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腦中的圖像
圖像記憶法和前面我們介紹過的記憶方法一樣,也是記憶術的一種。現在我們來激活一下自己的記憶,或許你會發現有一組組圖片在你的腦海中展開,就像播放幻燈片一樣。如果你想在哪一張圖片上停下來,或者保留其中一張,需要依賴感覺器官對其加以登記;有時候,如果你夠細心,不但可以保留視覺性的映像,而且連聽覺和觸覺性的特征都能夠得以保存。
如果你在瀏覽雜志時只是為了娛樂,并非有意識學習,或者說你對當前正在學習的材料絲毫不感興趣,那將不會產生任何心理表象。因為沒有興趣、沒有投入注意力,并且沒想過記住任何內容,更不指望以后派上用場,信息就不會進入大腦,轉換成圖像被記住。
圖像記憶法合乎人類大腦運作的模式,能夠讓人們瞬間記住數千個電話號碼并且保證一周之內不會遺忘。這是因為大腦通常是用圖像來思考的,比如,當你看到“一群螞蟻搬著食物排成長長的隊伍回家去了”這句話時,大腦第一時間會作何反應?是不是已經在大腦中形成了這樣的畫面?是的,這些字不會首先出現在你的大腦中,最先出現的是圖像。再如,“有一只花貓在睡覺”,你的大腦影像中會出現一只花貓在太陽下蜷縮成一團,瞇著眼睛在睡覺,還有均勻的鼾聲,肚皮隨著呼吸在上下起伏。
所以說,人們的大腦是用圖像來思考的,而圖像記憶法就是最合乎大腦運作模式的一種記憶術。右腦想要記住什么,大腦就會將它們轉化成圖像攝入腦海,就像錄像機或照相機一樣,等到需要用時,腦海中的圖像就會浮現出來了。
二、左右腦分工
如果想要更深層地了解圖像記憶的運作原理,就不得不提及人的大腦。其實我們用來學習和存儲信息的大腦并非一個,腦干作為大腦中最古老的組成部分,擔負著應急保護的職責,它的能力使我們繼續生存下去。比如,當我們睡著的時候,外界如果出現什么動靜,哪怕是十分輕微的響動,腦干便會馬上覺醒并提醒我們。邊緣系統則是第二古老的組成部分,掌控著我們的情緒與愉悅度。
而我們現在經常聽說的“左腦和右腦”其實是大腦的最新組成部分,也叫大腦皮層,它讓人類成為自然界的主人。左腦和右腦之間是借助胼胝體建立連接的,如此一來,我們的想法就能夠按照各自的意愿由一處傳到另外一處了。但它們是各自承擔著不同的任務的,所以很多時候,為了更好地調動起各種機能,就需要兩者的共同協調合作。
一般來說,左腦主管理解、分析、判斷、做決斷,右腦主管創意、想象力、感性、圖像。即左腦是表層意識,右腦是潛意識(深層意識),超強的記憶力就存在于潛意識之中。如果只是用左腦來記憶,速度快,但遺忘的速度更快,所以,為了提升記憶力,非常有必要讓右腦共同參與記憶。
但左腦與右腦之間往往有一堵墻,人們普遍善于使用左腦而忽略了右腦,導致右腦一直處在休眠狀態。大多數記憶力超凡的人都是右腦學習者,或者是全腦學習者,即左右腦并用,比如達芬奇,他是個畫家,但他也是在其他許多學術領域里最有成就的人,如藝術、雕刻、基礎科學、建筑、機械學、生理學、解剖學、天文學、地質學、物理學、發明、工程學、航空學等。據說,在歐洲的宮廷,你只要隨便給他一把弦樂器,達芬奇都能夠即興作曲,演奏并演唱。此外,安徒生、伽利略、愛迪生等偉大人物,他們都是右腦學習者。
FBI認為,左腦和右腦的用法是不同的,右腦被稱為“圖像腦”,圖像記憶法就是利用了右腦的無限意識速度。比如,速聽和速視就能夠改變我們的大腦機能,讓腦電波變為α波,使得信息傳遞的速度變快了,大腦運作的速度也隨之提升,思考和記憶的速度跟著加快。實際上,右腦的意識速度是左腦的100萬倍,用左腦閱讀時,一分鐘或許能看400~600字,但使用右腦閱讀的話,一分鐘甚至可以看完一本書,有些右腦學習者還可以將其中的內容一字不落地背出來,這就是所謂的“過目不忘”了吧。
事實上,我們的右腦不但掌管著圖像,也同樣控制著語言行為。人們學習語言可分成左腦與右腦,假如只用左腦,即便花上十幾年的時間都難以真正掌握它,比如我們學習英語,有的人不但筆試成績好,而且遇到老外也能夠流暢地對話;可有些人就不行,因為前者善于使用右腦學習。
三、圖像的連結
圖像記憶法主要是借助聯想的形式,把需要識記的東西經過夸張處理,使其容易引起識記者的注意和興趣并且不講究是否符合邏輯的一種記憶方法。其理論基礎是,隨著人的年齡的增長,語義記憶能力逐漸減弱,情景記憶的能力逐漸加強,因此,為了適應該變化,便于記憶和回憶,就要把那些需要進行語義記憶的東西采用特別的方式聯系起來,也就是采用人為聯系的方式。
FBI認為,圖像記憶法的一個關鍵是建立連結。可以說,不管我們要記得的東西是什么,都必須將其與我們內心中的某種穩定的事物聯想在一起,即連結起來。所謂連結,其實就是把兩個不同的東西放在一起并且彼此有接觸的關系,而這種連結必須是有實實在在的接觸。比如,一張紙和一根筆被擺在桌子上,它們之間不存在任何連結,但如果你將筆放在了紙上,或者是把筆尖插進了紙里,這才是真正的連結。
當然,只有連結還不行,還要讓圖像有趣、有情境、夸張和卡通起來。現在可以伸出我們的雙手,各伸出一根手指來搭在一起,這是連結,但如果和“十指緊扣”式的動作比起來,哪一種給你的感覺既緊密又牢固呢?當然是后者,所以,“十指緊扣”式的連結才是圖像記憶法真正需要的連結。
現在和我一起來創建這樣一幅畫面:你上完廁所后用手指按下馬桶抽水的按鈕,這是一般性的連結;但是,假如你把手伸進了馬桶中,馬桶里面很干凈,這頂多算是“握手式”的連結;然而,馬桶里假如還有你的米田共,此時,連結度升級了,想必你今后在很長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無法忘記那個場景了;最后,如果你舉起手來聞了聞,“十指緊扣”式的連結就達到了,或許這個場景你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甚至偶爾想起來還會一陣惡心。可見,所謂“十指緊扣”式的連結,其實就是有盡可能多的感官感受共同參與,畫面有趣、夸張,甚至扭曲,情境中包括色彩、空間、聲音以及當事人的真切感受的一種圖像模式。
結束語:高效增強記憶法電子書熱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