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個中學生都知道閱讀很重要。據教育心理學家研究,中學生70--80%的學習時間都用在閱讀上。不過,盡管如此,同學們卻很少考慮怎樣提高閱讀效率的問題。不少同學的閱讀方法很不科學,例如音讀(邊讀邊出聲)、唇讀(雖不出聲,但嘴唇不停地在動)以及翻來復去地讀,等等。這與“知識爆炸”、各種書刊以驚人的速度增長的現時代是很不適應的。人生有限,雖不能把世上的書都讀完,但每個人總想盡可能地多讀一些,這就必須學會快讀。快讀這一讀書方法,我國古已有之。《北齊書·王孝瑜傳》里便有“讀書十行俱下”的記載。《三國演義》第六十回中也有張松“目視十行書”的描寫。在國外,這種讀書方法最早出現于美國。50年代以來,各種 “速讀補習班”、 “速讀函授班”紛紛開辦,各界人士一窩蜂地擁進各種速讀訓練班。據報導,一般人的閱讀速度為每分鐘200~300詞,而經過專門的快速閱讀訓練后,可高達每分鐘1,000詞左右。如當時美國總統肯尼迪每分鐘可讀l ,200個詞,就是參加了8個星期的連續訓練班后達到的。那么,究竟怎樣才能提高閱讀速度呢?
1.正確對待速讀。提高閱讀速度的最大障礙是有的人對讀速加快之后能否提高理解力抱有懷疑態度,關于這一點,日本學者田崎仁批評說:“許多人認為,只有一邊慢慢地讀一邊體會書中的內容才能很好地理解,就好象一邊吃東西一邊品嘗滋味一樣。事實上并不是這樣,而是讀速越快,理解力也越強。通過實驗證明了這一點。”
2.擴大視覺覆蓋。閱讀心理學家指出,在閱讀時,我們既要求眼球靜止不動,從而能認出鉛字;又要求眼睛不停地跳動,從而追蹤下一個詞。根據眼動儀的測定,在閱讀時,眼睛的一次短的跳動占時0.022秒左右,轉向下一行的跳躍時間平均為0.44秒,而在跳動之間的'眼停'為0.2~0.25秒。在一定的時間內,眼跳的次數少,眼停的時間就多,讀得就快;反之,眼跳的次數多,眼停的時間就少,讀得也就慢一些。由此可見,要提高閱讀速度,關鍵在于減少眼跳次數,增加跟停時間。心理學家還發現,閱讀可分為 “點式” 、“線式”和“面式”三類。所謂 “點式閱讀”,即以一個字或一個詞為單位閱讀,其眼停一次只能感知一個詞,視覺廣度很小。“線式閱讀”是指以詞組或單句為單位的閱讀,一次眼停,視覺范圍是一行字詞,視覺廣度加大,速度相應提高。'面式閱讀'視覺覆蓋范圍更大,通常以行或段作為單位閱讀。視感一行時,目光不必左右移動,所以看書似乎是自上而下地豎著讀,此即所謂的“一目十行”。當然,三種閱讀方式有其各自的視知覺特點,效果也不相同:點式閱讀逐字逐詞,偏重理解詞義;線式閱讀逐句進行,注重理解句子;面式閱讀注重的是一些關鍵詞一-名詞、動詞或關系詞,感知的是整體的意義。綜上所述,除了難度很大的閱讀材料外,為了提高閱讀速度,一般應采用線式或面式閱讀方法。
3.減少發音動作。有的人習慣于逐字逐詞地閱讀,這并不是因為其眼睛只能看一個字或一個詞,而是因為在閱讀中伴有言語活動,眼睛必須'等'著讀出這些字或默念出這個詞后才能移向下一個字或詞。這樣,閱讀速度必然很慢,每分鐘只能有200個字左右。要提高閱讀速度,就必須擺脫言語動作的干擾。為此,第一步要做到不出聲;第二步要盡可能避免唇、舌、齒、喉等發音器官的活動,可有意識地閉口、合牙,使閱讀只由眼來進行;第三步,排除聲帶的潛在語言活動,由眼睛感知后,直接將信息傳給大腦皮層,從而提高閱讀速度。
4.杜絕來回閱讀。許多人閱讀之所以慢還因為他有來回讀的不良習慣,為此可采用下法糾正:準備一張象書頁大小的白紙,讀完一行把自紙往下挪一行,將讀過的那一行擋上。在這種情況下要有意識地加快讀速,遮擋用紙往下挪動的速度也隨著加快。經過這樣多次練習,就可以矯正“來回讀”的毛病,并能逐漸提高讀速。
5.加速思維運轉。知覺過程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其中也包括記憶、思維等因素,這是近代心理科學研究的結果。當人們在閱讀時,在“看” 的同時,也在“思”----理解和“記”----識記。如果思維敏捷、理解迅速,則眼停時間即可短些;反之,如果思維遲鈍、理解緩慢,眼停時間就長些,閱讀速度也就慢了。這種情況在不同難度的材料面前表現得極明顯:淺顯的材料,易于理解,閱讀得就快些;深奧的材料,難于理解,閱讀速度就慢下來了。所以,在訓練閱讀速度時,不能不注意思維敏捷度的訓練。在這方面,除了要進行一般思維能力的訓練外,注意豐富自己的生活經驗,拓廣自己的知識面,增加自己的識字量和詞匯量,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