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與急救
隨著邁入工業化社會,飲食逐漸西化,以及生活節奏緊張快速,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生率有日漸升高的趨勢 ,已成為現代人的頭號殺手,值得大家重視,并從日常生活中及早預防。拜醫學科技日益進步之賜,急性心肌梗塞的死亡率已能降低至5%到8%,只要把握治療時機,就能化險為夷。
急性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或冠狀動脈持續痙攣,導致冠狀動脈或分枝閉塞,導致心肌因持久缺血缺氧而發生壞死。其危險因數,包括高血壓(大于140/90mmHg)、糖尿病(空腹血糖大于126mg/dl)、血脂肪異常(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大于160mg/dl;高密度膽固醇小于40mg/dl)、抽煙、家族病史等。 急性心肌梗塞多見于年紀較大者,是突發而危險的急癥,但在發病前多會出現各種些微征兆,例如胸悶或爬二、三層樓梯便感覺疼痛;只是病人不自覺,未能及早求診,任由小病釀成重病。心肌梗塞的臨床表現,一般為持續性的前胸部劇痛,病情輕微者,只是感到有點胸悶;重者可出現嚴重心律異常,發生猝死或休克、心臟衰竭而導致死亡。 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時間為降低死亡率的關鍵,患者在發作六小時內就醫的死亡率為百分之六,八小時內的死亡率為百分之七,十二小時內就醫的死亡率為百分之八,若超過十二小時以后才就醫,心臟肌肉的傷害將更嚴重而不能復原,死亡率高達百分之十六。 當急性心肌梗塞發生時,胸痛是最常見、最明顯的癥狀,患者自覺胸骨下或心前區劇烈而持久的疼痛,同時伴有面色蒼白、氣促和出冷汗等癥狀。此時要立刻停止任何重體力活動,平息激動的情緒以減輕心肌耗氧量,同時口服********片或亞硝酸異戊酯等速效擴張血管藥物,部分病人可避免心肌梗塞的發生。 據醫學統計,在心肌梗塞發生的最初幾小時是最危險的時期,大約有三分之二的患者在未就醫之前死亡。此時慌亂搬動病人、背負或攙扶病人勉強行走去醫院,都會加重心臟負擔使心肌梗塞的范圍擴大。因此,急救時患者保持鎮定的情緒十分重要,家人或救助者更不要驚慌,應讓病人慢慢躺下休息,盡量減少其不必要的體位變動,同時呼叫救護車或醫生前來搶救。 在救援到來之前,可深呼吸再用力咳嗽,所產生的胸壓和震動,與心肺復蘇術的胸外心臟按摩效果相同,此時用力咳嗽可為后續治療贏得時間,是有效的自救方法。 在等待期間,如病人出現面色蒼白、手足濕冷、心跳加快等情況,表示已發生休克,可使病人平臥,足部墊高,去掉枕頭以改善大腦缺血狀況。如病人已昏迷、心臟停止跳動,家人切不可將其抱起晃動,而應立即采用拳擊心臟前區的急救措施。若無效,則立即進行胸外心臟按摩和口對口人工呼吸,直至醫生到來。 冠狀動脈心臟病的相關病癥,大都與生活作息有關,不只是發病時應立即治療,更應著重于預防,才能遠離這個“頭號殺手”的威脅,預防首重去除危險因素,如:控制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戒煙、減重等,適當的運動是防止此類心臟病最便宜亦最有效的方法。最重要的還是要及早發現、及早就醫,千萬不可存著“撐一下就過了”的心態。中秋節剛過,天氣已轉涼,醫師呼吁,平時應注意保暖,尤其是寒冬季節,容易發生心絞痛,宜特別小心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