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簡析清代篆刻浙派之藝術特點

  中國的篆刻起源于春秋時期,興起于戰國時期。秦漢篆刻極盛。從魏晉南北朝至宋元,是篆刻的發展期。其中隋唐大大拓展了印章的功能,宋元則有文人書畫家參與印章創作,促使印章功用由憑信為主向藝術欣賞為主過渡。明以后,篆刻藝術進入高潮期。清代篆刻藝術大為興盛。
  若要將我國篆刻藝術發展分期的話,那么第一個時期就是從明代的中葉到清初,這個時期篆刻表現多為實用性;第二個時期是從清初到清代中葉,此時篆刻家一方面想擺脫前期印人的風氣,一方面則企圖在印章中表現出個性及自覺意識。也在這個時期出現了篆刻兩大重要流派:皖派和浙派。其中浙派以切刀碎石刻再表現秦漢印風韻,師承有緒,蒼勁質樸,古拙渾厚,對后世影響深遠。
  (一) 浙派篆刻簡介
  明末清初,篆刻領域正處在一番蕭條景象中:吳門派蘇宣、汪關、徽派朱簡、程邃等篆刻大家都已去世,正處于篆刻史上的一段空擋期。這一時期的印風總的來說是卑靡守舊、缺少創新。丁敬與浙派就是在這種情形下應運而生的。
  廣義的浙派,是以“西泠八家”為代表,生活在浙江區域,有著共同印風與師承關系的篆刻群體。狹義的“浙派”指由清乾隆時丁敬創立的篆刻流派,后來有蔣仁、黃易、奚岡、陳豫鐘、陳鴻壽、趙之琛、錢松等,人稱“西泠八家”,因時期不同,又可分為“西泠四家”和“西泠后四家“。
  浙派在中國篆刻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中國篆刻由“工人之印”到“文人之印”的轉變真正形成是在浙派。浙派創世人丁敬把 “士氣”做為其印學思想的核心,也是整個浙派的所奉獻的核心。有資料將浙派的“士氣”概括為四個方面:其一,妙語。其二,優雅。其三,逸氣。其四,心的藝術,而不是形的藝術。基于如此的篆刻風格,浙派在整個印學史上有著重大的貢獻。
  (二) 浙派篆刻代表人物及藝術風格
  浙派篆刻屬于文人篆刻,其篆刻作品表現出一個文人特有的審美和意蘊。對于浙派人物的社會階層業界尚有爭論,本文暫且不論,而就浙派藝術而言其體現出的人文印的風格特質則可以肯定。淵博的金石書畫功底加之獨特的篆刻表現手法和不斷深入的篆刻文化表現使得浙派“西泠八家”在篆刻史上獨樹一幟,成為后人效仿和膜拜的對象。
  下面本人就“西泠八家”的主要結合篆刻作品就人物的藝術風格做簡單的認知歸納,因學識有限,稍有偏頗還望諒解。
  1. 丁敬(1695-1765)字敬身,號鈍丁、硯林,別號龍泓山人, “西泠八家”之首。篆刻宗秦漢,又不囿成規,擅長以切刀法刻印,蒼勁質樸,獨樹一幟,開“浙派”之先河,為時所稱。
  丁敬在廣泛吸取借鑒后最終孕育出變化,篆法、章法、刀法三方面都有自己獨創性的建樹。丁敬篆刻形式多樣,仿漢印有細白文、滿白文,有的以方圓筆相參,有的以直方筆出之,形式上雖有不同,但都能和諧地統一于一家印風中。丁敬重禪宗,其多方印章涉及禪宗義理,意蘊深刻。丁敬的篆刻有很強的金石感,且文雅生辣,可謂前無古人。

(圖自《浙派始主丁敬篆刻藝術》)


  2. 蔣仁 (1743-1795)號山堂,初名泰,字階平。篆刻以丁敬為宗,蒼勁中別饒逸致,得意之作,直可抗衡。篆刻非常佩服丁敬,師法其法,并能以拙樸見長,有所發展。于蒼勁中甚得古意,別具天趣。所刻行書邊款,得顏體書法之神,蒼渾自然,別有韻致。平生性情耿介孤冷,不輕易為人奏刀落筆,故而流傳作品不多。如“小蓬萊”“三摩”。

 (圖自《西泠八家的篆刻》)


  3. 黃易(1744 -1802)字小松,號秋庵,又號秋影庵主。撫印為丁敬高弟,有出藍之譽,與丁敬并稱“丁黃”。黃易篆刻剛柔相濟,方筆中求圓潤。黃易對浙派印成熟的貢獻最大,但在表現形式上也使浙派印逐漸走向程式化,使后人因陳相襲,難有突破。

  4. 奚岡(1746—1803)原名鋼,字鐵生、純章,號蘿龕、蝶野子,別號鶴渚生、蒙泉外史、蒙道士、奚道士、散木居士、冬花庵主。擅篆刻,宗秦漢,師法丁敬,并有發展,風格清雋,為浙派印人之杰出者。


  5. 陳豫鐘(1762-1806)甌缽羅室書畫過目考作鐘豫。字浚儀,號秋堂。豫鍾專宗丁敬,兼及秦漢。陳豫鐘師法丁敬及秦漢印,篆刻工穩秀潤,法度嚴謹,能于平中見巧變,與黃易相比,切刀意味不是十分明顯,而多求漢印風韻,有自家面目。
  6. 陳鴻壽(1768-1822)字子恭,號曼生、曼龔、曼公、恭壽、翼盦、胥溪漁隱、種榆仙吏、種榆仙客、夾谷亭長、老曼等。篆刻師法秦漢璽印,旁涉丁敬、黃易等人,印文筆畫方折,雄健爽利,用刀大膽,自然隨意,鋒棱顯露,古拙恣肆,蒼茫渾厚。陳鴻壽篆刻頗有深意,值得品味。

  7. 趙之琛(1781-1860)字次閑,號獻父,又號寶月山人,他的書室名為補羅迦室。篆刻初得陳豫鐘傳授,兼師黃易、奚岡、陳鴻壽。早年篆刻章法長方,用沖刀法,筆畫如鋸齒;后用切玉法,筆畫纖細方折。邊款以行楷書為之,筆畫生辣細勁。晚年刀法和章法已趨程式化。在技巧上,可以說是集浙派之大成。

  8. 錢松(1818-1860)字叔蓋,號耐青,晚號西郭(郭一作郊)外史。篆刻承浙派余序,淳厚渾樸,氣勢非凡,雖列“西泠八家”殿軍,實乃溯漢追秦,推陳出新之巨擘。其刀法生辣,沖刀帶削,線條極富變化,作品格調高古。如“胡鼻山人胡震之章”“字予曰恐”。
  (三) 浙派篆刻的影響
  浙派在基古來之大成的基礎上而自成風貌,主要復興元明以來“印宗秦漢”模式,深化清初印人在刀法上的探索,運用短而碎的切刀,遲澀運行,使線條產生一種渾樸拙厚、雄健辛辣的質感,富有濃郁的金石氣息。浙派的開派者丁敬運用漢印傳統程式,吸收宋元明諸家職場,“以古為干,以法為根,以心為造,以理為程”,力圖打破漢印局限,創造了平正方大雄健古意而刀法斑駁的風格,使篆刻的審美風格趨于多元化。
  總的來說“西泠八家”各有特點。丁敬清剛樸茂,遒勁多姿,其他七人繼承丁敬但都各有師法而自成一家。蔣仁以古秀勝;黃易以遒勁勝;奚岡以淡雅勝;陳豫鐘以工致勝;陳鴻壽以雄健勝;趙之琛一嫻熟勝;錢松以蒼渾勝。如此多姿的篆刻風貌使得元代以后一直較為沉寂的浙江印壇重現恢復了生機。浙派篆刻也為篆刻史上光輝的一筆,為后人的篆刻和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

------------------------------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名震四方的西泠八家
明清主要篆刻流派之“西泠八家”
西泠八家之趙之琛(篆刻)
篆刻藝術發展簡史連載 (七)
零基礎學篆刻:我們為什么要格外記住蔣仁?
石安印話(第20期):不止浙派面目的趙之琛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州市| 兴义市| 昔阳县| 邵武市| 丰都县| 偃师市| 丹阳市| 瓦房店市| 盐津县| 定远县| 无棣县| 磐安县| 温宿县| 浦县| 芮城县| 大同县| 诸暨市| 绥宁县| 高唐县| 丹棱县| 遵义县| 开远市| 云浮市| 金堂县| 横山县| 杨浦区| 义乌市| 宁河县| 焦作市| 铜川市| 蓝田县| 霍州市| 耒阳市| 隆德县| 桦南县| 聊城市| 永州市| 卢湾区| 湘乡市| 南皮县| 赣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