個分句組成。(2)內容相關,使之產生相反相成或相輔相成的效果。(3)詞性相當,指上下聯相對的詞語性質應盡可能相同或相近。如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以及連詞對連詞、介詞對介詞,等等。(4)結構相稱,指上下聯對應語句的語法結構應盡可能相同,即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動賓結構對動賓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并列結構對并列結構,等等。(5)節奏相應,指上下聯在節奏的停頓上應當盡可能保持一致。(6)平仄相諧,又稱平仄協調,狹義地說,是指對聯在音調上的兩大要求:平仄相對與平仄交替。對聯的基本格律,還有六個比較重要的禁忌:(1)忌同聲落腳,這里指的是各分句句腳的平仄安排;(2)忌同聲收尾,這里指的是上下聯聯腳的平仄安排;(3)忌三平或三仄尾;(4)忌孤平或孤仄;(5)忌同位重字和異位重字;(6)忌同義相對,以避免“合掌”。上述是提綱式的介紹。三、是否也講究平仄粘對?上述已經簡單提過了“平仄”的講究,不再重復。而在此提“粘對”,就是概念不清所致。律詩中的平仄有“粘對”的規則,而對聯只講“對”,不可能講“粘”。這個“對”講的是上下聯平仄相對(或叫“對立”),這已包含在六要素的“平仄相諧”中,不言而喻,當然是要講究的。但律詩中的“粘”,意思是后聯出句的平仄要與前聯對句的平仄相一致(即“相粘”)。具體來說,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對聯只有兩句,如何粘法?四、字數是否沒有限制?對聯上下聯的字數各在4字以下的未曾見過,4~10字者比較常見,單雙字數均有。上下聯各11字以上的稱為長聯,一般不過30余字。其中,七言是律詩句式,八言是駢文句式。駢文和律詩句式的結合以十一言為典型,標志著楹聯有了不同律詩和駢文的結構,故以此作為長聯和非長聯的分界。二三十余字的長聯在名勝古跡、高樓大廈比較多見。一百多、二百字多的長聯也非絕無僅有,而且有類似摩天大廈高度的攀比那樣的態勢。名聯對于名勝有錦上添花、相得益彰的作用,如長聯使大觀樓名揚四海,大觀樓因長聯而馳譽九州,成為與黃鶴樓、岳陽樓及滕王閣齊名的我國四大名樓之一。昆明大觀樓長聯全聯180字,對仗工整,氣勢宏大,膾炙人口,目前雖已屈居第四,但仍是人們心目中的“古今第一長聯”。可見不是字數愈多愈好,而是重在質量。補充問題的回答:五、對聯和橫批的關系橫批是同對聯相配的橫幅。好的橫批對于對聯起了相互補充、畫龍點睛、交相輝映的作用。常見的有:(1)標題式:橫批作為一副對聯中心意思的概括。例如春聯“瑞雪親梅蕊;東風吻杏花。”橫批為“大地回春”。這橫批就相當于該聯的題目。此外,喜聯、壽聯、挽聯、裝飾聯、行業聯、交際聯、諧趣聯等,都用與對聯內容緊密相關的幾個字(一般為4字)作橫批。(2)嵌頭式:先有橫批(如店鋪、住宅樓房等),以橫批(店名等)中最主要的兩個字為上下聯的第一字。例如廣州“陶陶居茶樓”的名聯“陶潛善飲易牙善烹恰相善作座中賓主;陶侃惜分大禹惜寸最可惜是杯里光陰。” 杭州“西子湖茶樓”的名聯“西北東南迎君客;子丑寅卯品香茗”。這已充分說明了對聯與橫批的密切關系。余不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