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按摩推拿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其中小兒推拿在治療小兒疾病方面有很大的優勢;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小兒推拿治療小兒濕疹;看完后在家學這些吧~
推拿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清肺經300次,清大腸100次
(2)患兒仰臥,家長以拇指和食、中二指對稱撮拿百蟲穴5次
(3)按揉曲池、足三里穴各1分鐘
(4)患兒俯臥,家長以小魚際揉法沿脊柱兩側從肺俞開始向下,沿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到八髎穴、往返治療,時間約5分鐘,同對以指按揉上述穴位
2.隨癥加減
(1)濕熱型:全身皮膚散見疤疹,患處灼熱瘙癢,伴心煩口渴,精神倦怠,大便不暢,小便短赤,舌質紅,苔黃膩
常用手法加
①清小腸300次,退六腑100次。
②按揉陰陵泉、三陰交穴各1分鐘
(2)傷乳食型:皮膚散見皮疹,局部有癢感,伴見厭食,肚腹脹痛、大便酸臭,或溏或秘:舌苔厚膩
常用手法加
①按揉中脘穴1分鐘。
②揉板門200次。
③運內八卦200次。
④推下七節骨100次
按摩方法二:
(1)以姆指指腹按揉曲池,環跳,陽陵泉穴,每穴操作1分鐘
(2)患兒俯臥位,家長以拇指、食、中三指捏拿膈俞穴處的肌肉10~20次
(3)按揉脾俞、胃俞、三焦俞穴各1分鐘
(4)家長以大拇指掐揉足三里、三陰交穴各20次,掐血海穴50次
按摩方法三:
①分陰陽
部位:掌根橫紋部,拇指側為陽池,小指側為陰池
手法:分推法。術者以兩手食指固定患兒掌根之兩側,中指托患兒手背,用兩拇指自掌后橫紋中間向兩旁分推
時間:3分鐘
②清補脾土
部位:拇指橈側,指根至指尖
手法:推法,應先清后補。以左手握患兒之手,將患兒拇指伸直,自患兒魚際向拇指端直推稱清法,再以拇指端按壓患兒拇指端,使其彎曲,以右手拇指偏峰自魚際、拇指根、指尖返回魚際處為補
時間:共5分鐘(即清3分鐘,補2分鐘)
③逆運八卦
部位:手掌內,以掌心為中點,作1圓圈,其半徑為1寸
手法:運法。術者以左手持患兒左手,使掌心向上,然后用右手拇指端外側逆時針方向逆運
時間:2分鐘
④推掐四橫紋
部位:食、中、無名、小指掌面第一指間關節橫紋處
手法:先推后掐。術者以左手拿定患兒左手,掌心向上,4指并攏以右手拇指橈側從食指橫紋處開始依次到小指橫紋處,稱推四橫紋。右手拇指甲自食指橫紋至小指橫紋依次掐之,稱掐四橫紋
時間:推3分鐘,掐3次
⑤揉小天心
部位:掌根部,大橫紋之前,陰池、陽池之間
手法:揉法。術者先以左手托住患兒之手,使掌心向上,以拇指或中指端揉之
時間:3分鐘
⑥揉外勞宮
部位:在手背,位于第3、4掌骨交接處凹陷中
手法:揉法。使患兒掌心向下,以右手中指端按定此穴揉之
時間:5分鐘
⑦揉乙窩風
部位:手背腕橫紋中央之凹陷中
手法:揉法。術者令患兒掌心向下,使手腕向上屈,再以右手拇指或中指揉之
時間:5分鐘
⑧清天河水
部位:前臂掌面,自大橫紋中央至肘橫紋中央一直線
手法:推法。術者以左手持患兒之手,使掌心向上,食指在下伸直,托患兒前臂,再以右手拇指側面或食中二指正面,自掌根大橫紋中央推至肘橫紋之中點
時間:3分鐘
⑨推六腑
部位:前臂尺骨下緣,從肘尖至尺側大橫紋頭
手法:推法。術者以右手食、中二指面自肘尖推至大橫紋
時間:3分鐘
⑩揉風市
部位:股外側膝上七寸,雙手自然下垂,中指尖所止之處
手法:揉法。術者以右手或左手拇指按在患兒左腿風市穴位,揉之
時間:2分鐘
注:3個月以上嬰幼兒可采用捏脊手法治療。
治療時間及療程:每日1次,每次30分鐘,3周為l療程。如1療程未獲痊愈者,可進行第2療程治療,期間不休息,至痊愈止。
除了小兒推拿,濕疹還可以食療!
除了小兒推拿以外,如果我們可以在孩子的飲食上面也注意些那是不是可以事半功倍呢?
針對食療(如已知濕疹性質)
濕熱型急性濕疹(皮疹潮紅、腫脹、滲液、結痂、瘙癢、小便赤、大便干結、舌紅、苔黃)
“綠豆薏苡仁湯”:綠豆、薏苡仁各30克,煮爛后加入白糖調味,一天內分幾次食完,連服5~7天。
脾虛型亞急性濕疹(膚色暗紅、有少許液體滲出、部分干燥結痂,反復發作。面、足浮腫,舌淡、苔白)
“玉米須芯湯”:玉米須15克、玉米芯30克,先煎玉米須、玉米芯,去渣取汁,加冰糖調味,代茶飲用。可連服5~7次。
燥型慢性濕疹(血皮膚干燥脫屑、色素沉著或呈苔蘚狀、患部劇烈瘙癢,常反復急性發作。舌淡、苔薄白或凈)
“紅棗扁豆粥”:紅棗10只、扁豆30克加水煮爛熟,加入紅糖,服食。嬰幼兒減量。
普通食療:
1、薏米紅豆煎:薏米30克,紅小豆15克,加水同煮至豆爛,酌加白糖,早晚分服。
2、馬齒莧煎:鮮馬齒莧30~60克,水煎,每日分數次服用,并可配合外洗。
3、黃瓜煎:黃瓜皮30克,加水煎煮沸3分鐘,加糖適量,1日3次,分服。
4、綠豆海帶粥:綠豆30克,水發海帶50克,紅糖適量,糯米適量。水煮綠豆、糯米成粥, 調入切碎的海帶末,再煮3分鐘加入紅糖即可。
5、薏米粥:薏米一2以常法煮粥,米熟后參與淀粉大批再煮片晌,再參與沙糖、木樨少許調勻后食用,有清熱利濕,健脾以及中之效。
6、冬瓜湯:帶皮冬瓜250克,切塊,煮湯食用。
7、綠豆百合湯:取綠豆、百合各30克左右,按常煮法煮湯,待綠豆熟后連渣帶湯一同飲用,可減輕皮疹處的痛癢感,適合1歲以上的濕疹患兒食用。
8、絲瓜湯:取新鮮絲瓜30克左右,切成小塊兒放在裝有水的鍋里熬湯,待熟后加鹽調味,讓寶寶喝湯,并將絲瓜也吃下去,對于濕疹有滲出的寶寶較為適用。
9、泥鰍湯:取新鮮泥鰍30克,洗凈后放入水中煎煮,然后把湯汁取出,加鹽調服,適應于濕疹癥狀較為嚴重的寶寶。
醫方療法:
方一:薏苡仁、粳米各30克,冰糖少量。將薏苡仁、粳米共煮成粥,再放入少量冰糖,作點心食用。本方健脾祛濕,適用于脾虛型濕疹。
方二: 紅棗10枚,扁豆30克,紅糖適量。將前2味加水煮爛熟,加人紅糖,服食。本方養血和血,而“血和風自滅”,故可治療慢性濕疹。
方三:水蛇1-2條,蟾蜍2-4只,粳米適量。剝去蟾蜍外皮,去掉頭、爪、內臟,洗凈后切小塊,剝去水蛇皮,去掉內臟,放人開水中煮熟,拆肉去骨,再人蟾蜍肉一起放人鍋內,加粳米(或糯米)水煮粥,調味食。本方適用于濕疹。
方四: 烏梢蛇1條,豬脂、鹽、姜少許。將蛇切片煮湯,加豬脂、鹽、姜少許調味,飲湯吃肉。本方祛風、除濕、解毒,適用于濕疹及風濕痹痛癥。
方五: 黃柏6克,丹皮炭、陳皮炭各3克,冰片1.5克,蛋黃,油適量。前4味藥研細末,用蛋黃油調成糊狀,涂患處,每日3次。本方出自《醋蛋治百病》,適用于濕疹。
在家,濕疹護理絕不能少!
得了濕疹后媽媽千萬別自己給孩子亂涂藥膏,就算是上次涂剩下的不建議直接給孩子涂抹,因為你不知道這次的濕疹類型是否與上次一樣。那么,帶孩子去醫院檢查后媽媽在家里又應該如何正確護理呢?
1.盡量查找和避免接觸過敏原,首先觀察小兒是不是食物過敏,特別是牛奶、母乳或雞蛋清等動物蛋白。觀察母乳喂養時媽媽們吃海鮮、雞蛋等食物后寶寶濕疹會不會加重,如果是,則要盡量避免使用這些食物。(如去醫院檢查,最好查一下過敏源)
2.應該給孩子添加其他異種蛋白質或水果,采取少量、多次逐漸增加的方式。喂養不宜過飽,以免加重腸道負擔。
3. 避免接觸刺激性物質,照顧孩子的大人也不要用堿性肥皂洗皮膚,不要用用各類化妝品、香水等。不能用過燙的水為寶寶清洗患處,洗澡也不能過于頻繁。
4. 室溫不宜過高,外出時不要讓太陽直曬有濕疹的部位,否則會加重濕疹癢感。勤給嬰兒換衣服,衣服寬松些,不能太厚太緊,選擇全棉制品衣服最好。
5. 房間保持空氣暢通,保持清潔衛生,為避免屋塵螨吸入,建議用濕拖把、抹布清掃,避免灰塵揚起刺激皮膚。
6.為了避免寶寶撓抓而使濕疹加重,白天可抱嬰兒到室外轉一轉,分散寶寶的注意力,讓寶寶高興起來,晚上睡覺時可以給寶寶帶上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