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古代書體之一。近人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辨證的發(fā)展》認(rèn)為:“篆者掾也,掾者官也。漢代官制,大抵沿襲秦制,內(nèi)官有佐治之吏曰掾?qū)?,外官有諸曹掾吏,都是職司文書的下吏。故所謂篆書,其實就是掾書,就是官書”。篆書廣義包括隸書以前的所有書體以及延屬,如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六國古文、小篆、繆篆、疊篆等等;狹義主要指“大篆”和“小篆”。篆書變體,極為繁伙。古人認(rèn)為篆書為倉頡所造,但不可信。周宣王太史籀著《史籀篇》,漢人名為“大篆”,詳“大篆”條。其后列國分治,諸侯力政,文字異形,至秦相李斯乃同一之,漢人稱為“小篆”“詳小篆”條。篆書字劃圓轉(zhuǎn),結(jié)構(gòu)依六書之義,故唐孫過庭謂:“篆尚婉而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