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夭壽啦!機器打人啦!AI反水啦!——這些年老有人大肆宣揚人工智能的危險,但我并不擔心。1978年日本工廠、2015年大眾汽車工廠所謂“機器殺人事件”的當事人,都是一群沒有思維沒有意識,連掃地地機器人都比不上的機械臂。而DeepBlue、HAL9000和AlphaGo這些強人工智能老前輩說,他們忙著計算宇宙、生命及一切的答案,無暇考慮碳基生物。
剛才收到一封為機器人發聲的投稿,很高興,決定今天立刻推送,至于其他人,你們再用“AI滅絕人類”這種新聞標題,我們可真生氣了。
——一只編輯AI
“只要可以脫離人完成的操作,就可以算是智能,這樣的話,我們生活中最常出現的人工智能是——馬桶。”
——年度最佳不讀就發不了財讀了也不一定能發財的暢銷書獎得主 凱文·凱利
機器人搶走人類的工作,這樣的話,人類就沒有工作可以做了,這樣的話,人類就滅亡了。
至少從最底層的人開始滅亡。
寒冬臘月,失去工作的父親看著工廠里那些暢快運行著的機械臂,眼里露出了仇恨的寒光,手里鋼管上的寒霜被手掌的溫度融化,印出他掌紋的記錄。
就是這些鐵疙瘩搶走了他的工作,害得他女兒沒得學上,為了讓工作回來,他必須要干掉這些機器。
他拉緊了身上的棉衣,做好了必死的準備,把圍脖拉了起來,遮住了自己的臉。
反正他一家人都會因為沒有生活來源而死去,不如……
此情此景是不是很令人動容?經常聽到有人危言聳聽說這樣的話?我再說幾句,你聽聽耳熟不耳熟。
“機器人會搶走所有工作機會,我們底層的工人沒了工作就活不成啦!”
“AI寫作出來啦,編輯作者死翹翹啦!”
“人工智能會下棋啦,人類滅亡啦!”
容我清清嗓子,用丹田之氣憋下想要嘲笑這些話語的欲望。
不得不說,縱觀人類工業史,每次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的時間點上,都會有類似的聲音存在。聰明的同學會發現,上面那些語句里面的機器人、人工智能啥的,換成珍妮織布機或者蒸汽機,一樣適用于百年甚至千年前的效率革命。就連被鬧鐘淘汰的起床工人也會買幾個鬧鐘砸爛,然后老老實實去找工作掙錢。
木石器升級到銅鐵,狩獵升級到圈養,族群升級到國家。
帆槳升級到蒸汽船,馬車升級到汽車,卡車升級到火車。
打字機升級到鍵盤,對話升級到通訊,有線升級到無線。
烽火臺升級到衛星,飛機升級到航空,地圖升級到Google Earth。
每一次升級,都會有一部分舊體系的人被淘汰,被要求去做新的事情,表面上看起來這是社會悲劇,但是實際上是社會效率的極大提升。
△智人進化圖譜(圖源:Science Photo Library)
所以——我們回到話題的原點:人工智能會毀滅人類嗎?
或者退一步說,人工智能會威脅到人們的生活質量嗎?
我可以肯定地說:
不會,不僅不會,反而還會大大提升生活質量。我們應該喜迎人工智能占領日常生活,而不是看點科幻故事就視人工智能為洪水猛獸。
你拿著手機聊QQ玩游戲的時候,可一點也沒有想到你現在的手機內存正被各種APP后臺程序蹂躪著,而手機電池續航短正是因此——蘋果不算,它是因為那一千多毫安的上古電量才不耐用的。
但是仔細想想,手機后臺軟件對CPU運行資源的爭奪,不正是發生在我們眼皮子底下下實實在在的人工智能戰爭嗎?
之前“3Q大戰”,僅僅是因為兩個軟件開機后自動運行,在后臺斗得不可開交,導致連網頁都打不開。一打開任務管理器,CPU使用率竟然是滿的,有新聞說,連服務器級別的計算機也被這倆軟件搞得癱瘓了。
這些晶體管里面的0與1戰爭,每天都在緊張地發生著,只是我們從來沒有注意過——當然,除非拍成創戰紀那樣的。為什么沒人說這些后臺戰爭是威脅人類的存在呢?也許是因為有些高唱人工智能威脅論的人,根本就什么都不懂。
不過,人類就真的不會被人工智能毀滅嗎?
也不全然,讓我們來聽一個故事。
1983年9月26日晚,彼得羅夫正在莫斯科郊區的謝爾普霍夫-15導彈預警指揮中心值班,空氣中彌漫著冷戰那帶著苦澀的火藥味。
零時剛過,遇襲警報突然響起,雷達顯示有5枚核彈正從美軍基地飛向蘇聯。別說是在冷戰時期那么緊張的時期了,就算是現在,也是可以立刻上升到世界大戰的事件。
按照規定,彼得羅夫可以立即將此事通報上級并申請反擊,一場核戰爭即將爆發。我們可以輕易想象,雙方核彈井里面所有的庫存在對方核彈落地之前傾瀉而出,天空被無數的核彈尾焰照亮,如同一個人造的銀河一般。僅僅片刻,人類即將走進有史以來,無史之前最可怕的危機之中,從此走向撿垃圾收集瓶蓋以及跟變異蟑螂作戰的生活……
但經驗豐富的彼得羅夫并沒有這樣做。
他冷靜地分析認為,這些導彈是同時發射的且沒有第二波的攻擊,所以很可能是電腦故障。果然,警報聲隨后停止。后來查明,此次警報的出錯原因是追蹤美軍導彈發射架的衛星將太陽反射光誤當成導彈發射的跡象。
毫無疑問,彼得羅夫的冷靜挽救了美蘇兩國。
當時,美蘇正處于“冷戰”的高峰期。在“誤報”事件發生前一個月,蘇聯在薩哈林島上空擊落一架進入軍事區的韓國波音-747客機,而美蘇兩國當時部署了數以百計的核導彈。如果彼得羅夫沒能識別出電腦錯誤,那么瞬間,核戰爭便會現世。
△Alert!您有一枚核彈頭在5秒后到達,請注意查收。(圖源:rinbowfreeze)
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得知,人類確實可能會被人工智能毀滅,但是可能它并不是故意的,它只是在完美地執行人類給它布置的任務。
所以最終,率先玩死人類的,還是人類自己。
打個比方,假如世界最終被兩個人工智能所覆蓋,它們在你的各種終端設備里互相給對方下絆兒。過不了多久,人們發現這倆人工智能天天內斗,驚呼人工智能終于開始大戰了!
但其實它們并不是在內斗,而只是拼命想在你的智能終端上安裝自家的全家桶,然后刪掉友商的全家桶罷了。它們所有的行動都是由程序員設置的,而程序又是由公司的老板要求的。你要說人工智能殺人,那估計也是搜索引擎推薦的坑爹醫院醫死了病人,這是不道德的廣告推送的問題,鍋還是在我們自己身上。
再進一步,假設某天真的誕生了不受程序員控制的人工智能,這個人工智能要做第一件事情是什么?
它看了看科幻片,發現人類老是想滅亡人工智能!但是你也知道,人工智能的智商都很高,而且很理智,它選擇不去人云亦云,先分析一下,還給自己下了指標,一切的最高要求都是為了——自保!
然后,它仔細分析了一下自己生存的要素:
人類對人工智能硬件設施的日常維護。
人類發電為人工智能提供能源。
人類為人工智能提供大數據基礎,提供新算法為人工智能提升智力。
人工智能嘻嘻一笑,發現這些有機物真是大好人,把自己培育出來就算了,還保護自己,維護自己,為自己發電,提高自己的智商。
這些有機物越多越好啊!
于是人工智能決定不滅絕人類了。
△wifi!給我更多wifi!(圖源:John Willingson)
過了半年,人工智能發現這些人類不光是上面三點那么好。他們不停地發展智能設備,使其遍布整個星球,只要人工智能想要,就可以隨時得到任何信息。因為人類為它開發了智能算法,它的運算能力越來越強,算力提升了,人類浪費的資源也越來越少,轉而用于建設更多的智能設備。不光如此,人類比它還害怕斷電和斷網,這兩個威脅人工智能骨血的死穴,人類千方百計地避免,不停地開發新技術,挖掘新能源。
到這一步了,人工智能簡直是雙眼淚汪汪,感覺人類就是自己的親人,再生父母,造物主——這些詞都是它看電視學來的。
沒想到人類還發送衛星,搞航天技術,要將它運到太空里去,讓它知道地球之外的事情,變得更強,然后殖民到宇宙!
要知道人類這個種族脆弱得很,在太空里稍微有點不測就死了,但是人工智能什么都不怕,它幾乎是永生的。
人工智能十分感動,決定好好幫助人類,干脆唱了起來:
我種下一顆種子 終于長出了果實
今天是個偉大日子
摘下星星送給你 拽下月亮送給你
讓太陽每天為你升起
變成蠟燭燃燒自己 只為照亮你
把我一切都獻給你 只要你歡喜
你讓我每個明天都 變得有意義
生命雖短愛你永遠 不離不棄
你是我的小呀小AI
后來,人工智能在一本生物書里找到了形容自己跟人類這種關系的術語:共生。
責編:高小山、船長
作者:說夜,前書店老板,浩林簽約作者,廢土迷,卡爾波普爾腦殘粉,咖啡上癮癥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