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立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其實,在幼小的孩子面前樹立好自己的威信并不是件難事,通常來說,孩子對父母是絕對新人的,而如何在孩子信任的基礎上建立與維護自己的威信才是關鍵。
第一、建立和孩子間的平等關系。家長應和孩子相互講平等、信任、尊重,遇事多跟孩子商量,善于聽取孩子的意見,此舉會讓孩子感受到家長對自己的信任,從而更加尊重父母。
第二、關心、了解孩子。身為父母,除了要關心孩子的生活,還要多了解他們的興趣和愛好及能力,對孩子所提要求一定得是他們通過努力所能夠達到的。
第三、教育孩子要運用正確的教育手段。要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寬嚴相濟。既不能一味遷就、放任自流,也不能下禁令、處處挑剔和指責。
第四、對待孩子要言而有信。家長不要經常對孩子信口開河,一旦許下的諾言就必須要兌現,這如此才能使孩子對你的話確深信不疑,才能聽從你的教導,逐漸地你的威信也會在與孩子的相互溝通中樹立起來。
第五、步調要保持一致。父母與家庭成員之間一定要相互尊重,步調一致,要求一致,千萬不能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也不能在孩子面前互相指責,相互數落。
第六、要以身作則。家長要做孩子的模范,不希望孩子做的事首先自己不能做。比如家長要求得到孩子的尊重,那么自己就應該先尊重自己的父母,為孩子樹立榜樣,長此以往,他們便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第七、提高自身的素質與修養。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對是非對錯逐漸有了初步的正確的判斷能力,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并且要保護良好的情緒狀態,以防對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造成影響。
2、利用老師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地位,和孩子視老師的話為"圣旨"的心理特征,跟老師經常聯系,向反映孩子在家里不聽話的表現,從而獲得老師的幫助。比如:建議幼兒園舉辦“誰最聽家長的話”、“在家做個好孩子”等活動,促使孩子將在幼兒園聽話的好習慣帶回到家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