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學校長“三要三不要”
回顧做農村小學校長的19年經歷,我對如何當好農村小學校長體會較深,感觸良多。
首先,校長要有思想而不要盲從。校長的思想也就是如何辦學的思想。校長的辦學思想至少可以包括以下一些要素:一是要有清晰的辦學理念。教育是以促進人的發展為終極目標的,因此,確定一所學校的辦學理念就應該定位于如何促進師生的發展上;二是要有明確的辦學目標指向。一所學校的辦學目標就是一面旗幟,是號召全體師生員工為之奮斗的目標指向,這種目標既要有號召力,又必須符合實際,即通過努力可以實現,與之相伴的還應當設計好校風、教風、學風“三風”建設目標;三是要確定培育校園文化的價值取向。任何一所學校的文化建設都涵蓋著三個層面,即物質文化層面、制度文化層面和精神文化層面。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只能視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和所處環境而定,但保持規劃的連續性、校園的安全性和整潔性是可以做到的;制度文化建設應在教育教學實際中不斷修訂,豐富和完善,而且必須抓住關鍵——制度建設以促進人的發展為根本目的,而絕不能讓制度成為人的發展的障礙;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應追求的最高境界,這種精神應以尊重、合作、創新、發展為核心。一個校長,如果盲從,跟風,沒有自己的辦學主張與思想,是辦不出特色也辦不好學校的。
第二,校長要潛心研究管理而不要墨守成規。當今校長對學校管理的研究應突出以下幾個重點:一是德育管理——小學德育應以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為主要內容;二是課程改革管理——必須認清課程改革對于實施素質教育的重大意義;三是評價改革——如今,評價滯后仍是學校發展的主要瓶頸;四是教師管理——教師管理應通過扎實的校本研修形式,立足于塑造高尚的師德、享受終身學習和享受職業成功感這三個基本點;五是安全管理——學校一切教育教學活動都必須在安全的條件下進行,應確立起生命高于一切和促進人的健康成長的新理念;六是過程管理——校長對管理既要關注結果更要關注過程。校長的管理如若沒有生成性與創造性,只是墨守成規,按部就班,那么學校將缺乏生機與活力,師生的生命成色也會因缺乏精彩而黯然失色。
第三,校長要重視非權力因素影響而不要剛化權力。校長對教師對學生的管理賦有權力,這是客觀存在的。但在以人為本的時代,非權力影響要比權力影響重要得多。校長的非權力影響主要表現在尊重他人——尊重師生使得校長的威信大大增強;平等待人——平等對待每一個人是校長必須做到的,親疏不一、顧此失彼應為校長的大忌,應永遠記住校長是校園中普通的一員;欣賞他人——學會欣賞,給每個師生以良好的期待和愿望,教師和學生會永遠記住校長給過成功的時光和平臺;善待他人——無論學生和教師,在漫長的工作學習生活中總有閃失的時候,此時的校長切不可以懲罰為手段,要善待他們,給他們以改進的機會,給他們以良好的期待。
我想,即便在農村、在山區、在少數民族地區,只要用心經營學校,以促進人的發展為辦學目的,辦出有個性、有特色的學校是不難的,做個好校長也是大有可能的。(作者系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實驗小學曾祥友)
《中國教育報》2007年10月23日第5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