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自西晉后就分成南北兩部分,今天我們沿著北朝的部分往下講~
494年,孝文帝遷都到洛陽后,鮮卑族終于來到了中原腹地。此后孝文帝開始強制漢化改革,俗稱孝文漢化。
參照漢人制度,推行均田制和戶調制,變革官制和律令,全用漢官官制。
帶頭與漢族通婚,規定漢語為官方語言,穿漢服。
還改鮮卑姓為漢姓,拓跋改為元,從此拓跋宏改為元宏。
孝文帝的改革意義重大,使拓跋鮮卑徹底融入了華夏文明之中。北方眾民族也逐漸投入到民族大融合的浪潮之中。
398年,北魏將國都遷至平城,為了抵抗北部柔然部落的攻擊,北魏在長城沿線設立了一系列軍鎮,其中有六鎮最為重要(北方六鎮),他們多由拓跋族貴戚賢臣充任。
493年孝文帝遷都洛陽后,北方六鎮的地位一落千丈。524年起,六鎮開始紛紛起義,經過一系列的軍閥混戰后,來自懷朔鎮的高歡和來自武川鎮的宇文泰主宰了北魏王朝的命運。
534年,孝武帝元修忍受不了權臣高歡的控制,從洛陽出走至長安,投靠宇文泰。高歡在洛陽另立元善見(孝靜帝)。北魏由此分裂為東魏和西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