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歌曲《時間都去哪了》火遍大江南北,原唱王錚亮甚至登上了當年的春節聯歡晚會舞臺。這首歌曲表現出的樸實細膩感情,觸動了無數觀眾的心,同時以引發了大家對于“親情、父母、童年”這三者的討論和反思。
現代社會,很多年輕人在外打拼,卻常常忽略了對家中年邁的老母親、老父親的關懷。那么,我們是不是該多花點時間陪陪父母、關心父母呢,畢竟敬孝道是“時間不等人”!
然而,我們又該如何敬孝道呢?難道只是突然想起了父母,然后給他們在網上買些東西嗎?或者說是讓他們吃好喝好就完了嗎?其實,聰明的古人早就將如何“盡孝”這個問題想明白了,而且還以文字形式傳承了下來!
比如,《論語-為政篇》里面記載了孔子和弟子談“孝”的2段對話:
子游問什么是孝,孔子說:“如今所謂的孝,只是說能夠贍養父母便足夠了。然而,就是犬馬都能夠得到飼養。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贍養父母與飼養犬馬又有什么區別呢?”
子夏又問什么是孝,孔子說:“盡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始終對父母和顏悅色。僅僅是有了事情,兒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飯,讓父母來吃,難道能認為這樣就可以算是孝了嗎?”
所以,在孔子看來,真正的盡孝是要對父母心存敬畏和感恩,而且時刻對父母和顏悅色,不對他們發脾氣,而不是給父母吃好喝好那么簡單!
請輸入圖片描述
琢磨君最近研讀《曾國藩家書》時,讀到了曾國藩在道光二十八年五月初十寫個諸位弟弟的家書,這封家書最后一段文字頗為耐人尋味,說道:
澄弟亦須常看《五種遺規》及《呻吟語》。來書想發財捐官云云,猶是浮躁習氣。洗盡浮華,樸實諳練,上承祖父,下型子弟,吾于澄弟實有厚望焉!
意思就說:澄弟(曾國潢)也須常看《五種遺規》和《呻吟語》。你寫信說想發財捐官等事情,都顯示出你身上有浮躁的習氣。你應該把浮華的習氣洗干凈,樸實干練,上可繼承祖風,下可為子弟做模范,我對你寄予厚望?。?/p>
請輸入圖片描述
琢磨君對《五種遺規》略知一二,知道它分為:《養正遺規》、《教女遺規》、《訓俗遺規》、《從政遺規》和《在官法戒錄》,主要是教人修身、養性、治家、為官、處世、教育等等。曾國藩讓四弟曾國潢多看看別人家好家規,繼而學習樹立自己曾家的家規,這也很好理解。但是我很納悶:為什么曾國藩還讓弟弟多讀讀明代晚期著名學者呂坤的《呻吟語》呢?
于是我帶著疑問查看《呻吟語》,當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突然明白了曾國藩的用意。
這句話便是:
“人子之事親也,事心為上,事身次之,最下事身而不恤其心,又其下事之以文而不恤其身?!?/p>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子女侍奉父母,重要的是關懷父母的心意,其次是照料父母的身體。最不好的是雖然照料父母的身體但并不體諒其心意,更壞的是只講空話而沒有照料父母的行為。
請輸入圖片描述
原來,曾國藩讓四弟讀這兩本書的用意是:第一,曾家馬上興旺發達了,要慢慢學著樹立規矩;第二,我不能在父母身邊盡孝,你作為家里次子,要幫我好好孝順父母,而孝順父母的標準就是關懷父母的心意、順從父母的意思。
看到這里,我們在聯系一下孔子所說的“對父母和顏悅色”,基本上可以總結歸納出真正的孝順之道了,即:控制好自身脾氣,對父母和顏悅色,又能順著父母心意,讓他們開心順暢。
請輸入圖片描述
但很可惜,現在很多年輕人孝順父母的方式大多是物質上面的給予,而少了精神層面的孝順,所以這種孝順的質量其實不高。
試想一下:父母心里高興,情緒就會暢快,食欲也會增加,營養也更好,血氣能通和,就不會抑郁,身體自然健康少生病。子女如此這般盡孝,父母怎么會不長壽呢?所以說,使父母歡喜,是侍奉他們的第一秘訣,正如曾國藩所說:“事親以得歡心為本”!
請輸入圖片描述
真理是相通,《菜根譚》中也談到了如何盡孝:“家庭有個真佛,日用有種真道,人能誠心和氣,愉色婉言,使父母兄弟間形骸兩釋,意氣交流,勝于調息觀心萬倍矣。”
這句話意思就是說:真正的佛就在家中(即父母),真道就存在于我們日常的待人處世之中,如果我們平日里能夠真誠和氣,和顏悅色、言語委婉地對待家人,使父母兄弟之間沒有隔閡,親情交流融洽。這樣積累的福德勝過于坐禪調息觀心萬倍!由此可見,真正的盡孝就是讓父母順心、兄弟和睦,家和萬事興!
請輸入圖片描述
最后,我們反思一下自己:為什么給父母買了昂貴的東西,父母還不覺得你孝順呢?可能我們孝順父母的方式錯了!因為我們只曉得在物質上面孝敬父母,而沒有從根源上順著父母的心意,讓父母真正的歡心。孝順,顧名思義,就是讓順著父母意思。我們只有真正領悟透了“孝順”的本義,然后身體力行地做了,我們才算是真正的盡到了孝道!
END
今日話題:
您是以何種方式孝敬父母呢?
歡迎大家留言互動,發表您的看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