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能傷身,亦能養生。體質不同,飲酒亦當有別。比如,陽旺之人可飲啤酒;而火弱之人則需飲高度白酒。久飲啤酒易傷陽氣,或見腹瀉,或見啤酒肚,都是傷陽之象。大家平時養生多喜飲干紅葡萄酒或自釀米酒,唯干紅性偏涼,若非陽旺之人需少飲,而米酒最好加紅糖、生姜或大蔥白等煮開后趁熱溫飲,更能養人。
中國人歷來喜歡飲以糧食釀造的白酒,且以50度以上的白酒為好。低度酒水味太重,口感太差,且亦不如高度酒有更好的溫陽宣通之功。西方人喜歡用水果釀酒,比如葡萄酒、白蘭地以及朗姆酒等,但其酒性多偏涼,且酒度亦不高,不完全適合于中國人的體質。黃酒適合于中國人,加姜絲煮開溫飲,甚有養生之功。
任何水果都可釀酒,西方人習慣用葡萄等水果釀造葡萄酒、白蘭地,中美洲用甘蔗釀造朗姆酒。葡萄、甘蔗其性涼,以其釀酒,酒性亦偏涼。長期以來中國人多喜歡喝高度白酒,都是用玉米、高粱等糧食釀造的,酒得糧食的精華,其性則慓悍,有通陽宣散之功。若能適當飲用,有通暢陽氣、宣散陰濁、扶陽抑陰之功。
四
酒與煙不同,酒可以適量喝,有養生之功,而煙則最好別抽,吸煙弊多益少(據研究長期吸煙的人不易患老年性癡呆,大概也算有點功效吧,但卻冒著患肺癌的風險,不值得)。飲酒要分體質,要選擇合適的酒類。比如,陽虛的人不要飲啤酒,否則即易腹瀉,即是傷了中陽了。再如,白酒要喝50多度的更有利于健康。
有人說,每天喝點干紅葡萄酒不是對心腦血管有好處嗎?的確,只要是酒,其氣都慓悍,其性都善通。能通暢血脈,當然有利于心腦血管。但西方人的體質多偏陽盛,干紅性偏涼,正好適合于其體質。對于中國人來說,若為了調理心腦血管,我傾向于飲點高度白酒或者黃酒加姜煮開溫飲,既有良效,又不傷陽氣。
飲酒既要爽口,又要爽心,還要爽身。比如,夏天喝啤酒非常爽口,亦心情暢快,但卻傷損中陽,這樣就不爽身了。酒既是感情的粘合劑,更是健康的良藥。為了養生需要,酒不一定爽口,但要爽身。比如,睡前喝口白酒,既能安眠,又有利于通暢血脈,是爽身大于爽口了。朋友聚會,爽心的同時若能兼顧爽身才好。
有人問,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吸煙為什么會導致肺癌呢?是什么降低了肺的陽氣呢?煙屬火毒,且伴有灰塵濁氣?;鸲咀顐侮帲瑢е玛幪摚换覊m濁氣能阻滯經絡,影響氣血運行。久之,陰損及陽而陽虛,陽虛而經絡愈滯。且灰塵濁氣能積聚痰濕水飲,陰盛而聚痰成形。諸因合力,正愈虛而邪滯愈久,最終導致腫瘤。
抽煙、吸毒等為什么會成癮?從中醫來看,所謂成癮,是心神被控制了。吸煙或用過毒品后有種飄飄欲仙的感覺,其實是心神處于完全放松的狀態。而心神完全放松后容易失去與魂魄的聯系,此時邪毒即見縫插針控制心神,此即所謂的成癮。心主神明,為五臟六腑之大主。心神一旦失守,則五臟六腑皆病,其患極大。
如何治療成癮?按我上條微博的分析,其病在心神失守,因此,其治亦當調心。調心之法,或選湯藥,或用針刺。湯藥以安心養心為主,針刺則取心經及心俞、神堂、神道、神庭、百會諸穴。亦可加耳穴,比如我常取心、肺、神門以戒煙。病人亦當樹立堅定的戒煙或戒毒信心,這也是安心戒癮的重要步驟,不可或缺。
我們的飲食要陰陽平衡,食物中既有涼性的,也有溫性的。涼性的如不少水果、葡萄酒、一些蔬菜等;溫性的如蔥姜蒜、各種香料、高度酒等。體質偏寒的,應以溫性飲食為主;而體質偏溫的,則可適當吃些涼性食物。有人喜歡吃水果,但水果多偏涼,可用水煮或開水泡著吃。至于涼水冷飲等一般多不適合于中國人。
為了食品及飲料的保鮮、防腐、矯味、賦形等需要,添加劑必不可少。但添加劑必不屬于身體所必需的,甚至是有害的。為了健康,我們當盡量少吃各種添加劑。添加劑最常用于各種肉類的保鮮以及飲料。我曾見某品牌把牛奶與果汁混合在一起,這需要多少添加劑呀!孩子貪圖飲料的味道,作父母的當懂得如何取舍。
有的人只喜歡喝涼水,喝熱的則全身發熱不舒服;有的人只能飲熱水,甚至剛煮開的水,稍涼即覺寒氣入腹。有的人隨便坐在冰冷的地方無有任何不適;有的人稍坐涼地即腹瀉。有的人平時穿很少的衣服卻不覺寒冷,有的人必需穿得暖暖的,否則即受寒感冒或鼻塞噴嚏。對寒熱的體會不同,源自體內陽氣的虛實不同。
我把飲料中的各種添加劑視為“毒”,自從懂了中醫之后,平時我絕不喝此類有“毒”的東西。我時會遇到小朋友拿著各種顏色的飲料喝,我會讓他們數包裝上共寫了幾種添加劑,告訴他們這些都不是身體的組成部分,而且,其甜美的味道并不是自然的,而是工業調和出來的。小朋友多可接受而不再喝這些東西。
五
有人問,為什么小朋友每天喝涼水,吃冰淇淋,身體居然還健康?——我們稟父母之精而成人,先天稟賦中即藏有一團陽火,是我們生命的根本。若善于持養,則精氣不散,自然健康長壽;若胡亂折騰,雖然暫時未見生病,但量變終能引起質變,等到生病時,陽氣已經被折騰地很厲害了。因此,未病時養生才有意義。
有人說,為什么我注意不吃寒涼的東西之后,身體還是不好。一則長期的折騰導致陽氣受損,體質下降,雖然暫時不吃寒涼食物,但體質的恢復需要一個過程;二則除了忌寒涼飲食之外,我們還需要重視養生的其他細節,比如按時睡覺、不妄作勞、保持心情舒暢、避免風寒邪外襲、晨服姜糖水等,并可配合灸法養生。
平時我們吃的一些食物也是不錯的中藥。比如,紫蘇為氣分神藥。紫蘇一物三藥,蘇葉、蘇梗和蘇子都能理氣,治療各種氣分病證。蘇葉能解表,治感冒頭痛、發熱,且能解魚蝦蟹中毒;蘇梗能寬胸解郁,心情不舒暢的人可常吃;蘇子能化痰平喘,我常用于老年人養生,與他藥配合研末沖服,能通利大便,降濁降脂。
如何才能跑得更快?從中醫來看,人要跑得更快,一定要更多的得地氣。我們跑不過許多四腳著地的動物,因為它們接觸的地氣要比站立行走的人多。正如地震時動物有預感,而人類則毫無感覺,因為人類感覺地氣的能力遠不如動物。由此推之,運動員要多吃地下長的東西,如山藥、紅薯、土豆等,有助于提高成績。
細菌性痢疾曾導致不少人死亡。后來發明了抗生素,此病已不難治。但抗生素有肝腎毒副作用,那有沒有能治此病的特效中藥呢?當然有,馬齒莧即是。馬齒莧是治療菌痢的最佳天然抗生素,且過度使用亦無肝腎損害。馬齒莧亦治各種腹瀉,或鮮品燙過后作色拉吃,或榨汁加白糖沖服,或干品100克加水煎服,都效。
大蒜是養生的佳品。其性溫而味辛,能溫通中陽、宣散寒邪、化陰降濁。受寒感冒了,或吃油膩太多,或吃過多生冷,都可吃點大蒜,能保護健康。但大蒜其性太辛,空腹吃會導致劇烈腹痛。且辛散有傷陰之弊。有諺語說:蒜有百利,唯有一害。長期過量食用大蒜會出現視物模糊、口干舌燥等不適,此即是傷陰之征。
馬齒莧廣泛分布于全國各地。夏秋之間,田野菜園處處都是。此物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可治療各種腹瀉、赤白痢疾、闌尾炎、丹毒、血淋、赤白帶下等病。以闌尾炎為例,新鮮馬齒莧洗凈搗碎榨汁,加涼開水及白糖,每次飲100毫升,日三次,可速愈一般單純性闌尾炎。或用干馬齒莧與蒲公英各100克水煎服,亦可。
馬齒莧味酸性寒,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止瀉痢、除腸垢、止帶下之功,用于各種火熱之證,如腸炎、痢疾、尿血、尿道炎、濕疹、皮炎、赤白帶下與各種癰腫、瘡癤、乳癰、痔瘡出血、毒蛇咬傷以及肺結核等,但需中病即止,不可過服。此為寒涼之品,凡脾胃虛弱、受涼引起的腹瀉、久年泄瀉及孕婦皆需忌食。
大蒜功用極多,既是廚房里的常用調料、食物,又是治病良藥。大蒜辛溫,辛則能散,溫能則通。其色白,應于之肺,外感表證可汗出而解;其味辣,能升陽,能化陰,陰濁凝聚可溫而通之。蒜汁涂皮則皮膚起水泡,故可用作天灸,或置大蒜片于皮膚上加艾柱灸之,能引陽入陰而溫化陰滯,治療寒痹疼痛諸癥多效。
有人建議睡前1小時喝杯加蜜的牛奶,可助眠。說是據國外專家研究,牛奶中含有促進睡眠的l-色氨酸。蜂蜜則有助于整夜保持血糖平衡,從而避免早醒。從中醫來看,入眠是陽入于陰中。而引陽入陰的方法很多,或針或灸,或湯藥,或熱水泡腳,或搓腳心等等。牛奶性偏陰,商業化的牛奶中多含激素,不利于健康。
六
關于生姜紅糖水的問題總結:建議晨起喝,飯前飯后都可,但不建議下午及晚上喝;姜與糖的比例可根據個人喜好以及體質來調整,偏陰虛的多糖,偏陽虛的多姜,孩子可適當多放糖;干姜或生姜都可以,要切片,無需去皮;紅糖要用最原始的含雜質最多的色最黑的那種,提純的勉強可用;三陰體質者可當飲料常服。
不同的食物其保存方法不同。比如,地瓜要保暖,小時候我住在農村,土坑邊上常堆著地瓜,坑上溫暖則地瓜不容易腐爛;土豆要冷藏才好,冬天把土豆堆在屋外或閣樓上最能保鮮;我的家鄉產蘋果,蘋果要收藏在避光且寒冷的窖子里才能保鮮很久。之所以或喜溫或喜寒,蓋其物性不同,所以保鮮方法亦有所不同。
小時候媽媽做油條會用到明礬。我呆在旁邊,偶爾就吃一小塊明礬,其味道酸酸澀澀的,卻不難吃。學中醫后才知道,明礬是一味中藥,味酸澀,性寒,內服有止瀉止血、化痰降濁之效;外用亦能解毒殺蟲、收濕止癢。明礬能治高血壓、癲癇、便血、帶下、陰癢諸癥。治癲狂用郁金與明礬研末沖服,有明顯效果。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生活在某地,則當地的所有農產品都有助于我們維持健康。比如,山東半島盛產蘋果,蘋果性涼養陰,當地人可以適當多吃,但兩廣人則不必要天天吃蘋果,以勉寒涼傷陽;反之,兩廣一帶生產肉桂、八角等香料,此物能扶陽,適合于當地陽氣過浮而中陽不足的體質,因此大可不必擔心會熱氣。
夏日炎炎,汗出淋漓,需注意補充陰液。一般情況下,及時足量飲水即可。若暑熱汗出,出現精神疲憊、乏力氣短、咽干口燥諸癥,是氣陰兩傷,飲水不能解,可用生脈飲。其方用黨參、麥冬、五味子,能養陰補氣。若單純陰傷而正氣未損,我常改換其方,用生地、麥冬、五味子,美其名曰地麥飲,治單純暑熱傷陰。
夏至前后人體陽氣最浮,內陽最虛。特別是北回歸線以南地區,由于陽光直射,氣溫最高。越是天熱,越要注意少喝冷飲,以免傷損中陽。有幸的是多數荔枝品種集中在六月份和七月份成熟,此時正逢內陽虛弱,最需扶陽。有人擔心吃荔枝會上火長痘痘,其實這是內陽不足,虛火上浮的表現,可配合烏梅固本湯同服。
夏至前后,南寧滿大街都是賣荔枝的。我觀察當地人往往不敢多吃,有時只吃三兩粒,說是吃多了會上火。但北方人卻可以大吃特吃,而無任何不適。分析其原因,當地有逢夏天則喝涼茶的習慣,豈不知涼茶性寒涼,越喝中陽越虛。再吃荔枝,就會格陽于外,出現上火癥狀。因此,凡吃荔枝上火的都需要扶陽、斂陽。
水果性偏寒涼的多,但亦有一些溫性的,如荔枝、龍眼、芒果、櫻桃、水蜜桃、山楂、椰子肉、金桔、烏梅、紅棗、石榴、青果、木瓜、白果、榴連、黑棗等等。這些水果都適合于寒性體質的人食用。關于蘋果與葡萄,有人認為其性皆溫,但我自己體會,這兩種水果都是涼性的。夏日越是天熱,越要吃些溫性的水果。
俗話說“一個荔枝三把火”,所以不少人不敢吃荔枝。其實,荔枝皮性涼,能清熱解毒,但是澀澀的不能吃。若擔心上火,吃荔枝的時候不要用手剝皮,把荔枝洗干凈后用口咬開,等嘴巴有澀澀的感覺再把皮吐出來,吃里面的肉,這樣吃可減少熱氣。或者,吃完荔枝后,把荔枝皮洗干凈煮水喝,亦可解荔枝的熱氣。
何為上火?是火在上頭。人身有兩種火:君火由心所主,藏于心中,主神志,聰明智慧即是心火旺盛的表現;相火藏于腎水之中,主溫煦、氣化、腐熟水谷等等。上火主要指的是相火上浮,表現為頭面諸火熱癥狀。有某科學粉另有解釋:荔枝糖分高,口腔內殘留糖分容易滋生細菌導致牙齦發炎,這就是所謂的上火。
七
夏天炎熱,有人認為以下這些方法可以解暑。其一,吹空調;其二,喝冷飲;其三,喝涼茶;其四,吃西瓜;其五,喝綠豆湯。從中醫來看,夏季陽氣外浮,內陽反虛,最忌飲食寒涼,反需溫熱飲食。年輕體壯之人尚且能耐暫時的寒涼入體,而陽虛體弱之人則必然因貪涼而體質愈衰。因此,炎夏養生,首在勿傷內陽。
天氣炎熱,可以喝冷飲、吃西瓜、喝綠豆湯,但要以不傷陽氣為度。如何把握呢?一則遏其熱勢即能退暑,因此不能貪涼而猛喝猛吃;二則精神爽快,周身舒服,汗出稍減,即可止服;三則若舌苔漸見白厚,或出現腹痛、腹瀉,或咽痛,或身冷,這些都是寒涼過度,傷損中陽的表現;四則慢性病患者不建議濫喝冷飲。
三、住行
一
有網友來信:讀了《選擇中醫》讓我們全家受益終生?,F在我們都堅信中醫,能不用就不用西藥,不用涼寒中藥,不喝涼茶,全家的體質都好了許多。老爸六十多歲了,平時喜歡騎摩托車,以前常年感冒,我告訴他以后感冒了不要輸水,也不吃西藥及清熱解毒類中藥,就用中藥調理。這兩年老人家已經很少感冒了。
身高體壯之人,血氣健旺,力能千斤。而一旦生病,轟然倒下,再難康復。此陽氣外泄,腎精不足之象;而平素體弱之人,血氣不足,疾病常年不斷,雖年高力衰,走路顫顫巍巍,卻能高壽。此陽氣收斂之故也。壽之高下,只在腎中精氣多少。若精氣外泄,雖氣血健旺,而其耗亦多;反之,雖氣血虛弱,其耗卻少。
養生,是調養健康,促進長壽,而不是肌肉健壯,力舉千斤。此中道理,最為緊要。若只重視鍛煉肌肉塊,不過是消耗脾氣,運精于四肢肌肉而已,雖一時健壯,卻不意味著健康。善養生者,雖肢體柔弱,而中氣不虛,精氣神皆足。不能與運動員比健壯,卻可長壽延年。故年高之人,首在斂精藏陽,而不在肌肉粗壯
有些老人退休后非常孤寂,且體弱多病,但若給老人帶一下小孩子,老人的精神面貌即迥然不同。一則,小孩子充滿陽氣,可以沖散老年人的沉郁晦濁之氣;二則,小孩天真快樂,且童言可愛,能讓老年人多出許多快樂。三則,小孩的笑聲甚至哭聲都是純真無邪的,整個家庭都熱鬧起來,熱鬧讓家庭充滿溫暖的氣息。
我們生存于這個社會上,人與人之間有交往,因此,每個人都應該做好自己的本份,這個本份即是道。做丈夫的做好丈夫的道,做媳婦的做好媳婦的道,做母親的做好母親的道,做父親的做好父親的道,做兒女的做好兒女的道。作為中醫人,也應該把中醫人的道做好,我的體會是:努力提高醫德與醫術,盡心盡力。
不管是春夏還是秋冬,越來越多的愛美女士喜歡短衣襟打扮,一襲短裙。需知人的生命與健康即是一團陽氣,若過于挨凍,陽氣外散,機體陽氣越來越少,必然會出現諸陽虛癥狀,或四肢冰冷,或關節疼痛,或肢節僵硬,或畏寒,或面色蒼白等。是要美麗、風度,還是要凍人、生病,愛美的女士需認真思考一下。
霧霾,又見霧霾!近日北方空氣質量持續不佳,看新聞說京城各醫院呼吸科門診爆滿,因霧霾引發哮喘和肺氣腫的病人接診量比平時多了一倍。如何在霧霾中保持健康?我認為需重視兩點:一要避,盡量避免直接呼吸霧霾,減少戶外鍛煉,多戴口罩;二要養,養肺是關鍵,特別是素體肺弱之人,或食療,或湯藥都好。
人的生老病死以及生命活動都依賴于太陽。太陽給我們提供陽氣,并影響著機體陽氣的運行。人體陽氣足則健康,陽氣虛或失去正常運行規律,就會體力衰弱、生病,甚至短壽。所以說,養生保健,首在養陽,使之充沛并合乎天地規律。我反復研讀《黃帝內經》,我認為,其中微言大義,若以一言以蔽之,即是養陽。
人的美不是源自打扮,更源自氣血充足。我認為:氣血充足的人最美,充滿正能量的人最美,健康的人最美。健康的人不僅氣血充足、臟腑和調,而且精神狀態亦積極向上。有人說美女養眼,講的應該是健康的漂亮姑娘。若如林黛玉因吐血而面色潮紅、如西施般因心痛而皺眉,這樣的姑娘即使漂亮也談不上養眼了
人體之美,除了擁有充足的氣血、積極的精神狀態之外,還需要有勻稱的身材五官比例。現代人追求以瘦為美,試想,一個細瘦而高的女孩子,臉蛋很漂亮,但全身瘦骨嶙峋、青筋暴露,純粹是個衣服架子,美嗎?我小區電梯里有一豐胸廣告,某美女下巴細瘦,肩部見骨,卻挺著一對大胸脯,我怎么看都覺得很怪異。
二
今日來診一美女,身體細瘦而高,竟然要求針灸減肥。我有些驚異了,不知道多瘦才叫美。有些女孩子盲目追求細瘦為美,豈不知這樣做是以健康為代價換取所謂的美。在我看來,美首先在健康,次在形體五官比例勻稱自然。有人削骨隆鼻、抽去脂肪、紋身刺畫等等,說是為了美,不如說是為了自己內心的滿足。
近年來不孕的病人非常多見。為什么會出現不孕,我分析其原因,一則長期受寒,如冬天穿裙子,夏天露肚臍,久用空調,多吃生冷瓜果,濫用寒涼中藥以及抗生素,如此之類都會傷損人體陽氣,導致胞宮寒滯。二則不知持養,如半夜不睡而肝血不足;過于思慮而脾氣受傷。胞宮有如土地,太冷太貧瘠都難種子發芽。
當前不孕多見的原因,三則長期生活于霧霾、食品添加劑、輻射之中,導致毒邪郁于體內;四則,濫做各種抽血類的檢查,豈不知女子以血為本,若抽血化驗,結果已經不重要,因為機體的氣血已經傷損。反復抽血,氣隨血脫,導致血弱氣虛,如何能夠懷孕;五則,濫用避孕藥,打亂機體的陰陽氣血平衡,后患極大。
當前不孕多見的原因,五則,性愛不謹慎,濫做人流。人流后需及時排出瘀濁,并調理氣血,我常用生化湯排瘀濁,用八珍湯養氣血。否則,瘀濁內滯,為患極大,輕則痛經,重則不孕,甚至將來會導致腫塊形成。六則,吃轉基因食品。轉基因的種子是不會發芽的。不會發芽的東西沒有生命力,這樣的東西不要吃。
噪音是一種污染,也影響健康。耳能聽音聲,按中醫理論,腎開竅于耳,腎氣和則耳能辨細微之音。反之,噪音亦能傷腎,導致腎氣不和,出現肥胖、血壓升高、胎兒腦發育遲緩等癥狀。古人又有心開竅于耳之說,優美的音樂能養心安神,而噪音入耳則傷損心氣,讓人心神妄動,出現煩躁、易怒、失眠、焦慮等不適。
瑞典科學家最近發現,在機場周圍居住的人普遍偏胖,聲音每升高5分貝,人的腰圍增加1.5cm。且發現受噪音影響,人體內可的松含量明顯升高。從中醫來看,腎開竅于耳,噪音傷腎,導致腎氣失和。腎傷則氣化不足,故陰濁易聚積而為肥胖。因此,養腎要遠離噪音。況且,噪音讓人心煩,相火上浮,亦不利于健康。
在戰爭年代,戰士要負重趕路,晚上休息時,首先不是吃飯,而是燒熱水泡腳。因為熱水泡腳可以緩解下肢筋腱與肌肉的疲勞,且溫熱刺激能促進氣血運行,通過腳部的足三陰三陽經,使氣血上行至腹胸頭面,從而達到氣血通暢,臟腑調和的平衡狀態。由此,我們在跑步、登山或長途旅行時,晚上最好能熱水泡腳。
平時我們工作、玩電腦、開車、寫字等,胳膊是向內彎曲的,手三陰經難得能拉扯到,特別是手少陰心經,極少受到刺激。由此我推薦平時經常拉一下單杠,拉單杠時雙手緊握單杠,身體懸垂,手臂內側肌腱用力,則手三陰經的經筋都可拉扯到。保持正常呼吸,至不能堅持時再放下。心經被刺激,有助于神明通暢。
運動有益于健康,但運動到什么程度合適呢?這需要因人而異。一般來說,對于慢性久病患者,我主張適當運動,運動后以后背微微汗出為度。汗出溱溱,即是營衛和諧了,此時陽氣宣通,毛孔打開,面色紅潤,精神舒暢,身體處于內外平和的狀態。若再過度,至大汗淋漓,就已經開始耗陽氣了,如此就不利于養生。
年輕人陽氣充足,體力旺盛,劇烈運動亦不要緊,反而有助于通過出汗排出臟腑深層次的濁毒等代謝產物;老年人及久病患者則不可運動過度,過度運動不但不能養陽,反而會耗陽,甚至能加重病情。運動后精神愉悅,充滿活力,胃口大開,是為合適;反之,若運動后精神疲憊萎靡,疲乏易累,食欲下降,是為過度。
三
養生,既要靜,也要動。靜者如靜坐、參禪、誦經、念佛,動者如太極、瑜伽及各種體育鍛煉、戶外運動等,動與靜都有利于健康,但一靜還要一動,動與靜結合方好??筛鶕愿襁x擇合適的養生方式。比如,性如猴子的不妨多動,動了反而舒暢;而喜靜的人則以靜養為合適。再者,年輕可以多動,老年則以靜為主。
夏日的中午,靜靜地休息一會兒,瞇一下眼睛,讓身心都放松下來,如此最有益于健康。一則夏日陽旺而浮,至中午尤為浮越,需適當斂陽;二則陽極則陰,動極則靜,是謂平衡。中午小憩后,精神更見清爽;三則平時神氣浮躁,或陽浮易動之人,更需借中午以斂陽。唯午休不可過長,長則反成昏聵,下午精神更差。
臨近高考了,給準備高考的孩子們談談如何準備考試。一則,考試時心神越放松,則思維、思考能力越強。反之,越是緊張,則越是什么也想不起來了。因此,考前要學會如何放松??梢詴簳r從繁重的學業中走出來,在公園里慢慢地做深呼吸,鼻吸鼻呼,想象著全身都放松了下來,心神格外寧靜。每天都要做幾分鐘。
準備高考,二則,調理飲食,以清淡為主,忌食煎炸、燒烤、油膩之物,更忌暴飲暴食,忌過食冷飲。按中醫理論:飲食入胃,則周身氣血即向胃腸積聚,以助消化。若飽食無度,則氣血大量聚于胃腸,頭部氣血反見不足。氣血聚于腦則能思考,氣血聚于腹則人易疲憊。清淡飲食有助于胃腸迅速排空,讓氣血歸腦。
準備高考,三則,讓學生保持心情舒暢。心主神,心神祥和,則思維敏捷、記憶超群、注意力集中。我們都知道,只有心情舒暢才能用心學習,否則,若心情煩躁,或憤怒,或郁悶,則心浮在外頭,很難進入課本之中。家庭每個成員都要努力為高考學生營造出一個積極、向上、寬容、快樂的氛圍,這有助于提高成績。
準備高考,四則,坐在課桌前等待發卷時,可做以下幾個動作。閉目養神;努力做三五次深呼吸,鼻吸鼻呼,讓全身放松;用雙手拇指按揉太陽和風池穴,亦可在此二穴涂點清涼油或風油精,并按揉;五指合并,輕敲頭頂百會穴處;想象自己某次最成功的考試的經過,找到那種感覺;給自己一個鼓勵,一定考試成功;
準備高考,五則,高考前十幾天要注意千萬不要生病,注意調節飲食,避免風寒外襲。白天不要總是呆在教室里,適當地做些戶外運動,散散步,打打球,做做深呼吸,能讓精神飽滿,并能改善體質。要減少晚上熬夜,盡量早睡早起,生活要有規律。早晨喝點生姜紅糖水,晚上睡前熱水泡腳,都有利于保持健康。
準備高考,六則,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既然已經付出努力,就一定會收獲喜悅。因此無需緊張、擔憂??记翱蛇m當地放松一下,與同學打打球,與朋友聊聊天,散散步,笑一笑,都有利于放松精神。該學的已經學過多遍了,完全沒有必要繼續爭分奪秒地學到考試前一刻,這會增加壓力,反不利于考試發揮。
準備高考,七則,有同學有考試綜合征,由于心理素質差,面臨考試會產生恐懼心理,并伴有面色潮紅、全身出汗、兩手發抖、心悸胸悶、頭暈頭脹、注意渙散、思想遲鈍、記憶力下降等癥狀??稍诳记搬樉闹委?,有良效。我常取百會、四神聰、四關、神門、內關諸穴,可有效地緩解緊張,并有助于提高考試成績。
準備高考,八則,有同學于考試前出現失眠,甚至整夜無法入眠。可于睡前讓家人幫灸百會穴,用艾條溫和灸15分鐘,有助于定志安神,促進睡眠。若實在無法入眠,亦可于熱水泡腳后用茯神30克,水煎服。伴緊張、焦慮、胸悶者,可用此方:梔子15,枳實15,姜半夏15,厚樸15,蘇葉15,茯神15,黃連10,水煎服。
四
準備高考,九則,有同學平時學習非常努力,但成績仍不理想。從中醫來看,心主神,若心氣不足,則神明不暢,盡管努力了有時亦難見到成效??煽紤]養心安神為法,我常用歸脾丸,或用定志小丸:黨參30,茯苓30,石菖蒲30,遠志15,水煎服。另外,我曾在《選擇中醫》一書中提供名叫聰明散的藥方,亦有效果。
傷陽的一些行為:半夜不睡;過食生冷、油膩及高異蛋白食物;勞累或思慮過度;房事過度,甚至醉以入房;冬泳;常年洗冷水澡或冷水淋??;冬天長跑;搞馬拉松、鐵人甚至環法自行車這種高強度的體育運動;大冷天穿得太少;女子經期受寒;穿露臍裝;洗頭后不吹干直接睡覺;夏天空調開得溫度太低;
傷陽的一些行為:產后吹涼風或浸涼水;居住處寒濕、陰暗;常期處于高壓、緊張、焦慮狀態;成年人每次運動都大汗淋漓;過度運動出現食欲下降或精神疲憊;長期不曬太陽;坐或躺在濕的草地上;不蓋任何東西睡覺;常喝涼茶或冰冷飲料;素食而不吃蔥姜蒜胡椒八角芥末等溫性食物;等等。供養陽參考。
如何才能跑得更快?從中醫來看,人要跑得更快,一定要更多的得地氣。我們跑不過許多四腳著地的動物,因為它們接觸的地氣要比站立行走的人多。正如地震時動物有預感,而人類則毫無感覺,因為人類感覺地氣的能力遠不如動物。由此推之,運動員要多吃地下長的東西,如山藥、紅薯、土豆等,有助于提高成績。
我們生存在大地上,大地有如母親,為我們提供飲食,讓我們的生命可以繼續。從中醫來看,大地為我們提供地氣,地氣通于脾胃中焦,脾胃又為后天之本。我們必需吃飯喝水才能生存,脾胃即是運化食物獲得地氣的器官。因此,養好脾胃,多得地氣,有利于更健康。關于如何得地氣,我曾在以前的微博里反復談及。
遠離地氣,不僅會傷損健康,更會影響壽命。住在高樓上,上班亦在高樓上;出門即坐車,從來不沾土地;吃工業化食品,喝工業化飲料,吃工業化保健品,從不吃土生土長的自然綠色食品;呆在城市里,遠離田野農村;只吃肉,特別是工業產出的肉,而不吃五谷及地下長的食物;每天過度洗澡。如此皆是遠離地氣。
當前不少年輕人長得如豆芽一樣:身體細瘦而虛弱、稍吹風淋雨即生病、不耐體力勞動、稍動則汗出、男生甚至拉不起一個引體向上,如此等等。從中醫來看,中焦脾胃為人體后天之本,脾主四肢、肌肉。若中焦太虛,則不能充分運化飲食的精微,如此則得地氣亦少。脾弱則四肢無力,肌肉瘦弱。故需多得地氣方好。
有人說:島國睡覺都是睡在地上,平時也經常坐或跪在地上,他們接的地氣是不是很多?就我來看,現在的城市已經被鋼筋水泥基本上給完全封住了,地氣也難以透上來。因此站在水泥上并不能得更多的地氣。得地氣要真正站在土地上。比如在草坪上赤腳走路玩耍,擺弄一下花草或農作物,讓身上沾些泥土,等等。
睡覺禁忌:一則忌當風,不可對窗,不可睡在風口上;二則忌受寒,不能露天而睡。從中醫來看,風為百病之長,寒邪能傷陽氣,眠時機體放松,衛氣衛外功能減弱,此時最怕風寒邪氣外襲,輕則會出現頭痛、身緊、無汗或咳嗽,重則成面癱,甚至關節痹痛諸證。因此,善養生者,雖盛暑而睡不當風及臥于露下。
睡覺禁忌:三則高枕有憂,頸背部肌肉被拉扯,易成傷損或駝背,且會影響呼吸,導致打呼嚕。枕頭亦不可太低,易致落枕,或因血液流入頭部過多,造成次日頭腦發漲、眼皮浮腫;四則忌看恐怖電影或聽鬼故事,恐懼是負能量,會導致心神不安,既影響睡眠質量,又傷損心氣。盲目追求刺激而付出健康,得不償失。
五
睡覺禁忌:五則睡覺要符合天地規律。睡覺是陽氣休息的過程。太陽升起來,人體陽氣亦升發,從而開始一天的勞作。太陽落下,人體陽氣亦斂藏,從而進入休息狀態。睡覺當與天地同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這樣最健康。若半夜不睡,早晨不起,則人體陽氣與天地相逆,輕則影響健康,重則損失壽命,不可不知。
有人睡了一整夜,但晨起仍疲乏。從中醫來看,這是清陽不升的表現。之所以清陽不升,或由于素體陽氣不足,或因陽氣被混濁、陰寒等所蒙蔽。升陽之法,或曬太陽,或晨服生姜紅糖湯,或適當運動。若有濕濁,可吃點辣椒,頗能祛濕醒脾;或用薏苡仁粥加干姜,祛濕而不傷陽;若有陰寒,則需溫陽,艾灸最好。
有些人下午容易打哈欠,睡眠不足者尤為多見。此屬腦腑清陽不振,而濁陰蒙蔽之象??勺晕艺{理,一則調理睡眠,既要按時,又要睡足;二則若外邪干擾神明,需祛邪為先,或針灸或湯藥皆效;三則可自己點按風池、百會、太陽諸穴,或涂以清涼油、風油精等醒腦開竅的藥物亦好;四則深呼吸,適當戶外運動亦好。
我喜歡阿爾卑斯山,艷陽高照,山青云白,或踏青于公園,或遠足于山巔,很是愜意。于工作學習之余,偷得些許閑暇,我常靜坐于診室陽臺,對面即是青山,看樹色青青,游人如織,其時竟忘卻身在何處,只是悠閑神往,自得其樂。因作詩曰:尋名求利得煩惱,忙忙碌碌何時了。且坐看山看風景,心靜神怡健康好。
大病養生:一則保持心情開朗,去掉怨恨惱怒煩憂思驚恐愁悲等不良情緒,只是快樂就好;二則調節生活習慣,改變長期以來錯誤的生活方式,努力按天地陰陽變化規律養生;三則調節飲食,忌生冷油膩,以清淡或素食為好;四則積極保健養生,包括氣功、自我按摩、刮痧、運動等等。做好以上四條,康復指日可待。
我們每天吃飯,每天也都要排出大便,大便中即含有濁毒。濁包括機體代謝出來的不需要的產物,毒則主要指熱毒。有人掉進廁所里竟然喪命,即是因為大便中含有大量代謝出來的食物濁毒。因此說,為了健康,及時排泄大便非常重要。若長期便秘,這些濁毒會留滯于體內,為患甚烈,甚至是許多大病的源泉。
臨床上不少疾病都是由水濕、痰飲、濁毒等所導致的。平時養生或治病,就要及時排出這些機體不需要的產物。排邪的途徑很多,包括大便、小便、汗水、嘔吐、月經、白帶等等。高明的中醫會根據邪濁的部位、病人體質以及病情,選擇最容易排邪的方式,通過湯藥、針灸、刮痧、推拿或其他手段把機體清理干凈。
我們的先天即是母親懷孕的這十個月,因此,孕期養生對于提高孩子先天體質極有好處。從懷孕開始,孕婦應該注意幾點:一則調暢心情,多些快樂,忌怨恨惱怒煩憂愁等負面情緒與心理。孕婦不可大怒,最傷胎氣;二則忌勞累及劇烈體育運動,避免耗氣過度,若陽氣不能升提,會導致先兆流產;三則需適當活動。
懷孕了并非生病,因此不要把孕婦當成病人。孕婦不能整天躺著,拼命吃喝,這樣會導致孕婦的氣血平衡失調,進而傷及胎兒,因此孕婦可照常工作、學習,并適當活動,但需避免緊張、壓力、焦慮、憂愁、煩惱、憤怒等不良情緒。孕婦若有任何不適,不建議服藥,以針灸最為合適,既無藥物的毒副作用,又有實效。
不少球迷又想看球,又怕熬夜影響健康,怎么辦?若魚與熊掌不能兼得,只能盡量調理一下因熬夜而損傷的氣血了。氣血源自脾胃中焦,因此養氣血需改善飲食,需忌煎炸、燒烤、油膩及生冷食物。中陽溫暖才能運化水谷,因此,看球時切不可過飲冰冷的啤酒。再者,晨服姜糖水加大棗既可升發陽氣,又可補益氣血。
六
人體臟腑經絡氣血皆受天地影響而晨則陽氣升發,暮則陽氣斂降,如此日復一日,循環不休。若能與天地保持同步,則天地能幫助我們更健康,更長壽;反之,若夜則折騰,日則昏睡,陽當升發而反斂降,當斂降而反升發,逆反天地,則天地必然懲罰我們的健康。特別大病患者,更需順應天地陽氣以養生,可助康復。
夏日的午后閑暇,我喜歡騎行于阿爾卑斯山中。望眼是滿滿的綠色,伴著嘩嘩的流水聲及樹葉拍打聲,時與游人偶遇于山間小路,互道一聲HELLO即擦肩而過。騎在車上,或看風景,或思考近期的幾個病例,或聽聽中醫經典朗讀,在夕陽與綠蔭之間,享受夏日的快樂。何為幸福?我想,幸福即是珍惜自己當下的感覺。
天氣炎熱,適合于運動嗎?我主張天熱最好運動。天熱時機體會自動排汗以降溫,排汗的同時也會排出體內郁積的各種濁毒。若輔以運動,則可以幫助機體排出深藏于臟腑及臟腑之間的濁毒。借著天熱,邊運動邊排汗,相當于給臟腑做了個清洗。天熱運動要注意,一則量力而行;二則防止中暑;三則及時補充水液。
運動好不好?這要根據每個人的體質以及運動量來決定。適當運動可以通陽,陽氣宣通,則陰濁自去,因此說,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就是這個道理。運動后往往精神大振、精力增加,且心情亦舒暢。但過度運動又會耗陽,陽氣被耗,表現為身軟、疲乏、頭暈、納差、身冷、精神萎靡等不適。過度運動不不利于健康。
運動到什么程度最適合于健康。運動時以后背微微汗出為度。后背屬膀胱經及督脈,運動可以通陽,若陽氣宣通,營衛和諧,則會微汗出。若過度運動,至周身大汗淋漓,則營血外浮,衛氣不固,全身毛孔全部打開,此時即屬耗陽。年輕人陽氣健旺,稍微過度運動亦不甚要緊;中老年人及慢性病患仍以適度運動為好。
四、情緒
一
一些大病重病患者在接受中醫治療稍有小效之后,即開始著急起來,反復問:為什么腫瘤還沒有變小,能不能快點康復呀。我認為:治大病關鍵在病人自己,要充滿快樂、信心、希望等正能量,不要再沉浸在怨恨惱怒煩憂愁待負面情緒之中;若治療有效,繼續堅持,則今天比昨天好,明天又比今天好,將來終會康復。
當前不少人談癌色變。常聽說某人常規體檢發現癌癥,本來精神體力飲食工作都正常,結果幾個周后即見大是憔悴,過幾個月一打聽卻已經去世了。人的生命極端復雜,機器不可能完全弄得明白,況且機器沒有感情,也不可能知道人的感受。有些人不相信自己的感覺,卻去相信機器,然后被機器嚇死,令人難以理解。
什么是體檢?就是在身體尚健康時發現潛在的健康問題,從而及時治療,挽救生命與健康。但當前卻有這樣的事情,因為及時體檢,發現了癌癥,最后竟然被嚇死了。由此有網友擔心:那要不要檢查呢?糾結的問題,那天去體檢聽很多人說不查也怕,查也怕!我主張:平時重視養生,培養正氣,端正態度,不怕體檢。
中醫認為:發為腎之余。頭發得腎氣而生長,受腎水之色而為黑。傷害頭發的最大因素是負面情緒,有人遇到悲觀絕望的事,一夜之間可以頭發全白。反之,養發不在用多好的洗發水,用多貴的護發素,而在于調暢情緒。當遇到不順心的事,不要使自己的心理世界陷入絕望,這是懲罰自己。多一些樂觀,有助于養發。
吾輩健康與壽命,既關乎先天遺傳,又決定于后天調理。若任意胡為,不事養生,折騰數年,竟成殘破?;蛑挛鍎谄邆偬摀p;或成寒熱錯雜,虛實相兼;或怨恨惱怒煩五毒內擾,或風寒暑濕燥火六淫外侵。病之既成,如樹之根枯枝萎。若善養生,和暢情緒,兼以良醫調治,經年或能挽回造化,否則,病必難治。
人年輕時陽氣健旺,血氣方剛,養生之法需忌盲目沖動,以免火氣上攻,后悔不及;老年時陽氣已衰,氣血偏弱,此時需安心養腎,以收斂陽氣。年輕時若面色蒼白,是血氣不足,需補養中焦,以促氣血化源;老年時若面色紅潤,是血氣上浮,需斂降陽氣,以防陰虧于下而相火上浮,引起高風飄搖之患。
生病了,心里必然會產生負面情緒,包括怨恨、煩躁、惱怒、憂愁、緊張等等,甚至看誰都不順眼,怨天尤人、自怨自艾。由于遭受病痛折磨,產生這樣的情緒是不可避免的。但要想徹底康復,就要努力改變這種負面情緒,多些樂觀積極,以培養些正能量,否則負面情緒必然會影響臟腑氣血功能,導致疾病纏綿難愈。
我一直認為:我們的情緒是有臟腑氣血基礎的,反之,臟腑氣血的狀態亦影響著情緒。二者若形成良性循環,則身體健康,心情舒暢,而身心皆具正能量,諸事順心;若形成惡性循環,則情緒既已糟糕,更逢苦痛折磨,而身心俱病,諸事不順。因此,若我們罹患疾病時一定要有樂觀豁達的情緒,多些積極的心態。
生活中我觀察到:那些樂觀、豁達、積極、開朗之人,往往人生際遇順利,其身體多處于健康狀態;反之,每天都沉浸在悲觀、憂愁、焦慮、抱怨等負面情緒之中的人,多見人際關系緊張,諸事不順,其往往多病多災。由此,我認為情緒與心理決定著人體臟腑氣血的盛衰,影響著健康,同時亦影響著人生事業的軌跡。
樂觀、豁達、從容、寬容、善良、積極……都是正能量,有這樣心態的人其面相亦正;而惡毒、冷漠、害怕、焦慮、怨恨、傲慢、惱怒、憂愁、煩躁……都是負能量,有這樣心態的人其面相亦邪。善于自我調節心理情緒,可以左右自己的命運與健康。因此說:命由相主,相由心生。人生由我不由天,幸福由心不由境。
二
一朋友患糖尿病,接受中醫治療,朋友不相信此病可愈,一定要反復檢查血糖,若查出血糖正常,則繼續檢查,當查到血糖升高,心里才覺得舒服;一熟人咳嗽數月,擔心肺中有腫瘤,自南寧一路查到北京,反復拍片七次,還是沒有找到腫瘤,病人至今仍憂心忡忡。對指標的頑固信賴,對機器的盲目信任,以至于斯。
七情有陰陽之分,比如:喜為陽,悲為陰。喜可升陽,陽旺而身體和暢,大病亦可向愈;悲則損陽,陽傷而身體不適,小病亦漸趨重。養生需先養心,養心即要保持心情的愉悅。若已患大病,卻心中悲傷憂郁,則陽氣日損,反致病情纏綿;若能保持一份喜悅心,讓心情舒暢,則人體五臟調和,氣血疏通,何病之有?
近日再讀《范進中舉》,范進之所以突然發瘋,作者已經分析其病因:“只因歡喜狠了,痰涌上來,迷了心竅?!敝嗅t認為:心主火,其志為喜;腎主水,其志為恐,且水可克火,恐能勝喜。因此,胡屠戶一巴掌下去,蒙住心竅的痰一吐,其病豁然即解。我想,若把范進送去精神病醫院,能否可以如這般速愈呢?
林黛玉素患肺病,且有咳血;又因相思,午后發燒,呈現出一種艷若桃花的病態美;讀其詩文,其情極悲,不忍卒讀。中醫認為:肺其志為悲,且悲傷肺。黛玉因肺病而易悲,久思又傷脾,土弱不能生金,導致肺氣益虛,肺虛而益悲。由此推之,黛玉之所以體弱,所以早死,皆源自長期的負面情緒。
中醫認為:久思傷脾,脾傷則肌肉消減,納食不香,后天之本漸虧,情緒亦偏于低落,久而成大病之源。平時思考比較多的人要注意了,為了健康,思考不可過度,需適度休息,配合做一些體育鍛煉,并且多讓心情開朗起來才好。以我所見,高三學生、編輯、作家、哲人、領導、拼命讀書的人多屬此類,需引起重視。
信仰能夠治病,這已經被大量病人實踐并證實,且不少疾病的康復從醫學上難以解釋。信仰讓人的心定,定然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心安則五臟六腑皆安。有人懷疑信仰的力量,認為這些奇跡都不過是個例,或者說這是迷信,是魔法時代之后的返祖現象。中醫強調:大病患者若能內求自心,其效果甚至大于任何藥物。
人心既是柔軟的,也是堅硬的。善養心者,可讓自心無邪可容,無難不克。我學中醫漸有體會,中醫是“心”的學問,其最高境界是心的境界。心主神,內藏君火,心的境界即是神的境界,是君火的境界。心神思慮越精,所悟越多,君火越明;心神之所定所靜所安所慮所得,皆源自君火,而君火的明亮源自如何修心。
我曾與不少腫瘤以及精神病患的家屬聊天,發現不少病人的家屬存在著負面情緒心理,表現為過于悲觀、埋怨、憂慮、恐懼等,而缺乏正面的、向上的、積極的心態。豈不知這樣的負面情緒正是導致大病的原因之一,也是影響大病康復的重要因素。在家庭里若存在這樣的負面情緒,會互相傳染,互相影響,為患不小。
我相信,家庭的每個成員都是一位了不起的治療師,都可以幫助生病的家人康復。若每個人都充滿著正能量,則病人“近朱者赤”,從而充滿積極的向上的力量,病情易于康復。反之,若家人憂慮悲觀,整天板著一張誰見誰煩的臉,那么生病的人亦會處于絕望狀態。正如古人所說:一人向隅,滿座不歡,即是此意。
家庭是一個小氣場,其中每個人的不同情緒與心理都會影響著這個氣場。若有人心存怨恨惱怒煩憂愁等負面情緒,則整個家庭的氣場中充斥著陰沉壓抑的負能量,正氣不足者即易受影響而生病;反之,若有人開心、愉悅、寬容、微笑,則家庭里充滿著正能量。為什么老人喜歡與孩子相處,因為孩子的笑聲讓人開心。
三
生活中我觀察到:那些脾氣特別大,動不動就發怒的人,往往都是瘦人,而少有易發脾氣的胖子。古人講“心寬體胖”,說得非常有道理。從中醫來看:肝火過旺之人多屬木郁,木郁則乘土,使中焦氣弱,則運化失司。且脾主四肢主肌肉,若脾弱則四肢肌肉皆得不到氣血濡養,自會瘦弱。為了健康,要養平和之氣。
“煩”最傷人,養生治病都要忌“煩”。《說文解字》說:“煩,熱頭痛也?!睙┳钟疫叺摹绊摗北硎九c頭部有關,火燒著頭,那感覺就是“煩”,難受呀。煩不是莫名其妙出現的,它與火相關,因事而起,所以會心煩、煩悶、煩困、煩怨、煩瑣、煩惱。人一煩,事就多。若再生出氣來,則氣與火內灼,五臟不得安。
煩久了就會惱。“惱”從心,本義是惱恨、生氣、發怒。惱是比煩更大的自我折磨。人一旦惱怒,就算是動了真氣。中醫講“氣有余便是火”,氣火燔灼,五臟不安。惱與腦,其偏旁一個心,一個肉,都是頭腦的活動或意識。煩惱一來,氣火上沖,腦先受損,其患不小。故調暢情志,無病可以養生,有病可助康復。
有人問:想鍛煉身體,但不知晚上鍛煉好不好?——鍛煉身體的目的是為了健康,因此需要考慮一天之中陽氣的變化規律,隨陽而動,這樣才最合于自然之道。一天之中,早晨人氣生,中午陽氣隆,傍晚陽氣已虛,晚上陽氣收藏。因此,天黑了不適合于鍛煉,當靜則靜,無擾筋骨。若動靜乖違,容易導致氣弱形損。
思慮不可過度,否則易導致腫塊之類的疾病。久思之人,往往面色蒼白,四肢肌肉不足。中醫認為“久思傷脾”,脾為氣血生化之源,主四肢肌肉。久思先傷脾,脾弱而生血不旺,即屬虛損。且專思一事,心有所存,神有所歸,心神引氣而聚于一處,久而必致氣結。氣結則不通,痰濁水飲等代謝產物凝滯,聚而成塊。
有些人雖身患大病,自己卻不重養生保健,反要求醫生救命。豈不知醫生只能幫助緩解不適,真正地治大病首在內求己心。病人自己的精神與志意即是一團正氣,若求己即是護住了正氣。留得一團正氣,藥力可以內入臟腑,針灸可以通暢經絡,而大病即可痊愈。若精神不守,志意渙散,雖有良醫處方施針,病亦難愈。
正常情況下,我們的機體是放松的,五臟六腑處于和諧平衡狀態,若情緒或心理波動,則五臟六腑都受影響而處于應激狀態。一般來說,暫時的應激是機體為了保護五臟六腑的自我調整。但若長期且持續地處于應激狀態,即會出現臟腑功能失調,氣血失暢,導致疾病的發作。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即是此類疾病。
我們之所以生病,我認為是心先病了,身體跟著才生病的。因此,我反復強調,治療大病以及各種慢性病癥,需重視內調己心。調心的方法,一則,分析自己是否有怨恨惱怒煩憂愁等負面心理情緒,有則堅決去除,無則加勉;二則,努力向善,善行善念是一團正氣,可以祛除病體的陰濁;三則,有強烈的康復信心。
我們常說:心平氣和。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若心中沒有掛礙,怡然自得,則氣機和暢,臟腑協調而病無所生;若心中不平靜,盡是怨恨惱怒煩憂愁等滯礙其中,則氣機不和,臟腑失調而百病叢生。因此不管是養生還是治病,首在調心。若忽視心的力量而祈求康復或長壽,無異于緣木求魚,雕影琢月,其必不可得。
有人問,若被人罵,怎樣才能心情平靜不生氣呢?我想起佛經里的一段話:別人罵時,前一字剛出,后面的字尚未出來。而后面的字出來,前面的字已經消失了。所以只是一陣風而已,生什么氣呢?若寫成字,白的是紙,黑的是墨,那字不過是字典里的字而已,誰又會跟字典里的字過不去呢?——這是阿Q法養生了。
四
我們都是有病的。佛教典籍把病分為兩種,一種是身病,“種種內外諸病名為身病”;一種是心病,“種種欲愿等名為心病”。在佛教的觀念中,人人都有病,即使沒有身病,也有欲愿,這就是心病,它同時也是身病的引子。從臨床來看,怨恨惱怒煩等五毒內擾是造成大病的重要原因,而若善能調心,身病亦可向愈。
佛教認為“有身則有病,是身病,是病身,身不離病,病不離身?!笨梢?,身病是我們生活中的常態。既然已經有了這么多的痛苦,我們該怎么辦呢?佛教指出“不貪身,不惜壽,不惡死,不悅生”,就是說,要想身體自然康泰,就需調心,遠離淫欲、嗔恚、嫉妒、慳貪、憂愁、怖畏、疑心、怨恨、煩惱等心理癥結。
臨床上我對一些大病患者說,要調理自己的心情,遠離怨恨惱怒煩等五毒。有病人說,我也知道呀,但說的容易,做起來難呀。的確,長期的負面情緒心理不可能一下子就消失了,即使自己再怎么努力,總會不經意地冒出來。我想,我們應該從更高的層次上看待這個問題,不僅把調心當成治病,修心本身即是正能量。
近數十年來,疾病的數量與種類越來越多,也導致了現代醫學模式的形成。有人提出:人類活動的時空變化導致了新的疾病譜,且呈正相關性。佛教則認為:眾生的罪業會隨著人世的進程呈滾雪球的狀態,越滾罪業這個雪球就越大,疾病的數量和種類也就越多,世人所遭受的苦難也就越嚴重。——我們應該如何做呢?
“精神”是一個常用詞,指人的意識、思維活動和一般心理狀態。從中醫來看,精與神各有所出。精之生,由于神;而神之生,合于精。因此說,非陰陽二神相搏而不能生精,非精不能寓神。再者,精為腎所主,源自先天,為壽命與健康之根本;神由心所主,寄于心,牽引心,給心以法則,使心能支配表達生命活動。
自然界的萬物皆有情。馮夢龍說“天地若無情,不生一切物。一切物無情,不能環相生。生生而不滅,由情不滅故。四大皆幻沒,唯情不虛假。”因此,我們當思考:情為何物?情者,心之青也。凡帶“青”的字多有精華的意思。如清者,水之青;晴者,日之青;菁者,草之青;睛者,目之青;聙者,耳之青;等等。
人生在世,離不開感情、情感,皆與“感”相關?!墩f文》說:感者,動人心也。人心主神,其功在感,感而遂通,故人能適應自然,并與萬物相交流。故人心能感,感天地,感生命,感萬物。感能致病,亦能治病,感而喜悅舒服怡然,則心和神暢,身體健康;若感而憂慮悲傷驚懼恐慌,則心氣不和,百病因之叢生。
成語有“心滿意足”,中醫認為,意既與脾相關,亦與心相關。一方面,脾主思而藏意,指的是脾主運化水谷、化生營血,以營養意的生理。脾若思慮過度,則影響運化;脾若受病則意舍不清,心神不寧,使人健忘;另一方面,心有所憶謂之意,意者,志也,從心從囟,囟是腦子,因此,心腦相合產生意志。
我們總說“意思意思”,有點“意思”。說得習慣了,反而不了解意與思的本義了。意者,心中的想法,從心察言而知意也,意有辯證、思維、推測、意度之義。思在古代有悲哀憂傷恐懼愁怨之義。中醫認為:脾主思,脾藏意。故說:意與思與與心脾相關。若讀我的微博感覺沒有“意思”,那是沒有引起您的心脾興奮。
從中醫來看,大病多與“心”相關,分析致病的諸多因素,“心”的因素最為重要。若心中存著怨恨惱怒煩五毒,久則內攻臟腑,外滯氣血,其病即漸作漸重。因此說,治病,先需治“心”。若醫患雙方都能重視“心”與疾病的關系,都能明白調“心”也是治病,配合積極正確的醫療,我相信大病也將可以迅速康復。
五
“七情六欲”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一些心理與生理反應。七情包括喜怒憂思悲恐驚,中醫認為:喜過傷心,怒過傷肝,思過傷脾,悲過傷肺,恐過傷腎,憂久則氣結,猝驚則氣縮,認為七情必需均衡,否則任何一情太過都會導致相應的疾病發生。六欲一般指見欲、聽欲、香欲、味欲、觸欲和意欲,六欲亦需得其宜為好。
人生在世,不能無情無欲,但情與欲皆需適度,過得有害于健康。俗話說:情太切傷心,欲太烈傷身,非常明白地闡釋了情與欲對健康的危害。從中醫來看,情與欲都是心神的活動,心若一動則情與欲皆動。因此,安心定心才是保持七情六欲均衡的關鍵。佛家有止觀法門,既是禪修的法門,也是安心定心的法門。
我們養生,不但要調理飲食、起居、運動、勞逸,更需要調理情緒。王鳳儀老善人早已明示:怨恨惱怒煩是為五毒,最傷五臟。怒氣傷肝,恨氣傷心,怨氣傷脾,惱氣傷肺,煩氣傷腎。人體的一切病,不外乎肝、心、脾、肺、腎這五大系統,就是由這五毒生出來的。因此,善養生者首先要戒除五毒,否則,都屬徒勞。
王鳳儀老善人指出:怨恨惱怒煩這五種情緒都是由心產生的。心怒,則一切后果由肝承擔,毒氣入肝,最終存在筋里;心怨,一切影響由脾負責,毒氣入脾,最終存在肉里;心惱,肺來負責,毒氣入肺,在肺管里滯塞;心煩,腎來買單,毒氣入腎,最終藏進骨里;心恨,由心自己承擔,毒氣入心,最終藏在心血管里。
我經常跟病人講,要重視調心,盡量去除心中郁滯的怨恨惱怒煩等五毒。病人時會說,我也知道呀。但調心談何容易,已經郁結了這么多年了,都習慣了。誠然,治病若不能治心,即使稍效,亦難治根。況且,病痛折磨,已然難忍。欲求解脫,除了請明醫診治外,還是要痛下決心,努力試著把不良情緒心理排解出去。
治療大病,我反復強調要重視調心。至于如何調心,除了我以前在微博里提到的幾點之外,還可以這樣:一則,試試宗教的力量,宗教最能調心,能讓人找回久違的心定心靜心安;二則,接觸擁有正能量的人,讀傳播正能量的書,讓自己的周圍充滿正能量;三則,多跟孩子在一起,孩子的陽氣升發,能給我們希望。
有人說,為了保持健康所以堅持每年做體檢。每次檢查后總會有幾個小指標不正常,心中甚是憂慮。我們都認為,只有及時檢查身體,才能在疾病的早期及時治療。問題是事實果真如此嗎?體檢與健康有必然聯系嗎?君不見本來活蹦亂跳的一個人,當體檢發現有癌癥后,一周許即見面色憔悴,半年后竟然已經去世了。
有某病人稍有不適即去反復檢查,總是懷疑自己有癌癥,查了一遍沒有問題,但病人仍是不放心,換家醫院再查一圈。我問病人,你難道一定要發現問題才開心嗎?有病就治病,您這樣病還沒有治,已經花費不少了。病人說,錢不是問題,只要健康就好。我說,又抽血又拍片,都會傷正,病還沒治,正氣已經傷了呀。
我知道,有的人心理脆弱,經不得打擊;我也知道,有的人若聽說自己有癌癥,肯定會嚇個半死。那么,體檢又有什么必要呢?若查出病來,病人害怕,死得更快;查不出病來,又浪費醫療資源,況且體檢本身即傷正氣。有人會糾結,查好還是不查好呢?我認為,病若出現是會有感覺的,況且重視養生遠比體檢重要。
我們都想健康地活到老。但健康是自己努力爭取來的,需要自己重視養生保健。健康決不是堅持體檢賺來的。有的人心理很脆弱,這樣的人不如不體檢,否則,發現腫瘤反而會加速病情惡化。有時,糊涂地活著遠比明白地死要快樂;有時,遠離醫院可能比堅持體檢更健康;有時,沒有醫療條件的農村人可能活得更長。
六
有人問,體檢的弊端這么多,那么到底要不要體檢呢?我說,當然有必要,但需幾個條件:一則,您的心理足夠健康,即使查出癌癥也不怕;二則,對于指標有正確的認識,不迷信任何機器指標;三則,不恐懼死亡,面對大病能保持心中不慌;四則,體檢要抽血,要拍片,都會傷損正氣,因此要求體檢時正氣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