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按花期可分為春鵑和夏鵑,春鵑是先開花后抽枝,早春開花,花開在上年生枝條上,秋后形成花芽。夏鵑又叫伏鵑,先抽枝后開花,夏季開花,花開在當年生枝條上。
杜鵑喜歡土質疏松、有機質比較豐富的弱酸性土壤,偏愛陰濕,陽光不能太強烈,適宜溫度為20℃-30℃的環境。扦插時,我們要盡量創造適宜它生長的環境,下面就杜鵑扦插過程逐一向大家介紹下具體方法。
擺一盆杜鵑花,閱盡人間繁華
杜鵑開花后選用生長充實的當年生新枝作插條。因為杜鵑扦插最適宜溫度為20℃-30℃。所以一般在5~6月份進行,這個時候杜鵑的新梢已經完成生長,插條能滿足扦插的要求,且溫度適宜,空氣濕度較高,能滿足生長的需要。
杜鵑花要求的土壤條件必須為酸性,PH5-6.5之間,不能超過7。推薦兩基質配方:
1、蛭石:泥炭:珍珠巖為5:3:2的基質扦插為好。
2、草炭:蛭石為2:1。
3、泥炭:田園土:椰糠為4:3:3。
如果受到條件限制,選用黃泥、清水沙、培泥沙等作為扦插基質,一定要保證扦插條條的小環境見干見濕,以及透氣性良好。
扦插前基質要用清水淋洗1遍,并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透,以充分消毒。
蛭石因其疏松、透氣,是最好的扦插基質
選擇健壯、無病蟲害、抗性強的植株作為母株,最好采集陰棚下枝條。采摘前兩天,母株要充分灌水,然后在晴天早上或在陰天時采條。采條時要選擇當年已成熟的新梢,自基部剪下,插條長3-5厘米。
插條要選擇健壯、無病害嫩枝
1、去除頂芽能防止養分損失,有利于出苗整齊。
2、防止頂芽開花,導致養分的損耗。
3、部分插條的腋芽也會長出花芽,需要人工抹除。
剪取8-10厘米長的枝條,為減少水分蒸騰,除去下部葉片,頂端葉片剪去一半或2/3,在生根劑中浸8-10分鐘后再扦插。插后用手將周圍基質壓實,然后用紙板等物打濕后遮陰。
扦插枝條保留8-10厘米
定植插入基質
也可用柳樹液代替生根劑,把柳樹的枝葉搗碎后用水浸泡,一天后撈出枝葉后,就可以了,這可是秘密武器,用它浸泡杜鵑枝條,可以殺菌,促進根系生長。
柳樹汁制作
1、扦插后,澆透水,并用5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施一次藥;
2、用木棍等搭成遮陰棚,用紙板、報紙等打濕進行封閉式覆蓋,以保證杜鵑生根的必要溫度,同時也可保濕;
3、扦插初期,遮陰棚上根據情況蓋1-2層遮陽網,以防止強光灼傷枝條;
4、定期檢查,當膜內溫度超過35℃時要通風降溫;
5、當外界溫度過高時,同樣要注意在最熱的時間段進行通風,同時噴霧降溫。
插后要注意遮陰、保持溫度
一般在扦插后的40天以后會有新根生成,同時伴有老葉脫落、新葉長出的情況,這時就應逐漸打開薄膜通風,直到新根穩定,當扦插苗正常生長時,就可掀掉薄膜,進行正常水分管理和病蟲害防治。大多數品種4個月以后,就是當年的9-10月份就可進行上盆管理了。
已經生根的杜鵑扦插苗
更多養花經驗、多肉栽培、盆景欣賞,想和花友們交流可加入花友微信群,也可以移步花友微社區,或關注微信號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