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大戰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無疑相對東漢末年的歷史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但是小說《三國演義》出于“尊劉抑曹”的意愿虛構和嫁接了很多子烏虛有的故事。很有必要區分下其中的真假,以正視聽。
趙薇版孫尚香
首先,赤壁大戰是一場以弱勝強的大戰,這是真的。但是當時作戰雙方的兵力對比并沒有小說交代的那樣懸殊。當時曹操率領的青州兵,以及荊州投降兵將,總兵力大概在十萬左右。最多不會超過十五萬,也就是周瑜向吳主孫權分析的數量,絕不可能達到小說所說的八十多萬。再有,當時東吳到達前線的精兵應該有三萬,劉備、關羽率領兩萬精兵,且劉備的荊州兵和東吳軍隊都是善戰的水軍。相對而言,曹操所率軍隊多為遠離故土,不習水戰的北方黃巾起義的青州兵。孫劉兩家屬于本土抗戰,以逸待勞;曹操則屬于勞師襲遠,且已處于強弩之末狀態。如此,就雙方軍隊戰斗力而言,基本上屬于旗鼓相當。
青州兵
赤壁大戰確實使用了火攻,但計策的提出,既不是周瑜,更不是以神機妙算著稱的諸葛亮,提出火攻計的是黃蓋。黃蓋也確實對曹軍實施了詐降,但并沒有什么“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故事,更不要提什么諸葛亮的借東風。戰場區域的物候特征,東吳將領比諸葛亮熟悉得多。戰前,劉備軍事集團確實采取了“聯吳抗曹”的策略,諸葛亮也確實去過東吳。但聯合抗曹卻是東吳魯肅的謀略,更沒什么諸葛亮的“舌戰群儒”。主張東吳抗擊曹軍的頂梁柱是周瑜和魯肅,和諸葛亮基本沒有必然關系。
黃蓋
戰時,曹軍確實用鐵索把戰船連接了起來,但并存在什么東吳高人龐統的什么“連環計”。因為曹操顧忌北方士兵暈船,才把戰艦都連接起來。東吳周瑜確實火燒了曹操的戰船,但戰績沒有小說寫得那么宏大。曹軍戰敗,且軍中疫病流傳,曹操決意撤軍,自己燒壞所剩戰船。曹操也確實敗走華容道,并且也大笑了一場。像小說寫的那樣,笑東吳周郎小兒無智,笑諸葛村夫少謀。但并沒有什么華容道關云長劫道,也沒什么義釋曹操。
龐統獻連環計
劉備軍事集團在戰爭中的作用也沒有小說寫得那樣偉大,充其量只不過是戰時充當了側翼支援,戰后趁火打劫搶了幾個州郡的地盤而已。至于神化諸葛亮的所謂“借東風”、“舌戰群儒”、“草船借箭”等,或者是子虛烏有,或者是張冠李戴。草船借箭就是把孫權的戰時神來之筆嫁接到了諸葛亮頭上的。
赤壁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