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以音頻文件為準,文字難免有誤僅供參考
音頻:
文字摘錄:
“諸有漏道。雖不能伏分別起惑。及細俱生。而能伏除俱生粗惑。漸次證得上根本定?!薄爸T有漏道”,說我們一切的眾生,凡夫眾生都在有漏之因。所謂“漏”,是講六根皆在漏---起心動念,“修行不到無心地,萬種千般逐水流”,都是漏掉了。到了涅槃清凈境界,這是真正的無漏道。所以,在有漏道中間(“道”就是道路),在這個路途上走,現在我們修行,那我們修行不對嗎?對。我們正在有漏道中修。雖然不能夠降伏了“分別起惑”,雖然不能夠降伏了分別心所起的煩惱,分別心所起的煩惱細得很哦,是分別心,我們普通講,妄想分別,以為分別容易懂,很難懂!
譬如,你得定了,你在定中的那個境界,認為我這個是道了,這個到了什么程度,這一念就是分別---細分別。有時候起來是煩惑---煩惱的惑亂,起來的時候你自己不知道。因此,不管你怎么樣修行,從什么方法入手,“分別起惑”,細的分別起惑你伏不下去,降伏不了。
所以,大乘道《金剛經》,須菩提就提出來,“如何降伏其心”?菩薩修行降伏其心很難。“及細俱生”,凡夫修道雖然不能夠降伏分別所起的煩惱惑亂,以及很細的俱生煩惱,“俱生”,是多生累世帶來的根本,但是啊,在有漏道中間修,“而能伏除俱生粗惑”,但是也有本事念力很強的人,信力很強的人,信得過,可以降伏了多生累劫帶來的習氣、煩惱,他能夠降伏。
這是“降伏”---伏下去,并沒有得解脫。要注意哦,降伏等于那個草長起來,拿塊石頭給它壓住,這個地方不讓你長。譬如我們這個地方要蓋房子了,把地基一挖,把水泥一打,水泥打了以后,草不能長了,這個水泥這一層去了以后,那個根根還是要發的,“降伏”就是這個樣子。
所以說,我們修行是在有漏道中修,“俱生”的“粗惑”(這個字叫“粗”,粗細的“粗”,古寫的),可是能夠降伏了一部分。所以,我們修行有時候自己還覺得蠻得力的、有時候想自己還蠻滿意的?!鞍パ剑医裉煸摪l脾氣沒有發了!該貪的沒有貪了!”自己還蠻得意的,看到鏡子還蠻贊嘆自己一番的。這個也有道理,因為他還是降伏了一點點粗煩惱。這一點不要輕視,修行練習就是如此進步,慢慢地“漸次證得上”,一步一步上升,“根本定”,得到那個根本的定力。
所以修行,我經常說,真正的修行都是修苦行,都是很痛苦的,慢慢來磨練自己,鍛煉自己的心性的習氣,它本身就是個苦行。
“彼但迷事。依外門轉。散亂粗動。正障定故。得彼定已。彼地分別俱生諸惑。皆容現前?!彼?,在我們凡夫有漏道中的修行,多生以來的粗煩惱可以降伏,但是有一個條件,還是要正念,念力堅強的人。念力不堅強的人還是降伏不了。
所以他們,就是講凡夫有漏道中修行,“彼但迷事”,迷了以前事,什么叫“迷事”?。繉尘推饋砹?。所以我們假使說,萬緣無事,就像他們同學們出了家了,在這里專修,一切生活又現成,專門修道,當然,煩惱比在社會上少得多了。但是,你說認為自己你在修行嗎?還不行,到外面、到那個世間法環境給你這么一逗,你就靠不住了,你就受不了!
所以,我不是跟你講過過去有個和尚我供養他,因為經常這些外面的和尚我供養的也不少了,反正有緣就供養。有一個和尚年輕出家,在一個山頂上,一個人住山洞,不得了,來看我,對我是很恭敬的,可是我曉得他那個傲慢心很傲慢,很有修行,真的哦,一個人坐在那個山頂上那個洞里頭,很不容易哦,住在日月洞,原來廣欽老和尚二十幾年前住的地方,那個山頂上面還有個孤峰,孤峰上面還有個石洞,他就住在那里。過一陣子下來,我給他一些錢,給他一些米他背回去。他認為:“看看,老師啊,”意思是說這些人都不行,只有他在修行。我就罵他一頓,我說不要吹了,你以為你在山頂上定力好,我說你今天不準上山,我帶你到跳舞堂去跳舞去,帶你喝酒去,你敢不敢?“哎呦!老師,這個我不會!”我說你會也不敢,我也不會帶你去。你到那里就垮,不在紅塵中滾出來,你那個定力靠得住???在山里頭你不能不定啊,不定干什么呢?就是很現成的,是真的哦。
后來我訓他一頓,最后我供養他三年,我說不供養你了?!袄蠋煱?,什么意思啊,你不要我了?”我說不要你了,當然他還是叫我,雖然我供養他,他還是叫我很恭敬的,我說你修行,你不要搞這個,我說我告訴你,你的罪過我給你講出來,你每一次到我家里來的時候,你看,我這里經書普通的書擺的多得很,你從來不看,你專門在那個茶幾邊上看電影明星畫片的,真的哦,這都是事實。我說我已經觀察你三年了,你修行毫無進步,就不供養了?,F在果然不供養了,他已經修持到香港去了,聽說有了太太已經得道---有了嬰兒了。他也是苦修行了好多年。
所以,你要曉得習氣煩惱不是那么容易降伏的。千萬不要那么認為,你真在那個紅塵中、在刀山劍樹中有定力,那不算數,你還要在真正得意環境中,哎---,那個時候你同上面孤峰頂上打坐,一天你也跟著亂來,外表還在亂來,心中沒有事,那才叫修行,談何容易啊!
所以,一切有漏道眾生“彼但迷事”,什么意思啊?對境你心就動了。你說“哎呀,我已經修行了三年五年、十年八年了,原來我脾氣大得很,現在沒有一點脾氣!”因為沒有惹你,因為你在修行誰逗你啊?你真碰到那個厲害關頭,你那個脾氣本質又爆發的,就“迷事”了?!懊允隆本褪菍骋浪?。所以“依外門轉”,“外門”就是跟著六根六塵就轉動了。
所以,“散亂粗動”,散亂心發動?!罢隙ü省?,散亂跟昏沉障礙了,不能得定。凡夫眾生不在散亂就在昏沉中,障礙定。你不要說“我沒有啊,看我雖然頭是低下來,我沒有昏沉啊,你講話我也聽見了”,你不要自欺了,那就是最大的細昏沉,很嚴重。所謂不昏沉了,就是道家所講的“青天莫起浮云障”,萬里青天沒有一點云---“純清絕點”,這個心境是身上頭腦也不昏聵,可是也沒有亂想、沒有散亂、沒有掉舉,“純清絕點”,萬里無云。這個境界,才可以說你此心未動。
“萬里無云,純清絕點”,那所有的動作一切都知道,還能夠做,不但能夠出世也能夠入世,可是心中定境還是如此,那才不受障礙。
所以“迷事。依外門轉。散亂粗動。正障定故”,是正念被障礙了,你不能得定。
“得彼定已”,那么,你曉得得定難了,我們剛才只講到初禪,二禪還不談呢。假使得到那個定境界,“彼地分別俱生諸惑。皆容現前”,你到了“上地”境界,“上地”的煩惱你現在不能想象的,你修行達到了那個境界,到了那個境界里頭,微細的多生俱來的(與生命同來的)煩惱,貪、嗔、癡、慢、疑等,一切分別在那個境界里又現前了,你才曉得又受障礙了,曉得受障礙就可以解脫了。就怕你還不曉得受障礙,到了“上地”,又有“上地”的煩惱。所以,三界九地都在此根本煩惱中轉。
恭錄自:南師唯識講座
喜馬拉雅搜“菩提路”有相關專輯
推薦:
唯識錄音補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