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如果政府指示他去做的事,或者社會期望他采取的態度,他自己的良心認為是錯誤的,那么他該怎么辦,這實在是一個老問題。
……雖然外界的強迫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影響一個人的責任感,但絕不可能完全摧毀它。在紐倫堡審判中,這種立場實際上被公認為自明的。我們目前制度中存在著的道德標準,以及我們一般的法律和習俗,都是各個時代的無數個人為表達他們認為正義的東西所做的努力積累起來的結果。制度要是得不到個人責任感的支持,從道義的意義上來說,它是無能為力的。這就是為什么任何喚起和加強這種責任感的努力,都成為對人類的重要貢獻。 」
以上是愛因斯坦于1950年7月19日寫給美國科學工作者團體的公開信的部份內容,今天讀來,仍有教益。
愛因斯坦提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當政府命令(或法律)與個人良心發生沖突時,究竟應該以那個為準?如何面對這一問題,確實應該引起我們每個人的認真重視和思考,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可能碰到它。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在紐倫堡審判法西斯戰犯時,各國政府均采取這樣的立場:不道德的行為不能借口他們是奉政府的命令干出來的而求得寬恕。究竟什么是不道德的行為,只能由個人的判斷和良心來確定。道德規則應該置于法律之上,這種態度符合人民一般的是非感。
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對這個問題的態度很明確,他說:「我相信個人應當根據他的良心行事,即使這種行為勢必要觸犯國家的法律。我相信他應當這樣做,即使他明明知道他會被當局判罪,他也應當如此。這種態度最符合我自己的道德感……盲目服從那些我們認為是不道德的國家法律,只會妨礙為改革這些不道德的法律而進行的斗爭。 」他還說:「我想做的事,不過是要以我微弱的能力來為
真理和正義服務,準備為此甘冒不為任何人歡迎的危險。」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