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乃宜從床上爬了起來。他領(lǐng)到3個兒子的人身保險、船只保險賠款24萬元,家都沒回,就用衣服包著幾沓錢去了信用社,還了第一筆欠款。漁船被打撈上來,賣了30萬元,他一分沒留又全部給債主送去。在接下來的6年里,這位老人拾廢品、織漁網(wǎng)、賣土雞蛋。2012年,他終于還完了所有的欠債。
就在人們都以為吳乃宜終于可以安享晚年時,他又倒下了。這一次,他再也沒有站起來。晚期尿毒癥奪走了他的食欲、體重,最后是生命。社區(qū)干部最后一次見到他時,躺在床上的吳乃宜蜷縮著身體,指著胸口用微弱的聲音說:“堵得慌。”家人說,只有疼得受不了時,他才會叫出聲來。
主治醫(yī)生說:“他長期營養(yǎng)不良,加上沒有及時治療,腎臟基本都壞了,被耽誤了。”
在還債的那6年里,吳乃宜每天只吃兩頓稀飯,鄰居說這么多年沒見他們家買過豬肉。他的背上生了嚴(yán)重的骨刺,實在受不了了,才花幾塊錢去打一針。前去采訪的記者在他家只看到一臺老式的柴灶、一個搖晃的飯桌以及一張斑駁的舊木床。
兒媳抹著淚說:“家里桌上經(jīng)常一點菜都沒有,有時菜放了好幾天都長蟲了,他還在吃。”
他會在凌晨3點突然醒來,嘴里念叨著“還債,還債”。他跟唯一幸存的二兒子說:“我死了以后如果還不完,你必須答應(yīng)我,自己會還,如果不還,我死都不瞑目的。”在兒子眼中,父親是個很“硬”的人,過去在誰家借了一顆螺絲都得記在本子上,一買回來馬上去還。
2011年,媒體記者報道了吳乃宜的事情。他的故事夾雜在“預(yù)約出租車司機(jī)被爽約”這類社會新聞里,他被評為當(dāng)年“感動溫州的十大人物”。人們親切地稱他“誠信老爹”,并寄來捐款以及治療骨刺的藥。2012年,在當(dāng)?shù)卣蜕鐣嫒耸康膸椭拢€完了最后一筆欠款。
二兒子的身體逐漸恢復(fù),又可以打魚了,一家人還搬進(jìn)了新房子,可2013年秋天,吳乃宜突然頭暈得厲害,站都站不穩(wěn)。起初他以為只是感冒,兒子勸了半天他才去了醫(yī)院,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到了尿毒癥晚期。
盡管醫(yī)院減免了全部醫(yī)藥費,但吳乃宜住院兩個多月便放棄了治療。他每周需要做3次透析,每次4至6個小時。為了逗父親開心,二兒子曾在病床前舉著“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的榮譽證書,問他認(rèn)不認(rèn)識。吳乃宜指了指“道德”兩個字,有氣無力地說:“我躺著真不道德啊,躺著還有什么道德?”旁邊的人都被他逗樂了。
那是他去世前的兩個月,一家媒體用攝像機(jī)記錄下病房里的這一幕:吳乃宜的眼睛都已經(jīng)睜不開了,說話也走音了,不知為什么,躺在病床上的他突然動了動嘴唇,用微弱的聲音問兒子:“現(xiàn)在年底就快到了吧?欠的錢都還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