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金庸先生《天龍八部》的朋友們一定對“喬幫主”印象時刻,“喬幫主”也是劇中的男一號,本名蕭峰,是契丹人,在他所處的故事背景中,漢人和契丹人出現了勢不兩立的狀態。蕭峰一方面作為契丹人需要維護契丹的民族利益,另一方面從小在漢地由漢人撫養長大,又對漢地百姓感情深厚,手心手背都是肉,這對于處在當時情境下的蕭峰來說,為難至極。蕭峰的故事雖然是在武俠小說里,但是如果真的回到當時的歷史中,處在蕭峰這樣情勢下的人大有存在。那么,契丹人是怎樣的一種存在?漢人與契丹人的矛盾是如何形成的呢?
蕭峰-圖片來自百度百科
契丹發源于我國東北地區,過著半農半牧的生活。雖然是崛起于唐末的一股勢力,但是其起源甚至早于隋唐的建立?!捌醯ぁ敝钤绯霈F在北齊天保五年(554年)成書的《魏書》。其起源有“匈奴說”、“東胡說”、“鮮卑說”,可以想見,契丹的先民也不是憑空出現的,必然與更早崛起于北方草原的民族由一定的聯系,姑且可以認為,契丹先民便是匈奴、鮮卑縱橫草原時在東北生活的另一個部族,各部族之間通婚交流,在其他部族慢慢衰落之后,契丹部族逐漸壯大。
契丹族的逐漸壯大并尋求南下發展,引起了其他民族的注意,于是受到了中原王朝和突厥的擠壓。北齊于553年派軍攻擊南下的契丹部落,契丹部族損失慘重。當時的契丹可以說是在夾縫中求生存,只得臣附于中原王朝與突厥。唐朝建立后,契丹先是臣服于漠北的突厥汗國,不過,在唐朝逐漸強起之后,契丹首領大賀摩會率部落聯盟于貞觀二年(628年)歸附唐朝。唐朝賜給契丹首領旗鼓,后成契丹可汗權位的象征。唐朝還通過設州置督對契丹人進行直接管理和羈縻管理。貞觀三年,唐朝以室韋、契丹族人設置師州,隨后在今天赤峰、通遼一帶設置松漠都督府,唐高宗時任命契丹首領枯莫離為左衛將軍、彈汗州刺史,封歸順郡王;另一契丹首領李盡忠(賜姓)為武衛大將軍、松漠都督,統契丹八部。此后,由于唐朝對各族征兵等情況的出現,契丹時有反叛,唐朝加以平叛和安撫。
安史之亂之后,唐朝軍閥割據日盛,尤其由于唐朝河北三鎮節度使的割據存在,唐朝廷和契丹的交往減少,契丹依附回紇,自蘇可汗(唐德宗年間)開始唐朝不再冊封契丹首領為松漠都督。公元842年唐朝擊敗回鶻,契丹又開始內附。唐咸通年間(860-874年),契丹首領遣使到長安朝貢。
事實上,在突厥退出北方草原的歷史舞臺之后。唐王朝繼續保持了對北方草原的有效控制,盛唐之勢之下北方草原雖游牧民族很多卻沒有一個能發展到當年匈奴、突厥般的強大。不過安史之亂之后,唐朝開始走下坡路,軍閥割據之勢日盛,還爆發了農民起義,唐王朝已經無力對契丹等民族施加多少影響了,北方游牧民族崛起的機會又到來了。
耶律阿保機-圖片來自百度百科
公元907年,朱溫篡唐的一年,也是耶律阿保機成為契丹可汗的一年。按照契丹的首領選擇機制,首領三年一選、以次相代,即可汗之位轉入一個家族后,家族男子都有機會當可汗。但耶律阿保機羨慕中原王朝皇位的世襲制和終身制,拒絕讓出汗位。而耶律阿保機的幾位弟弟和其他勢力不從,于是就發生了契丹歷史上著名的“諸弟之亂”。不過,阿保機成功地粉碎了守舊勢力的叛亂。但他沒有對其兄弟們痛下殺手,而是輕罰或免罪釋放。“諸弟之亂”后,契丹其他部落的首領也對阿保機霸占“可汗”位置不滿,于是阿保機引七部首領來鹽池赴宴,設伏殺死七部貴族,一舉消滅所有反對勢力,統一了契丹八部。916年,耶律阿保機稱皇帝,是為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稱帝后,著力壯大國家。任用韓延徽漢臣,規劃國政;發展農業,穩定部族;創建文字,推行天下;收留中原流民,充實人口。加強軍權,兼并黨項、室韋等部,東征渤海國,伺機南下中原。
與此同時,中原在唐朝滅亡后,已經軍閥混戰,割據分裂,亂作一片;草原上其他的游牧部落也處在放牧和紛爭之中。這給新生的遼國的發展和壯大提供了很好的外部環境。
遼五京
遼太祖過世后,次子耶律德光得到述律皇后支持繼皇帝位。長子耶律倍被迫南逃。936年,后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自稱兒皇帝,以燕云十六州為條件,請求遼太宗耶律德光助其攻打后唐。遼太宗派軍協助石敬瑭滅后唐。石敬瑭建立后晉,契丹人獲得了夢寐以求的燕云十六州。從此埋下了中原漢人與契丹人近兩百年的仇恨種子。中原政權自此失去了北方的一大屏障,時刻面臨北方民族的入侵威脅。
雖然“喬幫主”所處的時代,相比宋遼戰爭要晚一些,但是宋遼對于燕云十六州的爭奪,宋人對統一漢地的渴望和嘗試;契丹人對于南下的需求,對于宋地的侵撓,都是“喬幫主”那個時代宋人與契丹人勢同水火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