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7人到69人!這一數字的改變,凝聚了寧麗波整整兩年的心血和努力。
今年33歲的寧麗波,是從吉林省松原市長嶺縣治安村走出去的“好學生”。迄今為止,她還是村里唯一“正經上過學、有體面工作”的人。
兩年前,已在縣城買房生子的寧麗波向教育部門提出申請:要從靠近縣城的中學調到“沒人愿意去”的治安村小學。這個決定,讓面臨撤并的治安村小學再現生機。村民都說,寧老師為治安村“作出了大貢獻”。
兩年前的治安村小學,只剩下兩個年級的7名學生,4名教師中有3位即將退休。操場上雜草叢生,附近的村民干脆就到學校操場上放羊。
而現在,治安村小學有了5個年級,每年級一個班,加上學前班的學生共有69人。學校配了4名青年教師。學生綜合成績在龍鳳鄉的幾所村小中排在第一位。
這個距縣城30公里的小山村,土地沙化嚴重。春天一刮風,百米內都看不清,當地人稱治安村為“北沙崗”。
這樣一片靠天吃飯的沙土地,寧麗波卻一心要回來。2000年,寧麗波從松原師范學校畢業。一心想回本村教學的她,卻被分配到縣城附近的農村中學擔任語文老師。雖是農村中學,但靠近縣城,交通很便利。
經常和丈夫張大勇回村探親的寧麗波,看到自己曾經就讀的村小變得清冷和落敗,“心里難受”。村里適齡的孩子多數到縣城讀書,家長放心不下,便紛紛陪讀。一年下來,在縣城租房、吃喝、上補習班,起碼要花上萬元。對于人均年收入只有2000元的治安村民來說,“是筆大錢”。
在治安村小學當了14年校長的趙國綿經歷了村小從景氣到只剩7人的變化。村小人數最多時有近300名學生,20多位老師。而近四五年里,老教師退休,年輕老師留不住,學生數量銳減。
“我要回去教課,一定能留住些學生,解決村民的大問題。”寧麗波多次向縣教育部門打報告要求回治安村小學任教。2010年9月,寧麗波終于如愿以償。
治安村下轄6個自然屯,地廣人稀。如果學校不能寄宿、沒有校車,很難讓去縣城讀書的孩子再回到村小。寧麗波勸說丈夫張大勇一起回村,管理學生的食宿,當校車司機。
原本,張大勇在長嶺縣城開出租車,一年至少有3萬元的收入。5歲的女兒在縣城上幼兒園,她家還買了80多平方米的房子,一家過著“好日子”。得知妻子要回村教學后,張大勇很長時間都“不樂意”。
張大勇知道拗不過妻子倔強的脾氣,便賣掉出租車,帶女兒一同回了治安村。
村小拿出兩間校舍改成3間房,外間是食堂,另外兩間給寄宿的學生住。男生由張大勇負責照管,女生則由寧麗波看顧。寧麗波自己掏錢給食堂添置了鍋碗瓢盆,又花8萬元買了一輛14座的面包車當校車。
不到兩年,寧麗波花掉了十幾萬元。手里沒有閑錢,就向親朋好友借貸。寧麗波的婆婆心疼兒子和兒媳,也跟著來到村小,操持學生的一日三餐。
如今,寧麗波是治安村小學3年級的班主任,她有18個學生。在治安村小學,寧麗波的一天這樣開始:每天早晨5點起床,幫助寄宿的低年級學生疊被子、穿衣服。冬季起床后,寧麗波要先到各間教室生爐火,讓學生取暖。照顧寄宿的孩子吃過早飯后,開始一天的教學。
在農村小學當老師,不僅得是“全能型選手”,哪科都能教,還要照顧好寄宿學生的衣食起居。16名住宿生,常有“頭疼腦熱”,寧麗波就帶他們去村診所看病。有一次,一名一年級的學生發高燒,寧麗波背起孩子往診所趕,雖然只有300米路程,但碰上雨天,走在沙土路上“深一腳、淺一腳”。趕到診所時,寧麗波滿頭大汗,渾身是泥。
“學校不能只有我一位老師。”寧麗波想到在松原師范學校的校友姜麗紅和孫健夫婦。“想不想和我一起干點有意義的事?”寧麗波拋出的想法,得到兩人的支持。
姜麗紅夫婦并未覺得回村小教書有多艱苦,“自己本是農村孩子”,可進村的路讓夫婦倆很頭疼。
治安村的路是有名的“難走”,沒有一條“像樣”的路,全是沙土路,平日里路面就有很多坑洼。當地人說,在治安村,“春天一身土,夏天一身泥,風沙伴著路難走”。碰上下雨天,村里通縣城的客車也停了。
當上村小校車司機的張大勇,每天早晚都要接送40名學生。平時車輛磨損就很大,趕上雨雪天氣,面包車就得“大修”一次。去年冬天,張大勇開著面包車陷到雪地里,被拖車拽了6小時才到松原市里的維修點。因“車打不著火”,張大勇的膝蓋凍得麻木了,因此落下了天氣陰冷時膝蓋會疼的病根。
除了鄉路難走,冬季學校的取暖,也是件讓人撓頭的事。
一到冬季,寧麗波就用磚搭爐臺,爐臺上放一塊鐵板用來散熱。為了省錢,就燒玉米秸稈。因為玉米秸稈燃燒快,熱量少,老師們每次都要一邊上課,一邊趁學生寫生字或讀課文的間歇,跑去給爐子添火。無論如何,都要保證學生能喝上開水。
7年前,縣里落實國家中小學安居工程,給治安村小學蓋了新校舍。本以為有了新校舍能留住學生,結果學生還是“一個個都跑到縣城讀書”。“沒有好老師,新校舍也是白搭。”治安村小學校長趙國綿說。
這次,治安村小學的學生碰上了“好”老師。在寧麗波以及姜麗紅夫妻倆回村任教之后,原本在龍鳳鄉中心小學教書的毛亞娟也主動申請調到治安村小學。村小從此有了4位年輕教師,得知此消息,“可把大伙兒樂壞了”。學生家長魏春芝對記者說,沒有哪個家長愿意把年幼的孩子送到“大老遠”的縣城里讀書,他們更愿意看著孩子在家門口上小學,省錢省心。
如今,適齡的孩子不再去縣城讀小學了,已經在縣城讀書的孩子也紛紛轉學回村。現在,治安村小學有9名學前班的孩子,毛亞娟是班主任。明年村里還有十幾個要上學前班的孩子,治安村小學的學生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