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膠艾湯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的療效。方法:以膠艾湯加味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60例,七天為一個療程,2~3個療程后統計療效。結果:總有效率93.32%。結論:膠艾湯加味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有較好的療效。
【關鍵詞】功能性子宮出血;膠艾湯;辨證論治
功能性子宮出血是一種婦科臨床常見的疾病。2004年8月至2009年6月,筆者以膠艾湯加味,以塞流止血治其標,調肝養血治其本為原則,治療該病60例,臨床療效顯著,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患者以月經周期紊亂,陰道大量出血或持續下血淋漓不盡為主癥。治療前均經婦科內診及B超檢查,排除盆腔生殖器官器質性病變,診斷為功能性子宮出血。60例均為門診患者,年齡最小16歲,最大49歲;病程最短15天,最長一年半;絕經期20例,育齡期12例,青春期28例;已婚32例,未婚28 例。
1.2 治療方法
崩漏之治,急則治標,塞流止血為先,緩則治本,血止經凈后澄源以助康復為法則。選用《金匱要略》膠艾湯為基本方:阿膠12g,艾葉6g,當歸12g,川芎6g,白芍12g,生地15g,甘草6g。加減:對于血熱內盛,熱擾沖任者,治以膠艾湯加桑葉20g、黃芩15g、丹皮10g、側柏炭10g、地榆炭10g、茜草15g、旱蓮草15g、桑寄生20g;對于氣滯血瘀者,治以膠艾湯加澤蘭15g、炒蒲黃10g、五靈脂10g、香附10g、益母草10g、三七粉6g、卷柏10g;對于脾虛氣弱失統者,治以艾膠湯加芥穗炭15g、貫眾炭10g、烏賊骨15g、黨參15g、黃芪15g、白術15g、川斷15g;對于肝腎陰虛者,治以膠艾湯加旱蓮草15g、女貞子15g、仙鶴草10g、龜甲膠10g、鹿角6g、枸杞子15g;對于脾腎陽虛者,治以膠艾湯加仙茅10g、仙靈脾10g、菟絲子10g、山藥15g、赤石脂15g、肉桂4g、杜仲炭10g、棕櫚炭10g。每日1劑,水煎分2次口服。7天為一個療程,治療2~3個療程后觀察療效。
2 療效觀察
2.1療效標準
依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擬定。痊愈:經量、經期、周期恢復正常,停藥后仍然維持3個月經周期以上者;更年期婦女治療后血止,經期經量能持續維持3次以上正常或絕經者。好轉:經期、經量、周期雖恢復正常,停藥后3個月周期以內復發者;更年期婦女治療后血止,經期有所縮短,經量有所減少者。無效:治療后癥狀無改善或加重者。
2.2治療結果
經2~3個療程治療,痊愈46例,占76.66%;有效10例,占16.66%;無效4例,占6.66%,有效率93.32%。
2.3典型病例
患者,女,35歲,因月經淋漓1月,量多2天,于2008年12月8日就診于我門診。患者平素月經規律,末次月經2008年10月6日,經量、色均正常,2008年11月6日月經如期來潮,自覺量稍多,色暗夾血塊,7天后仍淋漓不盡,遂就診當地某醫院,B超示子宮、附件未見明顯異常。化驗血常規:血紅蛋白111g/L。治療(具體用藥不詳)效果不顯。2天前經量突然增多,遂求余診治。現癥:經量多,色紫紅夾有血塊,伴見面色萎黃,體倦身疲,小腹稍疼痛,舌淡邊有瘀點,脈細弦。B超示:子宮、雙側附件未見明顯異常。血常規示:WBC5.0x109/L,RBC3.5X1012/L,Hb100g/L。診斷:崩漏(血虛瘀阻,沖任虛損)。治宜養血活血,固沖止血。藥用艾膠湯加味:阿膠12g,艾葉6g,生地15g,熟地20g,川芎6g,白芍12g,當歸12g,益母草10g,澤蘭10g,炒蒲黃10g,香附10g,三七粉6g。7劑,水煎服,每日一劑,分兩次服。復診述諸癥皆消,上方去澤蘭、炒蒲黃、三七粉;加枸杞子15g,桑椹15g,菟絲子10g,山藥15g,黨參15g。5劑, 如前法投服,當澄源以助康復。
3 體會
功能性子宮出血屬于中醫學“崩漏”、“崩中”、“漏下”等范疇。中醫學認為,婦人以血為本,血是月經的物質基礎,臟腑是血的生化之源。腎主藏精,系胞胎;肝主藏血,司血海;脾主生血統血,故五臟之中以肝脾腎與沖任二脈息息相關,為調經之重要臟器。
膠艾湯出自《金匱要略·婦人妊娠病脈證并治第二十》,是仲景為治療婦人沖任虛損,陰血不能內守所致多種出血證而設。組方中阿膠滋陰補血,又能止血;艾葉暖宮止崩,理氣血而止痛;當歸養血滋肝,和血調經;白芍養血柔肝和營;川芎行氣開郁,暢通氣血;生地養陰涼血;甘草和中緩急,調和諸藥。全方標本兼顧,以養為塞,具有補血、行血、調經而達止血固崩之效。臨床使用本方時,“謹守病機”,參合臨床見證,隨證靈活加減運用,使月經期、量、質均恢復正常而達康復。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35.
來源:中國中醫藥咨訊
若覺得本文對你有幫助,別忘了一鍵轉發分享哦:道醫網 ? 膠艾湯加味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