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位粉絲告訴我說,她和丈夫結婚6年,有一個可愛的女兒,婚姻幸福,一家人也其樂融融。
這次過年,在北京工作的老公回家,無意翻看老公手機時她發現,原來一直是好丈夫、好夫妻的老公早已有了外遇。
我想起之前一個相同情況的案例,這位女士也是在無意中發現老公已經出軌了別的女人。
如果攤牌,怕老公和她離婚,女兒就會生活在單親家庭;對親朋好友訴說,怕爸媽擔心,怕別人看笑話……
一時間糾結、憤怒、恐慌、害怕等負面情緒全部積壓在心里,幾近將她淹沒,原本一個積極樂觀的人,經常一個人發呆、失眠……
后來,長期的失眠、壓抑,導致免疫力降低,她得了很嚴重的婦科疾病,跑遍各大醫院都不能徹底康復。最后婚姻也走向破裂。
這個案例,讓人遺憾的同時,也指出了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很多人在遇到問題時,往往選擇隱忍不說,不尋求幫助,靠自己消化。而由此所帶來的情緒及內心的需求,就會外化成為疾病等問題。
世界心理衛生組織指出:80%以上的人,都會以攻擊自己身體的方式來消化自己無法處理的情緒問題。
有調查顯示,女人在30歲、50歲、60歲以后是情感、情緒、心理等問題的相對多發期。
而家庭和工作中社會的壓力,婚姻中的出軌,家庭中照料兒童、夫妻分工、婆媳關系,職場上的壓力、人際交往等是導致女性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
在韓國流傳一種名為“火病”的疾病。
患有“火病”的人,經常頭痛、胸悶、氣短、焦慮、失眠……
最后,經專家的研究發現,患有該疾病的女性她們都或多或少的有以下遭遇:
?長時間被丈夫冷暴力、婆媳存在矛盾;
?丈夫外遇、不承擔家庭事務;
?她們心中滿是怒火,及其他負面情緒,卻不得不因為其他原因,而壓抑自己。
其實,早在很多年前,哈佛大學就未紓解的情緒與疾病之間的關系做過一個調查,調查顯示:90%的疾病來自我們的內在,并來源于我們的情緒。
那么,我們就只能任由情緒來侵蝕我們的健康,分離我們的家庭嗎?
事實上,由情緒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是可以通過心理咨詢及專業人士的疏導,得到緩解,甚至是解決的。
和前文中提到的女士一樣,林女士也遭遇了丈夫出軌、無處訴說的情況。
她來到Better更好學院尋求情感疏壓顧問幫助的時候,由丈夫出軌帶來的一系列情緒問題,已經讓她開始出現例如打自己耳光、撕扯衣服等行為。
在整個疏壓陪護的過程中,情感疏壓顧問主要從幫助林女士紓解情緒、剖析婚姻中的問題,建立自信、改變自我認知,走出出軌陰影等方面入手。
第一步:剖析婚姻問題。
在剖析婚姻問題中,情感疏壓顧問詢問林女士與丈夫之前的溝通及相處情況,發現他們之間存在嚴重的問題。
林女士其實是我們常說的典型的“刀子嘴”,對丈夫說的一些話,刀刀扎心,在各方面都打擊得丈夫毫無還嘴之力。
例如:
當丈夫工作回到家,向林女士吐槽一天的勞累時,林女士對丈夫不是安慰開解,取而代之的是挖苦挑剔:
“這點兒苦就受不了了,我和孩子都靠著你呢!你看,李姐的老公,人家早出晚歸的,現在在市區又購置了一套房。我看你就是不上進,嫁給你簡直沒出頭之日。”
當丈夫想和她親熱時,她不僅拒絕,還出言奚落:
“亂摸什么?睡覺,天天就知道想這些沒用的,精神這么好,咋不多加會班兒,多掙點加班費?”
……
丈夫在家里得不到尊重,感受不到價值,就開始在外尋求被需要的感覺。
因此,根據林女士的情況,情感疏壓顧問交給她一系列兩性中的溝通,及語言的行為表達方法:夸獎與傾聽。
例如,當丈夫再向她抱怨的時候,情感疏壓顧問建議她坐下來看著丈夫的眼睛,認真聽完丈夫的話,可以的話最好拉一下丈夫的手。用“沒關系,我看你現在就好呀,你看,我們現在不愁吃不愁穿,不全是你的功勞嘛!”代替“我看你就是不上進,嫁給你簡直沒出頭之日。”
第二步:重建自信,改變自我認知。
從溝通中,情感疏壓顧問發現,林女士是一個特別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極度自負的人。但由于丈夫出軌,讓林女士產生了嚴重的自我懷疑,變得不自信,對自我的認知也開始動搖。
在重建自信方面,情感疏壓顧問借用了“優勢教練”方法,讓她認識到了自我之中可以保留下來的優勢。
第三步:紓解情緒,走出婚姻傷痛。
可以說,走出婚姻傷痛,紓解情緒,是這次陪護重中之重的環節。
情感疏壓顧問專門為林女士設計了一個實操方法:叫“跨越傷痛”療法。
讓林女士找一個私密寬敞的空間,準備好幾張紙或者紙板,紙上或者紙板上提前寫好幾個問題,一張紙寫一個問題,比如:
第一個問題:你是誰?
第二個問題:你當下的痛苦是什么?
第三個問題:引起你痛苦的人是誰?
第四個問題:讓你痛苦的事情是什么?
第五個問題:你愿意原諒他么?
然后,把每一個寫著問題的紙板兒,貼在地板上,間隔大概1米2這樣的距離,站在第一個紙板旁邊,每回答一個問題,跨到下個紙板旁邊,要大聲、詳細的講述出她的答案。
情感疏壓顧問還在林女士跨越每個問題的時候,結合問題和她的答案做語音指導。
例如,在第三個問題的時候,就讓她不要再前進,坐下來,詳細講述,用力發泄。
每跨越一步,就是跨越了她內心深處的一個疑問。
在林女士坐下來面對第四、第五個問題的時候,她哭得稀里嘩啦,基本上在林女士回答完所有的問題,跨越了所有的疑問,她和她自己內心深處的痛苦開始和解。(以上案例經過用戶本人同意,摘錄部分細節,采用化名處理。)
在城市化程度越來越高,物質條件逐漸豐裕、生活節奏明顯加快,我們內心的緊張、不安、糾結、怨恨、煩惱與苦悶、精神及情感上的痛苦、困惑得不到排解。
這個時候,情感疏壓陪護服務對每一個人來說應該是必需品。
就拿我個人來說吧,剛過去的2019是一個沖擊很大的一年。
從10幾歲開始,我就特別明白“家會傷人”這句話的含義,我的母親因為婚姻不那么幸福、工作壓力大,一直隱忍、壓抑,偶爾脾氣爆發,特別可怕。
一直到后來她換上乳腺癌,今年年初做手術,醫生就跟她說了一句,心態要好,心情要好,這個病才預防,手術后呢,還是這句話,這個病才容易治療。
我一直就在想,上一輩的人或許只關注了物質的需求,如果能接觸到這樣的服務,相信“心態好、心情好”就不是難事了。
當你面臨困擾、苦惱的時候,你在想辦法走出來,其實真的要恭喜你,因為只有有自省的態度,自我覺察的能力,才會想要改變,這就是自我成長的開始。
如果你想更快的走出情緒及生活的低谷,擺脫眼前的苦惱,體驗自我成長的快樂,我相信,你正好就需要情感疏壓陪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