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北先普及一下概念:漠北又稱嶺北,指中國北方沙漠、戈壁以北的廣大地區,漠北政治軍事文化中心和林,清代特指烏里雅蘇臺將軍轄區,清末通稱為外蒙古。現分屬于今俄羅斯、蒙古國、中國、哈薩克斯坦等。
不磨嘰,直接進入今天的話題,盤點一下,這個地區出現的大帝國,基本上每一個帝國都見證者中原王朝的興衰。
1.大匈奴帝國,匈奴可是曾經打進多瑙河的游牧民族。匈奴”一詞最早出現在我國史乘,據《史記》記載是在公元前318年(周慎靚王三年,秦惠文王更元七年)。自冒頓單于(公元前209——174年)起至匈奴西遷(公元九十一年,永元三年)止,匈奴奴隸制政權在大漠南北存在、持續了整整三百年,此后離散的匈奴又在我國歷史上活躍了近二百年。至南北朝末期,匈奴才在我國史籍上漸趨消失。評價一句,這個時代是英雄輩出的時代,也是大漢民族自豪感最強的時代,五星出東方。
2.鮮卑民族,鮮卑是繼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興起于大興安嶺,屬東胡族群,蒙古語族,是魏晉南北朝對中國影響最大的游牧民族。秦漢之際,東胡被匈奴冒頓單于打敗,分為兩部,分別退保烏桓山和鮮卑山,均以山名作族名,形成烏桓和鮮卑,受匈奴統治,所以鮮卑一些風俗習慣與烏桓、匈奴相似,也就是那個民族大融合的時代。
3.柔然:是公元四世紀后期至六世紀中葉,在蒙古草原上繼匈奴、鮮卑等之后崛起的部落制汗國,最高統治部落(可汗郁久閭氏本部)為鮮卑別部的一支。當時中原正經歷東晉十六國后期、南北朝紛爭對峙。四世紀后期至六世紀三十年代中期,柔然與北魏和南朝形成了長期的并立。柔然主要游牧范圍大體為今蒙古國全境、俄羅斯聯邦貝加爾湖地區,西面可達阿爾泰山西麓,東面至額爾古納河西岸地區,核心區在今蒙古國,有時汗國向西勢力可達古代西域即今中亞和中國新疆,向南勢力可達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北部一帶。
4.突厥:是歷史上活躍在蒙古高原和中亞地區的民族集團統稱,也是中國西北與北方草原地區繼匈奴、鮮卑、柔然以來又一個重要的游牧民族。
5.還有契丹,大遼,但是基本上是在漠南區域,雖然有短時統治漠北,但其勢力主要是向南與中原王朝爭雄,下邊來介紹繁盛的蒙古帝國。
6.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是后世學者對13世紀蒙古人所建政權的稱呼。狹義上的帝國指的是作為統一體存在的蒙古帝國(1206年—1259年或1260年)。廣義上的蒙古帝國還包括了分裂后的元朝和四大汗國,時間范圍大體從1206年到元朝、四大汗國滅亡。蒙古乞顏部首領孛兒只斤·鐵木真,于1206年在斡難河河源稱成吉思汗,建大蒙古國。大蒙古國建立后,成吉思汗開始征伐西夏、金朝、西遼、花剌子模等國,其繼承人窩闊臺、蒙哥又經過兩次大規模的西征,至1259年蒙哥去世時,蒙古帝國已占據包括漠北、華北、東北、西藏、西域、中亞、西亞、東歐等在內的遼闊亞歐大陸地域。蒙哥死后,帝國有效的統一局面告終,分裂為元朝和四大汗國(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伊利汗國)。四大汗國的統治者在血統上出自“黃金家族”,同奉大蒙古國為宗主。1368年,朱元璋軍攻占大都,推翻元朝統治。順帝奔走塞外,仍稱元朝,史稱“北元”。1402年,鬼力赤殺坤帖木兒,廢北元國號,北元覆滅。14-16世紀間,四大汗國也在當地人民的反抗斗爭及相互兼并的戰爭中先后滅亡。
中國歷史上的眾多游牧民族,其發源地基本都在這里。于是就出現了這樣的局面: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兩邊的游牧民族交替強大,占據漠北草原,號令北疆,與中原王朝爭雄的局面。
總結一句:歷史的車輪一直在前進,帝國的興衰也在不斷更迭,今天的一切也是將來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