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公略,字家杞,1898年生于湖南省湘鄉縣一個知識分子家庭,早年讀過私塾和小學。
1915年,黃公略參加湘軍,在湘軍當過文書、國文教員、排長。
1922年,黃公略考入湖南陸軍講武堂,同期學員還有彭德懷、李燦。
1923年,講武堂畢業后,黃公略回到湘軍,在第2師3旅6團任副連長、連長。
1926年,湘軍第2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8軍第1師。因在北伐戰爭中作戰勇敢,黃公略升任第2師第30團副團長。
1927年,黃公略考入黃埔軍校第三期高級班,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當年12月,黃公略參加了張太雷、葉劍英、葉挺領導的廣州起義。
1928年,黃公略回湖南任國民革命軍獨立第5師隨軍學校副校長、第3團3營長,在官兵中宣傳革命思想,
1928年7月,黃公略同彭德懷、滕代遠領導平江起義,任工農紅軍第5軍13師4團黨代表,中共紅5軍軍委委員。后任紅5軍2大隊大隊長、第2縱隊縱隊長。
1928年11月,彭德懷、滕代遠率紅5軍主力赴井岡山后,黃公略率部留在平江、瀏陽一帶開展游擊戰爭,創建湘鄂贛蘇區。先后指揮了白沙、大勝、永和等戰斗,消滅大量國民黨駐軍,在平江、瀏陽、修水、銅鼓等縣境內開辟了數塊根據地。
1929年4月,黃公略任湘鄂贛邊境紅軍支隊支隊長,
1929年9月,彭德懷率部返回湘鄂贛邊區與紅軍支隊重新合編為紅5軍,黃公略任副軍長。
1930年1月,黃公略調任紅6軍軍長。他率部在贛西南地區領導發動群眾,發展革命武裝,建立蘇維埃政權,使分散的游擊區連成大塊的革命根據地。
1930年6月,黃公略任紅1軍團第6軍軍長,中國工農革命委員會委員,后率部參加文家市、長沙、吉安等戰斗。
1930年7月,毛澤東率領紅4軍、紅12軍再次來到贛西南,同紅3軍會合,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1軍團,黃公略所部直接接受毛澤東、朱德的指揮。
1930年底,黃公略率部在贛西南34個縣建立了紅色政權,紅色區域擴大到由廣東南雄至江西永新,自尋烏到峽江,縱400里,橫300里,有黨員3萬余人,赤色群眾400余萬,由原來零星的紅色割據區域發展成為有統一領導、連成一片的大塊紅色革命根據地。毛澤東甚為稱贊,揮筆寫下《蝶戀花·從汀州到長沙》一詞:
六月天兵征腐惡,萬丈長纓要把鯤鵬縛。贛水那邊紅一角,偏師借重黃公略。
百萬工農齊踴躍,席卷江西直搗湘和鄂。國際悲歌歌一曲,狂飆為我從天落。
1930年12月,張輝瓚率領號稱“鐵軍師”的第18師向龍岡挺進,準備進犯離龍岡30多里的君埠。黃公略率部出擊,一舉擊潰張輝瓚部,活捉張輝瓚。毛澤東寫下《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
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沖霄漢。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
二十萬軍重入贛,風煙滾滾來天半。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不周山下紅旗亂。
1931年9月15日,黃公略率部參加方石嶺追擊戰,殲滅中國國民黨軍隊第52師等部。在指揮部隊轉移途中,黃公略于吉安東固六渡坳遭敵機襲擊,身中數彈,壯烈犧牲,時年33歲。
1931年9月,毛澤東在黃公略的追悼會評價了黃公略的一生:“廣州暴動不死,平江暴動不死,如今竟犧牲,堪恨大禍從天降;革命戰爭有功,游擊戰爭有功,畢生何奮勇,好教后世繼君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