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
朋友們好,我們繼續更新非洲杯地理,本期要討論的是馬里和布基納法索,這兩個西非內陸國家是鄰國,在一百多年前曾同屬于法國的上塞內加爾和尼日爾殖民地。
地處撒哈拉沙漠以南、以熱帶草原氣候為主的西非有三大流域——西部的塞內加爾河流域、南部的沃爾特河流域以及面積最大的尼日爾河流域,由于塞內加爾河與尼日爾河的源頭都在現今幾內亞共和國的富塔賈隆高原(Fouta Djallon),歐洲殖民者曾一度認為這是同一條河流。
法屬上塞內加爾和尼日爾建立于1904年,名稱來源是因其在塞內加爾以東,包含塞內加爾河的上游地區和尼日爾河的上中游地區,面積將近300萬平方公里,是法國本土的5倍多,后來由于1915-1917年間沃爾特-巴尼起義(Guerre du Bani-Volta)對殖民統治的沖擊,法國將其分割為法屬蘇丹、尼日爾和上沃爾特等3個較小的殖民地。
蘇丹一詞在區域地理上指得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蘇丹大草原(Sudanian savanna),它幾乎橫亙在整個非洲大陸,其中東蘇丹草原主要在現今蘇丹共和國和南蘇丹一帶,在殖民時代為英埃蘇丹(Anglo-Egyptian Sudan),而法屬蘇丹主要占據西蘇丹草原的中部地區,即現代馬里共和國。
尼日爾河在馬里形成的沖積平原,在古代是宜耕宜牧的農業區,加納帝國、馬里帝國和桑海帝國(Songhai Empire)都曾統治過這一地區,著名即時戰略游戲“帝國時代2”還專門開發了馬里帝國開國君主——松迪亞塔(Sundiata)的歷史戰役。
馬里的足球實力挺強,主力陣容中近一半球員都在法甲踢球,此外還有英超南安普頓的杰內波、布萊頓的比蘇馬,以及德甲RB萊比錫的阿馬杜-海達拉和霍芬海姆的薩馬塞庫,他們在小組賽兩勝一平以頭名的成績而出線,但在首輪淘汰賽中被赤道幾內亞通過點球大戰而淘汰,無緣八強。
馬里是聯合國認定的最不發達國家(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之一,2020年的人均GDP只有859美元,不到瑞士等發達國家的百分之一,每天也就是2美元多一點兒,而他們的南方鄰居——布基納法索的情況還要再差一些,年人均GDP約831美元。
由于當地資源較為匱乏,布基納法索在殖民時代就不是很受法國人重視,1919年從上塞內加爾和尼日爾殖民地單列出來后,又在1932年被并入其他殖民地。由于其地勢高于南面的象牙海岸(科特迪瓦),因此包括第一大城市瓦加杜古和第二大城市博博迪烏拉索在內的大部分地區,在1937年被整合為上象牙海岸(Haute-C?te d'Ivoire),由象牙海岸殖民當局代為管理。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因為上象牙海岸的黑人領袖支持自由法國,為獎勵他們的忠誠,法蘭西第四共和國在1947年重建了屬于法蘭西聯盟(Union fran?aise)一員的上沃爾特。
國名來源是因此處為紅沃爾特、黑沃爾特以及白沃爾特河的上游地區,這三條河在加納匯合為沃爾特河,所以加納也被稱為下沃爾特。
上沃爾特在1958年獲得法共體內的自治地位,1960年正式獨立,@小約翰可汗對上沃爾特共和國成立以及更名為布基納法索(“正人君子之國”)后的歷史進行過詳盡而又生動的講述,尤其是前總統桑卡拉的故事,常常讓觀眾潸然淚下,大家可以觀看他制作的視頻。
我們來說說布基納法索的足球,他們的一線球員也以在前宗主國——法國的頂級和次級聯賽效力為主,但身價最高的是德甲勒沃庫森后防大將塔普索巴(Edmond Tapsoba)和英超阿斯頓維拉的前鋒伯特蘭-特拉奧雷(Bertrand Traoré),后者還曾在英超豪門切爾西有過進球和助攻的經歷。
布基納法索國家隊的綽號是公馬/種馬(Les étalons),在本屆非洲杯殺入四強,但在半決賽輸給了“特蘭加雄獅”塞內加爾,又在今天凌晨的季軍賽中輸給了“不屈不撓的雄獅”,看來馬確實是怕獅子。
本期內容到此結束,下一期我們要討論的是毛里塔尼亞和科特迪瓦,一個位于法屬西非北端,另一個則在南端,而且都在1960年底脫離法國,這一年非洲共有17個國家獲得獨立,因此被叫做非洲獨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