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在網上看到很多農業人抱怨做農業不掙錢,說農業是一個低產出的行業,但事實上果真如此嗎?
答案是肯定的,中國農民靠種植莊稼來產生收益,如果除去自己甚至家庭的人工管理成本,相比較而言,絕大多數收益都是非常低的,甚至虧損。但你知道嗎?在世界各地,特別的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他們農民的種植收益怎么樣呢?
明確告訴你,他們種植效益也是非常低的,很多發達國家農場主的收益遠遠沒有我們中國農民收益高。這也是事實情況。
以美國為例,我們查看了很多權威的數據,把中美作物單產和產值進行了對比。如圖所示:
中國式的農業生產在生產效率上與美國存在明顯的差距,這是小農經濟和機械化大農業的差距,中國的小農經營模式并不比大農場經營的效益低,我們以往過多的在意機械生產的技術效率,而忽略了它高能源消耗,高生產成本的事實。
美國農場凈利潤也是負的,而且現金收益也沒有中國農民高,但是美國農業為什么還很成功,很強大呢?并且農民收入還是非常高呢?
因為美國農業不是強在農業生產本身,在于它控制著產前,產后的各環節,它因為產業鏈的延伸而產生的增值是遠遠超過農業生產本身,比如倉儲、冷鏈、運輸、加工等方面,美國的農場主也都介入這些環節,這部分的效益還是非常可觀的。反觀我們農場主,除了單純的種植以外,在農業產業鏈中就沒有了其他收入來源。
另外,美國、日本、歐洲一些國家的農場主,由于基礎設施完善,機械化程度高,因此抗自然風險能力很強,同時他們享受的政府補貼是非常多的,美國農業補貼占到美國農場主收益的30%,日本高達40%以上。我們中國的補貼還存在一些不規范的地方,很多種植戶拿不到補貼,因此在收益上遠遠低于日本及歐美國家。
因此建議農場主,一方面爭取到政府的財政補貼,同時也拓展自己的副業,如果在產業鏈中分享不到收益,就必須考慮拓展副業來增加收入,如自釀酒、賣農產品、做一些手藝活等等。在現在我國短視頻為王的時代,每個人都增加了一個宣傳渠道,這方面一定要學習并利用起來,否則很難在種植方面獲得較好的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