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是我們的生命源泉。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自生。古賢反復強調:無厭于日,必待日光。因此說,經常曬太陽有利于健康。俗云“冬日曬太陽,勝似喝參湯”,極贊曬太陽的好處。上班族每天對著電腦,少見陽光,兼且忍受工作的壓力,陽氣不易宣暢,體質下降,若能堅持曬太陽,有助于改善體質。
一到冬天,天地之間荒零孤寂:光禿禿的樹枝在凜冽的寒風中亂顫;地面上少見生命的顏色,更多的是枯黃的衰草。難道冬天就沒有生命了嗎?其實生命并沒有消失,只是沉寂在地面以下。待來年春風拂過,天地間又恢復出欣欣向榮的生機。冬天水冰地坼,人亦受天地影響而陽氣閉藏,此時養生的總原則是無擾乎陽。
正逢大雪時節,按十二消息卦此時應之為坤卦。坤為純陰,陽氣斂藏而不外泄。養生之道在于順應自然規律,以靜、斂為主,而不要妄動、升浮。靜則陽氣不妄動;斂而陽氣不升浮。故當減少體育運動,慎勿房事。若不知持養,肆意消耗陽氣,一旦顴紅面赤,即是相火妄動而升浮之兆,需急急服烏梅固本湯收之斂之。
冬至大過年,過年的本意是順利地通過年關。冬至是一年之中陰極而陽生的日子,天地之間陰陽氣機變動劇烈,人居天地之間,亦必然會受到天地陰陽氣機變化的影響。因此,冬至要淡,要靜,要養。淡然而不興奮;安靜而勿過動;怡養且非妄耗。這樣可以使人的陽氣不虛,以助平安度過此日,不至于健康受損。
冬至大過年,意思是說,冬至比過年還大。春節的本意是迎接春天的到來,因此應該在立春日過年。但由于農歷要調理太陽與月亮的周期節律平衡,設置十九年七閏,結果就是立春與初一對不上了。2014年冬至合朔旦,冬至日是北半球夜晚最長的一天,今年恰逢子月初一,冬至與初一重合,這樣的機會每19年才有一次。按中國古代歷法
的規則,以夜半作為一日的開始,朔旦作為一月的開始,冬至作為一年的開始,冬至合朔旦意味著今年的年與月都是新的開端了。
二、飲食
一
逢年過節我們免不了要吃油膩的食物,但是吃完油膩的膏粱厚味,需要吃點解油膩的食物才好。可吃點青蘿卜,能消積、祛痰、降濁、通便;吃點山楂,或山楂煎水喝,能消食、化積、和胃,特別適用于肉積傷食;喝點麥芽煎劑,炒麥芽30克煎水服,消食、和胃,可用于湯圓傷食及面食傷食;吃點生大蒜,解膩頗強。
吃完大餐之后,我們往往感覺身體疲乏,這是脾在加強運化,而其升清功能暫時不足的反應。我的體會是,吃大魚大肉等油膩食物時,同時食以大蒜,既可爽口,又能解膩,食后神清氣爽,不再有身疲感。油膩屬濕濁,素體脾虛之人若過食肥甘厚味,則化濕無力,濕濁漸見積聚而成肥胖,故平時需常食辛以開脾解膩。
吃過大魚大肉之后。最解油膩的東西是什么?在山東常吃的兩種解膩食物:大蒜、蘿卜。從中醫來看,補脾用甘,瀉脾用辛。若要健脾和中,需食以甘味的食物;若濕濁郁滯,脾氣不開,不能再吃甘味,要用辛味。辛味能散,可以醒脾,加強脾的運化功能。大蒜、蘿卜即是此類,但需生吃,才能發揮其辛能醒脾之功。
當生活工作中出現比較大的壓力時,有的人喜歡吃東西,的確可以緩解壓力,但過度飲食亦會出現后遺癥,表現為迅速肥胖,或見便秘、腹脹等。從中醫來看,緊張會導致肝郁,肝郁會影響脾土的運化功能,導致脾虛。此時當適當控制飲食,以免飲食精微不能及時四布于周身,反堆積于中焦,出現以上諸多不適。
白人的體質偏于內熱,因此多喜冷飲。歐洲的賓館極少提供煮開水的設備。但人體的陽氣畢竟有限,經受不起反復地折騰消耗。臨床上我發現不少歐洲人大魚際顏色青暗,明顯是冷飲喝多了。白人尚且如此,何況華人。有在歐洲長大的華人孩子,也學白人天天冷飲,觀其面色青白,證屬中焦陽虛,其健康令人擔憂。
佛家把蔥、薤、蒜、韭、胡荽等五種食物稱為五辛。佛經認為此五種之辛,熟食者發淫,生啖者增恚,十方天仙嫌其臭穢,咸皆遠離。從中醫來看,這五種食物都屬辛溫,有溫陽發表、行氣祛濁之功。若完全素食且不食五辛,易出現中陽不足。故素食者多需養陽。養陽之法,或湯藥,或艾灸,或輔以運動、氣功皆可。
孕婦氣血健旺,往往會有身熱的感覺,但飲食需注意勿過食生冷。不能多吃各種寒性水果,如香瓜、西瓜、梨、香蕉、柿子、甜瓜、柚子等,更不可吃冰激凌,以免傷損中陽。中陽一傷,或引起孕婦腹瀉、腹痛,甚至會導致滑胎、胎停,胎兒出生后亦會出現山根青筋暴露,這是因母體太寒而出現的先天脾陽不足之征。
我不主張多喝牛奶,包括各種牛奶制品。養生即是養陽,陽氣即生命,而牛奶性偏陰寒,會傷損陽氣,不利于養陽。有人說,那把牛奶加熱了再喝應該沒問題吧?牛奶寒涼是不是因為牛奶一般是從冰箱里取出直接飲用的。凡物的寒熱溫涼屬性并不因加熱而改變,溫度的升高只是補充了一些熱量,但牛奶的寒性仍在。
大病康復,節飲食甚為要緊。節飲食包括:一則七八分飽即可,雖有所好,亦不可多食;二則忌食粘滑、油膩、生冷、煎炸諸物;三則清淡飲食;四則因人、因時、因地、因病而宜。如此則胃腸負擔減輕,有利于運化功能恢復及代謝產物如毒素、痰濁、水飲等的排出。中焦氣足則土旺。土為中氣,土和則五臟亦安。
大病飲食當注意:少吃肉,肉屬肥甘厚膩,能礙滯脾運,不利于脾胃虛弱的患者康復;且助濕生痰,抑遏陽氣宣通。以素為主,實證宜瀉,素食能通陽排濁;虛證宜補,素食能調和中焦。況且久虛之人多中氣不足,最忌過食膏粱厚味。常見的高脂血、高膽固醇、高血壓、心腦血管病、糖尿病、肥胖等病都可按此養生。
二
酒得糧食的精華,能通陽順氣,適量飲酒有利于健康。雖然說好酒不上頭,但過度飲酒會耗陽傷氣。因此說,再好的酒也不能多飲。我自己有這樣的體會:當晚過度飲酒后雖然未見頭痛頭暈,但第二天周身乏力、精神不足,這是酒精暗耗陽氣的反應。年輕時偶爾醉酒尚可,若反復醉酒,必會漸耗陽氣,使健康受損。
不同食物名有其寒熱屬性,平時養生及大病康復都需了解一些常見食物的屬性,適當忌口,有益于健康。比如雞蛋性涼,陽虛之人不建議多吃雞蛋。特別是做月子的婦女,氣血不足,陽氣易虛,當多吃些溫性食物,有助于溫補陽氣,促進陽氣生發。建議吃煎雞蛋,或者米酒煮雞蛋,因為油煎及米酒略可緩解其涼性。
有某人檢查發現有腫瘤,其家人及朋友送來了各種補品及保健品,病人認為這些都是好東西,于是都吃了下去,結果病情反而迅速加重。我跟病人說,腫瘤不全是虛證,還需要根據個人的體質或補或瀉,怎么能一概都進補呢。況且,您吃了大量的西洋參,此物能養陰氣卻不擅長通陽,這對腫瘤的康復非常不利。
螃蟹性寒,食多易傷損中焦陽氣,導致冷痢、腹痛、腹瀉諸疾,而邊吃螃蟹邊飲以烈酒的人則往往無所不適。酒性熱,能通陽,亦足以化去螃蟹的寒氣。推之,凡飲食寒性食物的同時最好能吃或喝點溫熱的東西,則熱能化寒,終歸于平衡,不會傷損中陽。比如,吃生魚片則配以芥茉或蘇葉;吃海鮮則配以大蒜等等。
有某病人一直咳嗽,咽癢則咳,喝酒則咳,數年未愈,在全國各地西醫院反復檢查都未見病因,服藥亦無甚效果。后再檢查,發現是胃酸返流引起咳嗽。病人感嘆,終于找到病因了。雖然服藥治好了胃,但不能忌酒,咳嗽仍不斷。故說,治病的關鍵還在于病人自己,若能注意養生,保持積極的心態,久病亦可痊愈。
全世界的人都喜歡吃辣,因為辣能刺激機體,調動元氣更多泄出,元氣泄出當然會感覺很帶勁,這也是暗耗元氣的行為。腐乳以及臭豆腐都入腎,與鹽一樣,能啟出腎中所藏的元氣。吃這些東西可以增加胃口,其根本原因亦是發動了元氣。從養生的角度來說,元氣還是要藏住收住,緩緩釋放最好,不能隨意泄出去。
逢中秋,吃月餅,賞明月,家人聚會,其樂融融。但年高體弱及久病患者卻不宜多食月餅。月餅屬粘滑油膩性食物,很容易礙滯中焦,導致脾胃運化功能失調。脾胃是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平時清淡飲食可以養脾胃、助運化,則生生不息,健康可保。脾胃虛弱之人一旦被飲食所礙滯,則生化乏源,病情易致纏綿。
體虛之人最好不好濫吃補品以及各種營養品。補品固然可以補虛,但若脾胃運化功能太差,吃進的補品根本補不進去,甚至可能會礙滯脾胃。養生最宜清淡,吃點紅薯,喝點小米粥,少魚少肉,反而更健康。病人服湯藥期間亦不建議自服各種補品,治病或需補或需瀉,醫生在藥方中自能調和平衡,若濫補可能會誤事。
久病之人在康復過程中最需忌口,飲食清淡,以養脾胃,需注意勿過食油膩粘滑類的食物,如月餅、糕點、大魚大肉、各種保健品及補品等,因為這些東西會礙滯脾胃,導致中虛生濕,濕聚則化痰,反會導致病情纏綿。康復的過程需要中焦脾胃加強運化功能,中氣恢復,則土能樞轉,而五臟六腑皆能升降平衡。
逢年過節,或時有親朋好友相聚,左一杯,右一杯,不知不覺話就多了起來。酒屬糧食的精華,內含陽氣,因此,酒能通陽,陽氣宣通則周身舒暢,喝酒的人喜歡這種感覺;酒能使心陽妄動,心主神,神動則精神亢奮;心主語言,心陽妄動則說話增多,甚至做出不理智的行為,如耍酒瘋等。因此說,飲酒要適量。
三
中秋節后,不少病人反應因吃月餅而引起不適。但若是又想吃月餅、大魚大肉、棕子等油膩食物,又要避免不舒服,怎么辦?白蘿卜能降濁化濕;中藥里的山楂、陳皮、麥芽等都能促進運化、消食化積;取類比象,可用雞內金研細末沖服,能化積滯;腐乳、臭豆腐、辣椒等能啟動腎中元氣,有助于加強消化功能。
某女孩想減肥,堅持每天只吃水果,只喝蔬菜汁,但出現了腹瀉,且面色青白。我告訴她說,您吃的東西都偏于寒涼,傷損中焦陽氣了。但病人認為既然已經減肥有效了,就應該繼續吃下去。苦勸不得,只好提供附子理中湯,希望能慢慢地補充些陽氣。減肥的首要原則是不腹瀉,若通過腹瀉減肥最易反彈,且傷正氣。
木主升發,應之于一年是春天,應之于一天是早晨。木氣要升發,就必需得水中陽氣,溫而能生。因此,養木氣的關鍵是溫,而絕不是寒。比如,早餐需吃溫暖的,而且要吃溫性的食物,這樣才能把一天的陽氣升發起來。若喝涼水,或吃寒涼水果,或吃生冷,久之必然損傷木氣。木之生機一旦不足,則健康必然受損。
有人建議晨起要喝一大杯涼開水,說能清洗胃腸,促進排出胃腸中的毒素,能治胃病,能助養生。此法甚是荒謬。一則早晨屬木,需溫升陽氣,方可使一天的陽氣圓運動既圓且滿,因此必溫飲溫食方可,如何能喝涼水?二則喝水不可過多。否則,陽氣不能疏泄,喝進去的水無法及時氣化排出,反易導致水濕停滯為患。
大渴不可暴飲。每次喝水以三口為限,需飲溫水,慢慢吞咽。因為水性陰,入于胃中,要脾陽運化,才能把水飲氣化成身體需要的精微物質,然后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并行。這個過程都需要陽氣的氣化,否則喝水太多,或水太涼,陽氣無力氣化,則水入體而成飲邪,留滯胃腸,反成病患。
有人提出,每天要多飲水,有助于排毒,能清除腎臟的垃圾,且認為要一口氣喝一大杯水,而不能隨便喝兩口。誠然,水是人體的必需,但飲水多少要適度。水性陰,進入身體后要被人體陽氣氣化,然后才能變成身體的一部分。若素體陽虛,或水飲內停,或痰濕體質,過量飲水或喝涼水會傷陽增濕,導致體質變差。
有人嗜食火鍋、煎炸、燒烤及嗜飲醇酒,雖爽口快心,但火毒暗生。若陽虛之體或冬寒陰濕之時每可稍食,有扶陽抑陰之功。若素有痤瘡、乳腺炎、皮下癤腫、腳氣、濕疹、皮膚各種炎癥等,誤食此類食物則陽火內動,其害甚大。若更兼房事過度,陰精暗耗,元氣已衰,火動于上而陰虧于下,此大病之源,不可不慎。
雞屬巽卦,巽為風。試著從中醫角度來分析:我們觀察雞的運動特點,走路時脖子一伸一伸、頭一頓一頓的,非常有節奏感,其運動快但不順暢,許多鳥兒也如此運動,此與風動有關;雞(包括鳥類)有翅膀,翅膀能御風;雞肉為發物,易生內風,故凡中風、各種皮膚病患者需忌吃雞肉,特別是雞翅膀,最易動風。
有研究發現,亞洲人的牙齒較西方人偏短。西方人以肉食為主,需長牙利齒以撕咬肉食;而東方人偏于谷麥等素食,故牙齒隨之進化得偏短。亦有研究說,西方人腸子短,適合于消化肉食;而東方人腸子長些,更方便消化素食。牙與腸皆與飲食相關,由此論之,養生需根據不同人種的生理解剖特點來選擇合適的食物。
高血壓為什么要少吃鹽?從中醫來看,一則鹽味咸,咸入腎,過咸則傷損腎氣。腎虧于下則相火上浮,成下虛上實之象;二則心之德在軟,咸能軟心,使心氣外散,若過咸則心氣過度外散。那高血壓應該吃什么呢?可適當多吃些苦味的食物。一則苦味入心,能防止心氣過散;二則苦能堅,腎氣要斂藏,當食苦以堅之。
四
有某賣補腎壯陽藥的廣告,宣傳“十男九虛”,這是毫無根據的,是完全為了市場利益的虛假廣告。腎有腎陰、腎陽、腎精及腎氣,各有其功能,腎虛也不能一概壯陽或滋陰。具體病癥需具體分析,比如腎虛眩暈需斂陽滋腎;腎虛脫發又要溫養腎精,等等。再者,我不建議一遇到腎虛就濫服各種保健品,有害無益。
有人說,冬至要喝綠豆粥。此種做法似與天地規律不合。冬至一陽生,陽氣萌芽,有如生命的肇始。養生就是要呵護好這個陽氣,使之生長壯大起來。生命成長需要的是溫暖,而絕不是寒涼。而綠豆性寒,能傷陽而不能養陽。冬至要養陽之生,需飲食溫性食物,并多休息,勿妄耗陽氣,以助陽氣于極陰之中破繭而出。
三、住行
一
有德國科學家對經常堅持運動和不常運動的各450名中老年人進行了為期8年的追蹤調查,結果發現,前者僅有3人患癌,而后者患癌人數高達29人,不僅如此,堅持運動的人,即使患癌癥,其病死率也比缺乏鍛煉的人低得多。運動能通暢陽氣,陽氣宣通,則陰霾濁毒能自動排出體外。中老年人運動要適度,貴在堅持。
美國癌癥協會建議:只要不是體重過輕,盡可能地瘦身;在任何年齡都要避免超重;對于超重/肥胖的人來說,那怕是一點的減肥對健康都有益處。俗話說,十個胖子九個虛,這個虛即指陽虛。陽氣宣通,則陰濁自去;若陽虛而宣通無力,則痰濁水濕易于積聚,此為肥胖的成因。陰濁積聚,若凝滯成塊,即成腫瘤。
雖然無法控制自己的年齡與遺傳,但我們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管住自己的嘴和腿,我們完全可以選擇健康還是疾病。很多時候疾病是自己找的,不能怨天尤人。是選擇快樂還是憂郁,一任超重還是苗條,堅持運動還是懶惰,積極心態還是懈怠,不同的選擇,決定著不同的健康水平。與其羨慕別人,何如自己去努力。
對于胖子來說,如何減肥呢?一則管住自己的腿,養成一種積極運動的生活方式。每天運動30分鐘、每周5天即可。走路、跳舞、騎車、爬樓梯、太極等都可以,關鍵在于堅持;二則管住自己的嘴,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不過食,不挑食,多素食;三則接受正確的醫療,以我的經驗,針灸減肥效果明顯,且不易反彈。
肥胖不僅是多種疾病的誘因,也是某些部位癌癥的隱患。據統計,肥胖者患癌機會是正常人的2倍以上。《國際防癌守則》強調“要經常運動,運動可保持適當體重。”之所以肥胖,其根本原因是機體陽氣不宣通而痰濕水飲積聚在體內了。因此,減肥的關鍵在于通暢陽氣,最經濟且實惠的通陽辦法莫過于堅持運動了。
陽氣有如身體內的太陽,陽氣讓身體健康無病。只要陽氣充足,則機體氣化功能正常,痰濕水飲濁毒等代謝產物可以及時排出體外。若一處陽氣不到,則一處陰邪凝滯,或為肥胖,或為疼痛,或為水腫,或為瘡癢癰毒等等。嚴格來說,百病皆生于陽氣不及。治病當先察陽氣的盛衰。養生,重在養陽;養陽即所以養生。
心腎皆含陽氣。在心則內含君火,為一團明亮的陽氣,養心即養陽:調和情志,遠離怨恨惱怒煩等五毒,則心能主神,而五臟六腑陽氣皆宣通無礙;在腎則內蓄相火,為一團溫暖的陽氣,養腎亦即養陽:曬曬太陽、適度運動、飲食溫暖、按時睡眠、熱水泡腳等等都可養腎。腎陽充足則溫煦得力,氣化正常,自然健康。
現代研究發現,運動能減少患癌的風險。運動的好處很多:有效增強免疫功能;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有效清除自由基;保持體型,防止肥胖;改善消化及排泄機能;排除不良情緒,所有這些都對防癌大有裨益。運動能益五臟:脾主四肢、肌肉;肝主筋;腎藏相火;心主神;肺司呼吸,若五臟陽氣通暢,自然不生癌癥。
陽氣的重要性怎么強調也不過分。一網友說的非常好:“陽虛是現代社會成年人普遍的問題,百病之源。眾多男性耗損過度、飲食不節、壓力山大、四體不勤,所以脾濕不化、腸胃積弱、虛胖難抑、畏寒懼熱。許多女性愛美虛榮、衣不蔽腹、盲目減肥、多食寒涼,是故氣血不調、寒邪經痛、子宮肌瘤發病率暴增。”
為什么會肥胖?因為體內堆積了太多本應該排出去的垃圾,包括痰濕、水飲、濁毒等等代謝產物。為什么排不出去呢?因為陽氣太虛,氣化無力。因此,治療肥胖的根本還在于扶陽。有人見胖即濫用苦寒瀉下,雖能暫時獲效,卻更傷陽氣。這是治標反害本,其禍不旋踵。想減肥的朋友千萬要選擇正確的不傷陽的方法。
二
減肥的方法有西藥、中藥、針灸、運動、手術抽脂、設備輔助等等。任何減肥的方法都要滿足以下四個要求:一則有效且安全;二則不反彈;三則不腹瀉;四則不餓肚子。就我的臨床經驗,針灸減肥完全能滿足以上四個條件。若能配合湯藥以改善陽虛體質、運動以通暢陽氣、調整飲食習慣以減少熱量攝入,效果更好。
運動有益于健康,但因年齡、體質以及四時不同,其要求亦不同。年輕人及體質健壯者不妨多運動,或者做些對抗性運動,大汗淋漓亦不要緊;老年人及體質虛弱者則不建議做對抗性運動,運動不可過強,以后背微微汗出為度;冬天人體陽氣斂藏,需減少運動,以免擾陽;夏天陽氣外浮,最適合于運動,有利于通陽。
汗出時不能吹空調,亦不能當風。因為出汗時毛孔打開,在排濁的同時,亦易受風寒侵襲。寒性收引,寒邪入體則衛氣緊縮,毛孔閉塞,邪氣內滯,阻塞經絡則為痛,留滯關節則成諸痹;風性開泄,風邪入體則衛氣不固而營陰外泄,其癥或汗出不止,或為動為痙為癢為瘡。同理,針灸時亦不可感風受寒,其弊亦如此。
騎行于阿爾卑斯山,可以賞美景,暢情懷,盡歡顏。野花與林蔭忽明忽暗,小徑并溪谷或迷或現。過深澗,飲山泉,越高巔,覽群山。忘世俗之機心,唯眼前之層巒。已矣乎,人生如意,不過二三,何必委曲,且需盡歡。遠怨愁之煩惱,近清凈之自然。庸者棄歡愉又何為?吾輩資健康可登山。若能如此,斯為快然。
有人重視鍛煉肌肉塊,使得肌肉粗壯有形,這是運動加強了脾氣散精的功能。但追求肌肉塊需保持脾氣健旺,否則,脾氣散精于外而反虛于內,就不值得了。奧地利某年輕人練出一身如施瓦辛格般的肌肉塊,但診其脈,右關沉軟,此為脾虛之象。根基不固而強撐大廈,中氣已傷而徒飾外表。一旦中氣再損,將成病變。
我曾反復強調,肥胖不是實證,而是虛證,且多偏陽虛。減肥應該用補法,補足陽氣,則氣化功能增強,痰飲濁毒水飲等可自動排出體外。但當前媒體所宣傳的減肥方法多是加強腹瀉,瀉法減肥的代價很大,不但健康受損,而且越瀉越胖。補法減肥才是真正的治本之法。請參考《減肥就是扶陽》
一女病人手腫,每天都要游泳數小時,我囑咐其暫時不要游泳。病人說,大家都說游泳對健康好。我說:您屬于陽虛體質,體內水濕泛濫,游泳會增加濕氣,況且,水溫太低,亦會傷陽。又問:若不游泳我不幸福,怎么辦?答:水腫消失了就可以游了。問:喝水是不是也會增濕呀?答:可以喝水,但請盡量喝溫水。
有人說:省欲為養生第一要義。過度欲望會影響健康,不利于養生。過度欲望往往不可能都得到滿足,然后會產生怨恨惱怒煩等負面心理,心神不安則五臟六腑皆動搖。因此,大病康復最需調理心神,盡量減少欲望,欲望少則心神靜,心中無所憂懼哀愁,則臟腑氣血皆得平和。所以說,無欲則剛,欲多則身傷。
陽氣的旺盛程度決定著體質的強弱。不少年輕人體質偏弱,我分析其原因,一則或學業較重,思慮過度;或工作壓力大,焦慮緊張,導致脾氣暗耗,后天之本失養;二則不肯早睡。陽氣夜則歸陰,與陰相交,為第二天陽氣升發積蓄力量。若過度熬夜,陽氣不能交陰,則虛耗于外,因此熬夜最是耗陽,陽耗則體質必差。
有人在房事中因興奮過度而猝死。房事達到高潮時會在一瞬間泄出元氣。若素體腎精已虧,泄精會導致腎陰下脫,陰脫不斂陽而導致心陽上脫,心神一脫則生機即逝。現代醫學認為過度房事會導致心臟病而猝死,其道理亦是如此。雖然發作的是心臟病,病根卻是腎精之虛脫。而過度房事導致的元氣暴脫才是根本死因。
三
今日,書法大家@丁筱_在我的選擇中醫工作室創作了此幅書法。分享給大家一起學習。學習書法能讓內心和緩,能讓氣機舒暢,能讓臟腑平衡,與中醫的境界有異曲同工之妙。@丁筱_
一醫生朋友家居然藏有《道因法師碑》的梁啟超藏本,于是順手臨了下#筱手書#
練習書法可以讓人健康、長壽。從中醫來看,書法產生美,美讓人身心舒暢;寫字時端正其身,怡然其情,平心靜氣,筆隨手動,心游于筆端,一氣呵氣,其中既是練氣,也是修心,能助臟腑平衡,氣血充足,經絡通暢。氣足則神完,心修則正全,此種意境與太極拳、瑜伽及參禪、靜坐、冥想等皆有相通相貫之處。
頭位于身體最高處,得陽氣最足,亦最容易受到風寒邪氣的侵襲。因此,平時養生當重視頭部避風保暖,天冷或風大則需戴帽子。頭發不僅能散去頭部的郁熱,亦是保護頭部陽氣的天然屏障。若已經外感風寒,則不建議馬上理成短發,因為驟然理成短發則頭部屏障減弱,風寒邪氣更容易侵襲,反而會加重感冒。
有的人在突然起床或者躺下的過程中會出現眩暈,或者血壓的高低變化。除用湯藥或針灸積極治療之外,亦可自己調理。其法:每天早晨睡醒不要馬上起床,先做個運動。雙膝屈膝到胸前,雙手摟膝,抬頭靠近前胸,后背成為弧形,以后背為軸前后滾動,做數十次后,再慢慢起床。堅持每天做,亦能預防背痛、腰痛。
汗出后不可馬上吹空調或洗冷水澡。汗出時毛孔打開,機體處于營衛和調的過程。此時若驟然遇寒,衛氣感寒而收縮,會關閉毛孔,汗液被郁閉于腠理,既不能透出體外,亦不能回歸體液;再者,毛孔聚縮,機體代謝產生的熱氣不能透出。水濕與熱氣郁滯,或為各種瘡癬之因。且衛氣感寒,寒邪內塞,亦成痹證之由。
或問,正常情況下我們每天該喝多少水?有人說八杯水,也有人說不渴就不喝水。到底該喝多少呢?水是生命之源,因此不能不喝水。但水其性陰,需要人體陽氣的氣化,然后才能為身體所用,發揮其生理功能。由此說,喝多少水是由自身的陽氣說了算。當以自己不渴為度。陽虛者若過多飲水,水濕內滯,反成掣肘。
治大病及各種慢性病癥,如腫瘤、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等,除配合積極的治療之外,病人亦當放下心來。心神緊張不安,更兼深陷在怨恨惱怒煩等情緒之中,這是大病的原因。若不能改變現狀,不妨徹底放下手頭的事情,去異地游歷一番,亦是不錯的治療。改換一下環境,面對新的生活,能怡情忘憂,頗利于康復。
古人云: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游歷如讀一大部活書,身歷其境,如詩如畫,更可了解各地的風俗文化,能增人智慧,怡養心靈。游歷的過程往往心胸開闊,留戀忘返,而往昔的俗事及怨恨惱怒煩等不良情緒早已煙消云散;游歷時所見所感的天地自然、草木鳥獸、人文歷史等皆合為一體,其時身心暢快,當然健康。
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小便完了往往身體會哆嗦一下,頭部打個激靈。從中醫來解釋,腎與膀胱互為表里,小便固然與膀胱相關,但關鍵在于腎的氣化。小便時腎氣隨之下行,下行則上虛,身體通過打哆嗦來升提腎氣。因此,善養生者當于小便時注意保養腎氣。若能堅持,自見其效。小便時養腎的方法如下:
小便與膀胱、腎皆相關,小便不僅能排濁,亦可兼顧養生。小便時需:一則緊閉呼吸,不能說話,則氣不隨小便而外泄;二則咬緊牙齒,特別是后槽牙,可保腎固齒(腎主骨、牙齒為骨之余);三則男性可抬起腳跟,五趾抓地,則能疏利膀胱,兼可固腎;四則小便后做幾下忍小便的前陰肌肉收縮動作,可固攝腎氣。
四
生活在大城市并不利于養生長壽。不提環境與噪音污染,也不論工作壓力,只從中醫來分析:城市大部分地面被水泥及柏油封閉了,天與地之間的陽氣活動被阻隔,人居其間,難得地氣;居住在高樓之上,遠離地面,得地氣少而得天氣多,陰陽不調和;城市多是反季節飲食,若常食易打亂人體的四時陰陽升降平衡。
縱欲最是傷人。年輕時心性不堅,佳人在懷,欲呈其快。縱欲過度,則五臟翻覆,宗筋弛縱,百脈動搖,陰精下泄,雖得暫時之爽快,卻失百年之赍持,實在不是明智之舉。精神萎靡,眼瞼暗黑,腰膝酸軟,哈欠頻頻,此皆腎精暗耗之候。中年之后,極易患各種慢性病癥,且終年難愈。若不能絕欲三年,勢成危怠。
俗云“色字頭上一把刀”,極言縱欲對健康的危害。腎藏精,縱欲泄精傷腎,初則陰精虧于下而見腰膝酸軟、精力不濟、小便無力諸不適,久則陽氣浮于上而成精神恍惚、頭眩耳鳴、疲乏嗜睡、記憶力下降諸癥,其患多不可勝數。治療此病必先安定其心,以穩精宮,再思補腎,滋陰于下以固根本,斂陽于上以防暴脫。
人為什么會生病?《內經》認為:病或生于陰,或生于陽。生于陽者,得之風雨寒暑;生于陰者,得之飲食居處,陰陽喜怒。張仲景從傷寒立論,認為疾病源自經絡受邪、壅塞不通以及外傷所致。當前各種慢性病癥多發,或由飲食起居,或由環境污染,或由七情過極。總之: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致病的重要原因。
我們都認為:治病要去醫院,要找醫生。深入思考一下:醫生能真正為我們治好病嗎?疾病源自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這是病人自己造就的,若不能改變生活方式而一味依賴醫療,必然是稍效即復發,甚至百治乏效。因此,從根本來說,治病不需要求醫。把健康寄托給醫生是錯誤的,真正的健康源于自我對養生的覺悟。
有的人總喜歡躺著,自認為“站著不如坐著,坐著不如歪著,歪著不如躺著”。其原因有二,一則陽氣不足。陽主動,陽足則神足氣足。試看孩子往往活蹦亂跳地,而不喜歡躺著,即是其陽氣充足之象。陽氣虛弱了,陰就勝過陽,陰主靜主臥,且精神萎靡不振;二則濕濁內滯。濕為陰邪,濕重的人往往懶惰而喜臥。
俗話說“人老腿先老”。下肢居于身體下部,與腎關系密切,且腎主骨,人之所以衰老,是由于腎精漸衰引起的。腎為水臟,內含腎陰腎陽,下肢負重勞累,久則漸損腎陽腎陰,導致陰陽皆衰。預防衰老,關鍵在于養腎,睡前熱水泡腳、適當運動、調節飲食起居、根據病癥適當服些補腎藥方等,都有利于預防衰老。
有人說,我晚上睡覺晚,用白天補覺行不行?從中醫來看,這樣是不行的。人體陽氣受天地規律影響,晨則陽氣升發,日中則陽氣隆盛,午后陽氣斂降,半夜則陽氣深藏。偶爾睡得晚點并不要緊,以后還能慢慢地順應過來。若老是違背天地的規律,人虛弱時或老年時就會生病。養生,只能順應天地,絕不能逆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