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虛擬現實產業的關鍵技術不斷突破,消費級、行業級虛擬現實產品及應用更加豐富和深入。展望2019年,虛擬現實行業應用將進一步拉動市場增長,產業投資熱情將再度高漲,虛擬現實的標準體系將逐步完善,虛擬現實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期。
形勢判斷
(一)市場規模持續增長,行業應用成為拉動主力。2018年,虛擬現實產業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在整體規模方面,據Greenlight Insights預測,2018年全球市場規模超過700億元,同比增長126%。其中,虛擬現實整體市場超過600億元,虛擬現實內容市場約200億元;增強現實整體市場超過100億元,增強現實內容市場接近80億元。在行業應用方面,虛擬現實技術成為生產領域的重要工具。
展望2019年,虛擬現實將在制造、交通、醫療等領域得到深入應用,應用場景將進一步豐富。此外,隨著虛擬現實內容的豐富和虛擬社區交互體驗感的增強,主要依托購買硬件設備的營收模式將得以轉變,虛擬市場、虛擬購物、虛擬展示也將被更多用戶使用。
(二)消費市場快速培育,產品形態更加豐富。2018年,消費級虛擬現實產品不斷涌現,“VR+”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在游戲、娛樂、影視等消費市場,線上與線下結合更加緊密,商業模式逐漸走向成熟。虛擬現實產品供給更加多元化,頭戴式、一體機、移動端等各類產品層出不窮。根據IDC的數據,2018年第一季度虛擬現實一體機出貨量達到11.5萬臺,同比增長234%;第二季度銷量同比增長幅度達到417.7%。虛擬現實內容開發平臺生態架構基本完善,3D模型/場景、3D動效、全景圖片、虛擬現實視頻、網頁等不同內容素材日益豐富。
展望2019年,虛擬現實傳統硬件廠商和創新企業將保持硬件輕量化、可移動化發展趨勢,持續推出新產品,硬件多樣化將進一步增強,硬件市場進入百花齊放的競爭紅海。此外,產品的軟硬件結合將更加緊密,軟件在產業價值中的占比將進一步提高。
(三)關鍵技術不斷突破,VR+5G成為關注熱點。2018年,虛擬現實關鍵技術進一步成熟,在畫面質量、圖像處理、眼球捕捉、3D聲場、機器視覺等領域有重大突破。在圖像處理方面,AMOLED顯示技術已經成熟。同時,GPU處理技術的成熟帶動了圖像引擎和渲染算法的優化發展。交互技術方面,從視覺向觸覺、聽覺、動作等多通道交互發展,彌補了單個特征識別技術的缺陷,進一步提升虛擬現實服務的沉浸感和可靠性。5G技術的應用將全面提升虛擬現實體驗。
展望2019年,新一輪技術突破將引發虛擬現實發展浪潮。在圖像處理方面,分辨率、眩暈控制、視點渲染、視角控制將成為下一步突破方向。在交互技術方面,慣性動作捕捉、光學跟蹤、語音識別、眼球追蹤、空間交互等多項技術將出現大規模應用。另外,5G技術的成熟與應用,將在云端渲染、消除時延眩暈等方面提升虛擬現實體驗,提高終端硬件性能,促進虛擬現實應用的效率提升。
(四)產業資本理性投入,軟件與應用成為投資熱點。2018年,虛擬現實產業投資再度高漲,集中化趨勢明顯。10月在南昌成功舉辦的世界虛擬現實產業大會達成投資額631.5億元,進一步提高地方發展虛擬現實產業的熱情。資本投資的熱點領域也逐漸由單一游戲、社交、視頻、直播等大眾應用向工業、醫療、教育等多元垂直領域聚集。虛擬現實產業投資已經進入更加理性的階段,行業投資方向更加明晰。
展望2019年,資本將匯集在具有自身研發能力、掌握核心技術、市場前景良好、收益率高的企業,向高附加值、高收益率的行業應用傾斜。
(五)產業生態初步形成,標準體系逐步建立。2018年,我國虛擬現實產業生態初步形成,在硬件、軟件、內容制作與分發、應用與服務等環節逐步完善。在硬件領域,據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數據,2018年第一季度,我國在全球虛擬現實一體機的出貨占比達82%,整體虛擬現實頭顯出貨量占到28%,成為全球重要的終端產品生產地,并在AMOLED屏、快速響應液晶屏、近眼顯示、追蹤定位、多通道交互等領域實現突破。在軟件領域,國內企業和高校紛紛搭建開源平臺和資源共享平臺,開放軟件開發工具包,促進了生態形成。在內容制作與分發領域,制作、集成、分發、增值、安全等服務分工日益明確,內容生態已逐漸建立。在應用領域,我國虛擬現實技術廣泛應用于娛樂、制造、教育、醫療、交通、商貿等領域,加快了線上和線下融合。
展望2019年,我國產業生態體系將進一步完善,開源平臺、資源共享平臺將成為下一年的重要發展方向。標準體系將逐步建立,屏幕刷新率、屏幕分辨率、延遲時間,以及軟件開發工具、數據接口、人體健康適用性等事實標準將逐步確立,用戶體驗將大幅提升。虛擬現實設備之間、設備和應用之間的互聯互通成為發展共識,虛擬現實內容開發平臺生態架構基本完善。虛擬現實應用和引擎將在不同虛擬現實設備上運行,虛擬現實感應器和顯示屏與不同驅動程序的兼容性更好,行業碎片化問題得以解決。
對策建議
(一)推進虛擬現實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加強頂層設計規劃,由行業主管部門和應用部門合作引導和推進“VR+”發展,在制造、教育、文化、健康、商貿、安防、醫療、旅游、文化創意等重點行業和特色領域打造、推廣一批實用性強的示范項目。開展全國性的實地調研考察工作,加強與企業的信息溝通,對接行業應用部門和企業,建立需求對接機制,將應用需求傳到相關企業,實現產業鏈的有效對接。加強虛擬現實和人工智能、5G、云計算等新興技術有機結合,積極培育新模式、新業態,形成行業特色應用示范,推動虛擬現實創新中心、產業基地、應用示范基地建設,總結優秀案例和發展經驗向全國推廣。
(二)突破技術瓶頸提升產品供給質量。實施虛擬現實產業及應用專項工程,強化在虛擬現實核心芯片、顯示器件、光學器件、傳感器等核心器件和動態環境建模、人機交互、光學顯示、內容生成等關鍵技術環節的聯合攻關,重點支持關鍵軟硬件開發、產品和系統集成設計,加快構建虛擬現實相關應用開發環境和測試系統環境,解決關鍵環節“卡脖子”問題。強化虛擬現實與AI、5G、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融合應用,進一步提升虛擬現實產品的體驗感和沉浸效果,豐富虛擬現實內容產品,為消費者提供高質量的虛擬體驗。加快研發與行業需求緊密結合的行業應用解決方案,保障虛擬現實產品在各行業應用中的有效供給。
(三)優化地方產業發展環境。根據地方特色,強化地方競爭優勢,強化產業政策的引領作用,優化虛擬現實產業發展環境。圍繞虛擬現實產業需求和技術優勢,構建以公共服務平臺為基礎,以研發平臺為引領,以產業化平臺為主體,布局合理、功能齊全、開放高效的創新平臺體系,加強技術攻關、產權服務、測試推廣、信息交流、創新孵化等服務供給。加快創新成果交易平臺、創新成果轉化基金建設,完善創新成果產業化服務體系,建設覆蓋全國的科技成果轉化網絡。鼓勵創業企業和創新團隊發展,積極培育高成長性企業,對骨干企業給予重點扶持。強化地方金融產品創新和人才政策創新,加強資源整合。充分發揮政法機關職能,營造誠信守法的營商環境,保護企業家創新創業積極性,優化行政辦事流程。
(四)推動地方產業集聚發展先行示范。加大政策協調力度,對產業發展和地方布局進行科學引導,對標準、安全規范等進行梳理。推動地方產業發展與國家總體規劃的協同,避免產業的盲目擴張發展,推動地方實現差異化發展。推廣部省市合作共建產業基地等模式,在發展基礎較好的地區,推進應用示范。推進虛擬現實和地方特色產業融合發展,完善區域虛擬現實科技創新體系,將產業的發展與人民的需求、智慧城市建設相結合,形成高度融合可持續的閉環發展模式。
來源:賽迪智庫虛擬現實產業形勢分析課題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