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看見多遠的過去,就能看見多遠的未來 釋讀中國歷史——秦&楚漢 朋友們,大家好,我是王清斌 韓信、彭越、英布等帶兵的武將被殺,是因為他們有能力發動叛亂,那文官不帶兵是不是就沒有這個危險了?也不是,文官雖然不能直接起兵造反,但不等于說沒有能力發動政變,尤其有很高威望的文官,比如“漢初三杰”中的張良、蕭何,但他倆的結局都還不錯,得以善終,咱們來看看他們是怎么做到的。 張良跟范蠡很像,活的很通透,似乎早就清楚“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另外,他出身韓國王族,跟著大家反秦只是因為國仇家恨,并不是為了追求個人的功名和富貴。 劉邦封功臣的時候,說咱們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都是子房的功勞啊(子房是張良的字),讓他在齊國選三萬戶作為封邑。 而張良謙虛的說,我最早追隨您是在留縣(今江蘇徐州微山湖一帶,這地方現在已被湖水淹沒了),張良說這算是老天的安排吧,我給您出過些主意,您都采納了,僥幸還都奏效了,您就把我封住留縣就足夠了,我可不敢要三萬戶的封邑。 于是劉邦就封張良為留侯。
張良一直體弱多病,所以戰爭時期只是出謀劃策,從不領兵作戰。隨劉邦遷都到長安后,借口身體不好,也不擔任什么職務,整天閉門不出在家里靜坐,鼓搗玄虛的練氣修仙之類的事,都不吃飯,靠點不知道什么東西續命。
有人問他怎么成天裝神弄鬼的,他跟人解釋說:我就是一個破落的韓國王族后裔,現在能被皇上尊為師傅,還封了萬戶侯,這已經是一個平民能達到的極限了,我非常滿足了。現在唯一的愿望就是隨赤松子而去,修身成仙啊。赤松子是傳說中太古時代的神仙,會造雨,是神農氏的水官。
張良應該是故意這樣做的,他明哲保身的方法就是不發聲、不做事,努力把自己邊緣化。不過誰都知道他聰明睿智、智謀過人,想要完全躲開俗務也不太容易。
劉邦晚年寵愛戚夫人,想廢掉呂雉生的太子劉盈,立戚夫人生的趙王劉如意,張良和太傅叔孫通都堅決反對,劉邦也不聽。呂雉對此憂心忡忡,可毫無辦法,情急之下向張良問計。
張良本不想再摻和他們的家務事,但呂后說你必須給我想個計策出來。
張良沒辦法,就建議呂后去請出 “商山四皓”當太子劉盈的隨從,這是四個在秦朝末年就隱居起來的老頭,名氣非常大,劉邦很仰慕他們,請了好幾次都沒請動,因為他們很反感劉邦待人傲慢。如果能請動他們出山輔佐太子,那太子的地位就穩固了。
別說,呂后還真想盡辦法把這幾個人請出來了,當劉邦看到他們成了劉盈的隨從的時候,非常驚奇,嘆息的對戚夫人說,有他們四個輔佐,我也沒有辦法了,看來太子的地位撼動不了了啊。
張良于公元前189年去世,謚號文成侯。
蕭何沒法像張良那樣,他跟隨劉邦起兵,一直就是后勤大管家,漢朝建立后他這個丞相更是位高權重,啥事都躲不開。
劉邦封功臣的名單中,蕭何排在第一位,封為酂(zàn)侯,食邑一萬戶,還賜他劍履上殿、入朝不趨。就是可以穿鞋佩劍上朝,也不用非按禮儀快步小跑。這是君主對臣子非常特別的恩賜和待遇,對功勞足夠大、足夠信任的人才給。
在戰場上出生入死的將軍們對把蕭何排第一很有意見,覺得應該把曹參放在前面,說他在戰場上拼殺立了很多功勞,身上的傷就有七十多處,蕭何只是管管后勤,從來沒打過仗,功勞怎么會比他還大呢。
劉邦說,你們這幫武將吧,就像打獵時候放出去的獵狗,而像我、韓信和蕭何這樣的,就是指示獵狗追逐獵物的獵人,當然功勞比你們大啊。
劉邦還開玩笑的說,我當泗水亭長的時候,要到首都咸陽去服役,你們這些人給我隨禮只隨了二百個錢,只有蕭何給我隨了五百個錢,論功行賞也應該排在你們前面啊。
劉邦領兵去平定陳豨(xī)叛亂的時候,后方的呂后和蕭何設計誅殺了韓信,還落下個“成也蕭何敗蕭何”的俗語,但這也算為國立功啊,劉邦就派使者任命蕭何為比丞相規格更高的相國,又加封他五千戶,還給他派了五百人的警衛隊。
很多人都去祝賀,但有個人卻對蕭何說,你要大禍臨頭了。皇上在外作戰,你留守安全的后方,居然還增加封賞,給你設置了警衛,這其實是對你的防范啊。
蕭何恍然大悟,不但退回了封賞,還把家里的錢全拿出來資助前線,劉邦果然很高興。
劉邦平定英布叛亂的時候,蕭何在后方的關中,努力地各處安撫百姓,還把自己的錢財都捐獻出來,深得民心。劉邦了解了這些情況,幾次派使者回來關注蕭何的動向。
有人就提醒蕭何,你現在是相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皇上幾次三番打聽您的情況,這是對你不放心啊,怕你籠絡關中的百姓啊。
蕭何也覺得劉邦這是怕自己有其他的想法,就故意用低價強買百姓的田產房屋,故意敗壞自己的名聲。這些百姓很憤怒,就到劉邦那去告狀,劉邦故意生氣的把一疊百姓告他的狀子扔給他,質問他有這么為百姓辦事的嗎?
蕭何后來建議劉邦把御花園上林苑的一部分土地讓出來給百姓耕種,劉邦說你一定是收了商人的賄賂才出這么個損主意,下令把蕭何交給廷尉治罪。
不過這些都是蕭何自污的手段,目的就是讓劉邦放心自己沒有其他野心和圖謀。后來有人給他說情,說打仗的時候蕭何都能把所有錢財捐給前線,現在怎么會圖謀這點私利呢。
劉邦想想,這些也都不是什么大事,就赦免了蕭何。覺得有這些把柄攥在手里,正好可以隨時找借口修理他,所以還繼續信任他,讓他當相國。
就這樣蕭何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也算平安無事,一直到劉邦去世后,他繼續輔佐漢惠帝劉盈,公元前193年因病去世,謚號文終侯。
張良靠邊緣化自己,蕭何靠自污,他倆都得以善終,算是比韓信、彭越、英布這些武將的結局好多了。
歷史上總說劉邦大殺功臣,其實沒有大殺,被殺的就那幾個能對朝廷有威脅的武將,韓信和英布還確實有實際的反叛行為。其他武將都沒事,因為劉邦認為他們都沒啥腦子,鬧騰不出多大動靜來,所以也沒什么人被殺。
不過這樣,他的西漢王朝就算消除隱患,可以平安度過瓶頸危機了嗎?咱們下期再講。
讓我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