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六年(1211年),當成吉思汗率軍大舉進攻金王朝時,他打著一個最響亮的旗號激勵將士殺敵:為慘死的先祖向金朝討還血債!
蒙金世仇可追溯到成吉思汗的曾祖父合不勒汗時期。當合不勒汗稱汗時,蒙古族已是人丁興旺,成為漠北最強大的部落之一。盡管合不勒汗像其他部落首領一樣對金稱臣,但是金王朝的統治者對蒙古族的強盛仍然感到不安。
當時,金王朝正是金熙宗完顏亶在位。他遣使至漠北,邀請合不勒汗去金國訪問,以了解蒙古部的動向。
金熙宗召見了合不勒汗。他了解到合不勒汗只不過是一個頭腦簡單卻勇敢善戰的部落首領,蒙古族也只不過是一個野蠻落后的游牧部落,不足以對金王朝構成威脅。他特意為合不勒汗舉行盛大的歡迎宴會,并賞賜給他許多珍貴的禮物。
但是,金熙宗的謀臣對合不勒汗另有看法。他們看他身材高大、孔武有力、酒量驚人的樣子,認為他是一個有野心的潛在對手,建議利用這次機會先干掉他,免得放虎歸山,以留邊患。
金熙宗最后被手下謀臣策士說服,決定再派使者,追回正在北返途中的合不勒汗,宣他再次入朝。合不勒汗奇怪金熙宗再次急召自己,懷疑金人另有企圖,拒絕入朝。金國使者將其綁架,欲強行押回金國。合不勒汗中途設法逃走,回到漠北的營地。
金熙宗的使者仍不死心,帶人追到漠北,欲誘騙合不勒汗再去金國一趟。合不勒汗這時已經很清楚,金國皇帝是要加害于己,便怒從心起,下令將金國使臣及其隨從全部殺死。
金熙宗聽說合不勒汗拒絕入朝,殺死使者,大怒,立即發兵進剿。合不勒汗率部避敵鋒芒,與金軍在茫茫的草原上周旋,待其人困馬乏、糧草耗盡時,在海嶺(今呼倫貝爾東面的興安嶺)一帶出擊,大敗金軍。從此,蒙金交惡,結下世仇。
當時,金王朝一直利用緊鄰其北境的塔塔兒部充當鷹犬,征討蒙古草原上的其他部落。塔塔兒部也樂于充當大金國的附庸和幫兇,恃強凌弱。合不勒汗幫助親家翁吉刺部與塔塔兒部作戰,蒙古部與塔塔兒部結怨。
合不勒汗死后,俺巴孩汗繼位后,試圖與塔塔兒部和解。他本是泰赤烏部的首領,認為沒有必要替翁吉剌部承擔戰爭的直接責任,便主動表示與塔塔兒部和好。他親自前往塔塔兒部為兒子提親,試圖通過聯姻化解前嫌。但是,有金國作后盾的塔塔兒部不買賬,并把俺巴孩汗抓起來,交給痛恨蒙古人的金熙宗處理。
金熙宗根據懲治叛部法,下令將俺巴孩汗釘在木驢上殘酷地處死了。俺巴孩汗慘死后,合不勒汗的兒子忽圖剌繼汗位。他首先向塔塔兒人復仇,與之多次交戰,互有勝負。在一次戰爭中,合不勒汗的長子、主兒勤氏的祖先斡勤巴兒合黑被塔塔兒人俘獲。塔塔兒人把斡勤巴兒合黑押到金國,金王朝又將他釘在木驢上處死。蒙古部舊仇未報,又添新恨。
金世宗在位時,中都(今北京)附近及契丹地流傳著一首歌謠:“韃靼來,韃靼去,趕得官家沒去處。”當時,蒙古部像草原上的其他部族一樣,經常騷擾洗劫金國北部邊境地區。
金世宗聽到這首歌謠,非常震驚,立即下令加強北部邊境地區的軍事力量,每隔三年出兵北伐,剿殺蒙古各部。金世宗頒布的定期剿殺政策,被稱作“減丁”。
當時,忽圖剌汗已經去世,蒙古族沒有選出新的可汗,各部各自為政,實際上群龍無首,已成烏合之眾,無法抗擊金國大軍的剿殺。結果許多蒙古青年男子和老人被殺死,大批婦女兒童被掠為奴。被俘的蒙古人是如此之多,以至于金國山東、河北一帶奴婢價錢大跌,幾乎家家都買蒙古韃靼人做奴婢小廝。許多蒙古人對金國人恨之入骨,但是他們又無可奈何。
當成吉思汗從草原上艱難地崛起時,他只能將對金的仇恨埋在心底,甚至不得不接受金丞相的封官,向金納貢稱臣,以擊敗草原上的競爭對手,壯大自己的力量。直到統一漠北,稱汗立國,征服西夏后,成吉思汗才開始考慮攻金復仇的宏偉計劃。
此時,蒙金力量對比有了很大的變化:大蒙古國日益興盛,金王朝卻逐漸衰弱。
金王朝本是中國東北部的女真族建立的政權。女真族最早居住在今黑龍江流域及長白山一帶,隸屬于遼國。遼道宗耶律洪基時,女真族各部逐漸統一,形成擁有十萬戶的大部落聯盟。遼天慶三年(1113),完顏阿骨打繼任女真部落聯盟的首領,不滿遼帝強令女真族進貢異品珍寶,決心推翻遼朝的統治。天慶五年(1115),完顏阿骨打稱帝,國號大金,年號收國。
從天慶四年至保大五年(1114—1125),完顏阿骨打最初以一支2500人的小軍隊起家,與遼國交戰近11年,終于滅遼,占領遼屬東北和華北大片地區。
金滅遼后,從金天會三年至五年(1125—1127),揮師南下攻宋,攻破東京,擄宋徽宗、宋欽宗北歸,滅亡北宋。至金世宗大定四年(1164),金軍繼續南侵,不斷進攻南宋,把金國南疆擴張到長江一線。
金王朝曾經是一個強有力的政權,金軍曾經也是一支能征善戰、令人生畏的勁旅。完顏阿骨打建國初,實行類似大蒙古國的征兵制度,所有壯年男子都必須服兵役。軍隊編制推行猛安謀克制,猛安為千夫長,謀克為百夫長,下有十長和伍長,采取十進位制。
金軍分中央直轄軍、地方駐屯軍、邊防軍和地方治安部隊四種。中央直轄軍隊有禁軍和機動軍兩種,衛戍皇宮和京師,為全軍之主力。
金軍之精銳為騎兵,猶如蒙軍和西夏軍。金軍騎兵堅忍耐久,能硬打硬拚,機動靈活,進攻時經常采用兩翼包圍和中央突破的戰法。他們特別善于以敵方首都為戰略目標,進行正面和大縱深的穿插突破,對敵國皇帝窮追不舍。
此外,金軍編隊內還有步兵,以漢人和契丹人為主,善于攻城。金王朝和金軍的腐敗是從入主中原后逐步開始的。
女真族入主中原后,逐步從奴隸制向封建制轉化,女真貴族、官僚和軍官爭相變成兼并土地、收取地租的封建地主,接受了漢族封建地主腐化的生活方式,喪失了原有的頑強戰斗力,結果變成一批不耕不戰的寄生蟲。他們崇尚漢族文化,喜歡舞文弄墨,以考取進士為榮,而以世襲猛安謀克軍職為恥。
一般的女真族平民也不愿當兵打仗,更喜歡種田放牧,安居樂業。由于女真貴族和平民都安于享樂,貪生怕死,不愿從軍,金帝不得不征其他民族的平民服兵役,作戰時將他們部署在第一線,而把女真部族軍部署在陣后督戰。結果,部隊士氣低落,軍紀松弛。此外,征兵經常遭到各族抵制,引發起義和暴動。
金朝防守西北邊境的絕大多數為女真族以外的少數民族和譔軍,由東北路、西北路、西南路三路招討司統領。部族軍是被金征服和歸附于金的整個氏族或部落,他們仍保持其原來氏族、部落組織,長官為節度使,仍由本部族的首領擔任。譔軍則多為俘獲的各部族成員組成,長官為詳穩,地位低于節度使,由朝廷委派。
金王朝利用部族軍和譔軍戍邊征戰,但又歧視和排擠他們,常引起他們的不滿,其中尤以原遼的契丹族為甚。契丹人對金的歧視政策痛恨之極,一直在等待機會為金滅遼而復仇。
金章宗執政時,朝綱大亂,女真族更加腐化,猛安謀克制度名存實亡,軍隊戰斗力大減。此時,女真貴族、官僚、軍官和軍戶更加貪婪地搜刮民田,將山東、河北漢族百姓世代耕種的上好田地冒占刮去,使漢族人對女真人恨之入骨。當蒙軍入侵時,漢族人紛紛起義,進一步動搖了金朝的統治。
猛安謀克制度至金章宗時更加敗壞,以25人為一謀克,四謀克為一猛安,每個謀克實際上能作戰的士兵只有18人,一個猛安只有72個戰斗兵,官比兵多,號令不一,互相牽制。平時,軍官和士兵缺乏訓練,酗酒賭博成風,欺壓百姓。不僅百姓和軍隊不穩,而且朝政混亂,進一步削弱軍隊的戰斗力。
金章宗本是金世宗長孫,因其父先死,待祖父金世宗一死,他即以皇太孫繼承皇位。金章宗害怕幾個皇叔爭位,借機殺死了幾位親王。金章宗縱情聲色,卻無皇子。他不肯立幾位能干而又健在的皇叔和兄弟,而宣布無才無德、軟弱可欺的衛王完顏永濟為皇位繼承人,因為這樣的繼承人不會對他構成威脅。金章宗根本不想完顏永濟是否會誤國。
泰和八年十一月,金章宗病死,衛王永濟繼承皇位。完顏永濟一上臺就犯錯誤國。當成吉思汗率十萬大軍圍困中興府、夏襄宗李安全請金出兵援助時,他竟然認為蒙夏相攻,對金國有利,采取坐山觀虎斗的策略,結果把西夏推向成吉思汗一邊。
成吉思汗了解衛王完顏永濟,對他居然當上金國皇帝嗤之以鼻。有一次,成吉思汗到凈州(今內蒙四子王旗一帶)送歲幣給金國,金章宗遣衛王永濟前往接受蒙古納貢。永濟傲慢無禮,不像大國之親王,且說話無條理,詞不達意,又是一副弱不經風的樣子。成吉思汗對金國的親王不以為然。
完顏永濟繼位后,遣使傳詔蒙古,金使要求成吉思汗跪拜接詔書。但是,當他得知新皇帝是衛王永濟時,立即起身,用輕蔑的口氣說:“我以為中原皇帝是天上超人做的,難道像衛王這樣平庸懦弱之輩也能當皇帝?”說罷,他拒絕接受詔書,帶人揚長而去,把金使涼在一旁。
成吉思汗敢于羞辱金國使者,蔑視新皇帝,一方面基于自己這些年來力量壯大了,另一方面從各條渠道對金國的實力和狀況有所了解,現在到了與金國攤牌、為先祖報仇的時候了。
第一個向成吉思汗提議滅金的人,是金章宗派往克烈部王罕處的使者耶律阿海。當時,成吉思汗尚未與王罕鬧翻,還保持義子義父的密切關系。耶律阿海結識了當時尚未稱成吉思汗的鐵木真,佩服他的才志,對他說:“金國武備廢弛,君臣將士日益腐化,過不了多久就會滅亡!”他是契丹人,對金國滅契丹之遼國一直懷恨在心,所以鼓動年輕有為的鐵木真將來與金決戰。
他后來帶著自己的弟弟耶律禿花投奔鐵木真,與之患難與共,他們兄弟倆的家屬被金章宗派人抓了起來,亦不顧惜。當成吉思汗伐金時,他們充當蒙軍前鋒先導。
與成吉思汗同飲班朱尼湖水的田鎮海原本是一位富商,往來于金國山東、河北之間,對金國城市的富庶繁華有很深的印象,一直主張南下伐金,洗劫那些富庶的城市。
成吉思汗立國稱汗后,又有不少契丹人和漢人投奔蒙古。他們向成吉思汗報告金王朝朝政混亂,軍隊腐敗,軍無斗志,百姓不滿,鼓動南下伐金。
成吉思汗也派使者、商人前往金國,刺探情報,同時招納金軍的西北邊防軍,讓他們做內應。成吉思汗征服西夏,迫使西夏答應出兵討金后,最后于1210年做出決定:準備次年大舉進攻金王朝。
成吉思汗綜合分析各方面的情報,得出結論:金王朝已經是外強中干,朝綱腐敗,將士腐化,已不是完顏阿骨打建國初期的強盛大金,滅遼亡宋的時代已經結束了。現在正是大蒙古國為祖先復仇的大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