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渺無邊的宇宙中,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與人類關系最為密切的天體之一。自從人類產生以來,就流傳著許多對月球的描述和暢想。“上九天攬月”是不同地區的不同民族在不同歷史時期曾經共同擁有的夢想。夢想有時荒誕不經,因為它看起來距離我們是那樣的遙不可及;但人類沒有夢想卻是絕對可悲的。歷史前進的腳步告訴我們,只要擁有夢想并付諸行動,夢想距離人們就只有一步之遙。1969年7月20日必將永久載入史冊,這一天,美國東部時間下午4點12分42秒,美國宇航員乘坐“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的“鷹”號登月艙,經過75小時的飛行后,在月球安全著陸,千百年來人類登月的夢想在此時此刻變成了現實。
登月工程的實行與二戰后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激烈競爭直接相關。20世紀50、60年代,蘇聯在太空競賽中屢拔頭籌。1957年10月4號,原蘇聯率先將人造衛星發射升空,使得一場信心危機像狂風吹動的森林大火迅速席卷了整個美國。有人甚至認為,美國正在失去一場比珍珠港更為重要的戰斗。1961年4月12日蘇聯宇航員加加林完成有史以來首次繞月飛行,這使美國越發感到尷尬。退休不久的總統科學顧問吉利安博士抱怨,“我們再也不能屈居第二了,但我們不要為了聲望而同蘇 聯競賽,我們應制定自己的太空計劃,避免由蘇聯人制定,而我們只是照抄。”時任美國總統的肯尼迪則憤憤地說:“這是繼蘇聯衛星升空以后,美利堅民族的又一恥辱。”
1961年5月25日美國國會順利通過了肯尼迪提出的把人類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的計劃。這個登月計劃被稱為“阿波羅”計劃。阿波羅是古希臘神化傳說中的太陽神,與月亮神是雙胞胎姐妹,因此該計劃暗含姐妹相會的意思。最初,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技術人員曾經提出過兩種方案,即直接登月法和地球軌道對接法。但最后還是決定采納蘭利實驗室的霍伯特提出的月球軌道會合方案。根據這一方案需要發射一個主飛船和一個較小的運輸艙,在地球軌道對接后進入月球軌道,然后運輸艙下降到月球上,完成任務后再返回月球軌道與主飛船對接,最后返回地球。
把人類送上月球是史無前例的科學實驗,稍有不慎就會造成不可估量、無可挽回的嚴重后果。因此在成功完成“徘徊者”計劃和“勘測者”計劃之后,美國國家航天航空局有條不紊地開始了“阿波羅”號宇宙飛船的調試工作。1966-1968年,美國先后進行了6次不載人的飛行實驗,在近地軌道上鑒定飛船的指揮艙、服務艙和登月艙的工作性能。1968-1969年發射的“阿波羅”宇宙飛船7、8、9號飛船,開始進行載人飛行實驗。其中1969年5月18日發射的“阿波羅”10號宇宙飛船進行了登月全過程演練飛行,繞月飛行31圈,兩名宇航員甚至乘登月艙下降至離月球表面僅15. 2公里的高度。經過長期耐心周密的調試和演練,“阿波羅”宇宙飛船登月正式提上日程。
1969年7月16日,美國肯尼迪空間中心的上空天高云淡。發射架上高高聳立著的“土星”5號火箭,“阿波羅”11號飛船傲然挺立,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員正在作最后的調試檢查。發射前8小時15分,工作人員開始為火箭填注燃料;發射前兩小時,三名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奧爾德林和科林斯在告別同事親友后,面帶微笑從容走進了飛船。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火箭發射進入倒計時,“10、9、······0點火!”隨著一聲天崩地裂般的巨響,火箭尾部噴射出紅色的火焰,土星5號載著“阿波羅11號”如離弦之箭,呼嘯著直插云端。11分40秒后,飛船進入待機軌道,開始了她的漫漫征程。
待機軌道是環繞地球的圓形軌道,在這里將對飛船進行各項檢查,以決定是否繼續進發,還是返回地球。“阿波羅”在待機軌道運行一周半后,地面控制中心發出指令:“一切正常,向月球進發!”隨后,飛船進入了奔月軌道。在這一軌道期間,宇航員將調整各艙位置,實行母艙與登月艙的分離,然后調轉180度與登月艙對接,之后直奔月球。飛船發射75小時49分48秒后,飛船服務艙火箭進行逆向噴火減速,進入繞月軌道。在繞月第11圈時,指令長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得林進入了被稱為“鷹”的登月艙。7月21日2時40分,在控制中心發出指令后,科林斯發動了指揮艙中的調動火箭,使指揮艙和登月艙分離,雛“鷹”開始展翅獨立飛行,指揮艙繼續繞月飛行。下午3時8分,登月行動開始。在離月球表面5萬英尺的高度,登月艙進行逆向噴火,減緩落降速度。當距離月球表面只有300英尺的 高度時,計算機的紅燈突然亮了,由于負擔太重,計算機“罷工 了”。阿姆斯特朗沉穩地通過手工操作,于清晨5時17分40秒在距隕石坑120多英尺的平坦地面安全著陸。
宇航員第一次看到了月球表面的近景。他們從登月艙的窗口向外望去,那里的顏色卻是灰蒙蒙的一片。“阿波羅”飛臨著陸地點上空以后,阿姆斯特朗報告說:“下面看起來很暗。”船員們立即打開攝像機,向全世界的人們展示了月球山脈和環形山的地貌。接下來就是激動人心的人類登上月球的場面了。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笑著對科林斯說:“喂,我們要走了,馬上就會回來的,等著我們,別離開。”科林斯笑了,并祝他們好運。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用手指做了個“V”形,然后離開了 登月艙。
首先走出艙門的是指令長阿姆斯特朗,他沿著扶梯緩緩地、一步一步地退著走下來。9級踏板的旋梯,阿姆斯特朗整整花了3分鐘才走完。7月20日22時5分20秒,阿姆斯特朗穿著月面靴的左腳終于踏上了月球。他懷著萬分激動的心情,向地球上的億萬電視觀眾道出了自己的心聲:“對一個人來說,這是一小步;但對人類來說,這卻是一大步!”這一刻,人類登月的夢想終于實現;這一刻,月球也變成了人類世界的一部分;這一刻,成就屬于美利堅合眾國,但光榮卻屬于整個人類。18分鐘后,奧爾德林也踏上了月球,與戰友在月球相會。他高興得在月球和 扶梯上跳上跳下,嘴里不停地喊:“啊,美啊,太美了!”
月球上沒有空氣,也沒有水,是一個寂靜而荒涼的世界。根據探測,大部分月球表面為月塵和巖屑所覆蓋。兩位宇航員看到形狀各異,大小不一的巖石散落各處,他們的顏色會由于觀察角度的不同而發生明顯的變化。在月球上觀察地球,那是一個龐大而發光的星球。月球的引力比地球小得多,雖然身著笨重的宇航服,宇航員走起來仍然是輕飄飄的。他們撿起一粒石子,輕輕一拋,它卻飛得老遠,落地后又彈了起來,仿佛扔出去的不是石塊,而是籃球。見此情景,兩人不禁放聲大笑。他們還在月球上架起一部攝像機,在登月艙旁舉行了一個小小的儀式,在月球上安放了一塊金屬紀念牌,上面鐫刻著“公元1969年7月,來自地球的人首次登上月球,我們是全人類的代表,我們為和平而 來。”隨后,他們采集了22克的月球巖石和土壤樣品,在登月艙附近插了一面用尼龍絲編織的美國國旗。為了使星條旗在無風的月面上看上去猶似迎風招展,他們特地通過一根彈簧狀金屬絲的作用,使它舒展開來。當這面旗子扯開時,美國總統尼克松就通過電話和月球上的宇航員通話,指令長阿姆斯特朗興奮地說:“我們能來到這里,是我們的莫大榮幸。”然后,他們向四周環顧了一會兒,戀戀不舍地離開了月球表面,返回了登月艙。
7月1日上午11時15分,登月艙開始告別月球與飛船會合,并于7月28日美國東部時間12時5分22秒在夏威夷西南太平洋濺落。至此,人類首次登月探險飛行圓滿結束。到1972年阿波羅飛船先后6次、共將12名宇航員送上了月球。在這10年中,美國共耗資250億美元,先后有400多萬人,1200名專 家、工程師,和兩萬多家工廠、120多所大學參加了這一龐大的工程。對此,也有人表示了不同看法,認為這一工程得不償失。或許美國總統尼克松的看法更容易讓人接受。他說當一個偉大的民族停止了對未知領域探索的時候,那么它就不再成其為偉大國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