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日常
文|二丫
來源:“二丫陪你來嘮嗑”(ID:erya6165),本文轉載已獲原作者授權。
是我的日常,也是大多數老師的日常。
1
我是一名普通的農村女教師。任教兩個初三班英語,外加初三班主任。
累不累不是我說了算,我單說說我的日常。
2
早上五點二十鬧鈴大作,起床,不能拖延。
因為婦女同志多多少少總是有點家務的。五點半到樓下。廚房燒好一瓶水,做好家人的早飯,檢查一下太陽能是否上水,手洗一下小件衣物,簡單打掃一下衛生。
差不多六點四十分左右,趕往學校。六點五十到達學校,第一件事還是燒開水。學校盡管配有電水爐,但是因為長時間疏于管理,不能保證每天的水源新鮮。所以還是自備水壺自己燒水,為了自己的健康,也為了本班同仁的健康。在辦公室燒水的同時,眼看著學生陸陸續續進班。七點左右學生全部進班。
3
早讀開始,因為是文科,讀書、背書、默寫、抽查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初三的英語默寫內容還是比較豐富的,字詞句一整套流程抽查下來,再加上評講,基本要耗時四十分鐘左右。
學校為看班老師免費供應早餐,但是我正常是沒有時間去餐廳吃早餐的。沒有自我標榜,沒有自我抬高。因為從四樓跑下去一路小跑去吃早餐實在是一件需要勇氣的事兒。
這時候可能有同事帶一兩個早點到教室,趁著學生訂正消化早讀課課間幾分鐘的時間,趕緊就著白開水囫圇吃一下早飯。早讀課連著第一節課是沒有辦法喘息、停頓的。
4
第一節課七點四十五開始,鏗鏘有力的第一節課結束,下課。
趕緊改作業,每天的作業正常一課時。兩個班的作業改下來一節課不能亂動彈,不能上廁所,不能聊閑話。這樣才能基本保證改完。中間不能有學生有特殊情況打岔。
第二節課下課,課間操時間到。必須趕緊帶著學生到樓下整隊出操。而且初三學生的課間操不單單是做操這么簡單,做操結束,要趕緊督促學生鍛煉中考體育項目。
有跳遠、實心球、仰臥起坐、引起向上、跳繩、跑步等等。短短十幾分鐘之內,每個孩子都要訓練到。掐著手機,調成秒表狀態,一會給女生測仰臥起坐,一會測跳繩,一會測全體長跑。那個時候,儼然是一位威風凜凜虎虎生威的體育大師。
5
整個課間操結束,已經九點四十五。也就是說從早上六點四十開始去上班到班一直到九點四十五是沒有片刻松閑的。上廁所也是要計算時間的,稍微和哪個同事多聊幾句話便會貽誤下一個環節。終于可以片刻休整一下了。
等等,各科老師批改前一天的作業情況開始陸續有反饋,某某物理作業亂做一氣;某某某化學作業態度極其不端正;某某的歷史沒有背書;某某沒有交語文作業。
各科老師在反饋的同時還得順便評價一下該學科存在的問題。客觀的描述評價還好,悲觀的任課老師還會時不時來一句讓班主任喪氣的話:“完了,這個班的某某學科完了,哎”。
當然老師并不是對班主任有意見,只是孩子不長進,家長不配合,老師著急,他在轉移負能量。
但是,照單全收。沒辦法。同時配合相關老師利用課間一點點時間找相關孩子談話,了解情況。
如果碰上抄襲等情節嚴重的還得找家長。其實老師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找家長的,盡管社會上有一些不懷好意的說法,說老師找家長意味著變向為難。但我很負責任地替所有同行說一句:老師真的不會有意為難任何一個孩子。找家長只是因為孩子的狀態確實需要您的配合、助力、監管而已。
6
上午第三節課算是沒有了,然后第四節課,趕緊處理一下私事,比如準備一下家人的午飯、比如購買一點日常用品等等。也就半個小時左右,因為班主任是要坐班的。
十一點二十五中午放學時間到,組織孩子部分孩子去食堂就餐,看他們打好飯菜坐下來,然后班主任在食堂吃工作餐。十一點五十五左右孩子全部到齊。稍事休息,十二點準時午休。
孩子午休時班主任趕緊就著班級后面的躺椅跟著休息一下,不能看手機,不能看新聞,手機要靜音,不能吵著孩子。否則自己的午休時間也沒了。
十二點五十左右,鬧鈴又開始響起。想賴睡一會也不行,得叫醒孩子。孩子在下午第一節課之前有三四十分鐘自習時間。班主任老長工看著。
7
因為兩個班的英語教學,下午一般還有一個班的課沒上。上唄。元氣滿滿上完一節課,下課。
說實話,下午稍微輕松一點,畢竟一上午節奏太緊湊了。但是輕松的前提是班級或學校沒有任何突發事件。如果這個時候總務處來一張表格,教導處來一張表格,安全辦來一張表格,校長室再突然通知班主任開會,備課組通知聽課,哪個學生偷偷玩了手機、哪個學生偷偷看了小說,突然有老師外出學習。
那對不起,班主任還得沖鋒陷陣。哪里需要去哪里。尤其是令人抓狂的各式表格、安全作業、班主任手冊、班會記錄等等。并不是班主任布置了就能齊刷刷交齊收全的。還得三番五次催交、檢查、個別談心。
然后緊接著下午三四節課。不出意外,阿彌陀佛。放學,各科作業要再強調一下,安全提醒要天天說。作業要求作業質量要時刻不忘。至此,一天工作算是圓滿。打道回府,華燈初上。
8
晚飯后,因為是農村初中,集中辦學,好多鄉下遠道的孩子租住在學校周圍,趁著晚飯后散步,有時間會走訪幾個路途不算遙遠的孩子。
當然不是天天走訪,但想起來,不放心了,便會去看看。我不崇高,也不偉大,更不是圣母。
但是,我也是農村的孩子長大的,深知農村留守兒童的監管失控狀態,更清楚農村家庭的孩子的唯一出路在讀書。
我不刻意的走訪多少能對孩子有威懾與觸動作用。至少孩子能有點畏懼感,有點敬畏感。然后大多數能循規蹈矩做好本分作業。其實說穿了是在監督孩子,同時也是在為我自己的教學工作降低一點難度。
9
二丫73年生人,已經年近半百,這樣的工作強度是建立在孩子已經外出上大學,先生中午在單位食堂就餐的情況下。
早些年孩子在身邊上初中高中時,除了不做班主任,課務是一樣一樣多。把處理班級雜務的時間用來照顧家庭,也是學校家庭兩邊連軸轉。
這其中孩子、父母都不能生病打岔。如果一旦秩序破壞,那得調課,你有事沒事,課程在那兒,你的課你得頂著,你的作業你得改了,你的試卷你得批改。所以,如果有突發情況,一天連著上四五節課也是常事。
10
這就是我的日常。很真實的日常。也是大多數老師的日常。充實而有有序的日常。
苦嗎?累嗎?說不上。
但是特別渴望周末能夠睡個懶覺;特別渴望周末能夠不那么按部就班踩點上班;特別渴望周末能夠全身心放松;特別渴望周末能夠靜靜地躺在床上或沙發上完全放空自己。
但是基本是奢望,因為,周末還有周末的俗事雜務。
周末要看看父母,周末要打掃衛生,周末要適當購物,周末要調劑伙食,周末要有人情世故。
所以不經意間,兩天的周末又沒有了,然后再上班,再機械重復一周同樣頻率的工作;再渴望周末,再失望。
然后,一學期就結束了。然后全民羨慕的寒暑假就來了。其實真不要羨慕老師的寒暑假,那是所有老師拿命換來的。是平時老師工作日十幾個小時的工作時長換來的,是老師有的時候通宵達旦加班換來的,是老師平時勞心勞力換來的。
11
我是一名女老師,痛并快樂著的女老師。流水的形式記錄下來我們的日常。
誰的生活都不容易,一路奔波,一路周折,一路艱辛,一路向上。只是希望大家對我們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責難;多一分支持,少一分嚴苛;多一分包容,少一分誤解。
身累可以,心不累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