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前文——
司馬睿稱帝,是為晉元帝。幾乎在其稱帝的同時,司馬睿擢升王導為驃騎大將軍、侍中、司空、儀同三司,又加了一大票頭銜,反正除了九錫,王導已與霍光、王莽等權臣無異(是不是跟前面說劉裕掌權時很像,那就對了,這就是權利帶來的好處,有了權利,皇帝也得看你臉色)!
為了表達自己對王導的尊重,司馬睿甚至稱王導為“仲父”(上一個叫仲父的,據我所知,是個叫呂不韋的人),并將王導比做自己的蕭何!因為司馬睿知道,自己這個皇位坐不坐得穩,全看王導一念之間。所謂“王馬共天下”,說的就是司馬睿和王導之間的關系。
其實王導也動過廢司馬睿,立個年幼傀儡為帝的想法。但初鄰建鄴,百廢待興,這里不僅有南遷的北方士族,還有大量的南方本地士族,光是平衡這兩方士族的勢力,就夠王導司馬睿頭疼的了,如果他們再內斗,新生的東晉朝廷將會自內部崩潰!
王導的顧慮是非常必要的,魏晉時期,南方的士族在東吳的統治之下,長期游離于中原政權之外,九品中正制成型的時候,壓根兒沒他們什么事兒,后西晉一統南北,吳地的士族天然就低北方士族一頭。
如今北方士族落魄而來,還是來搶地盤的!吳地士族豈會甘心將經營多年的勢力拱手相讓?東吳士族以義興周氏、吳興沈氏為尊,另有朱張顧陸四大家為輔。北方人南來之后,周氏、沈氏數次密謀廢晉立吳,妄圖重塑東吳旗號,但都被王導司馬睿及時察覺,消弭于微時,未釀成大患。
但南方士族依然不甘心,此后他們聯合起來,跟北方士族打擂臺,北方士族自然不會坐以待斃,他們被胡人嚇破了膽,但對朝堂上下那些污糟事,可是門兒清的很,兩股勢力糾纏不休,將朝堂搞得雞犬不寧。
這正好隨了晉元帝司馬睿的意,他初登大寶,帝位很不穩固,各方勢力交錯混雜,人心不穩,正是他借力打力削弱士族,同時又能重塑皇權的好時機,他豈能放過這么好的機會!
是以,司馬睿對朝堂上的亂局視而不見,自以為是地提拔了幾個較小的士族參政,妄圖在各大士族林立的東晉朝廷內,安插屬于自己的勢力。司馬睿此舉想法雖好,但卻被以王導為首的北方各大士族所惡。彼時的瑯琊王氏,無權臣之名,卻有權臣之實!
王導位極人臣,乃朝堂百官之首;其宗兄王敦掌握江左兵權,是晉室南渡以來,最大的一股軍事勢力。可以說,瑯琊王氏就是東晉的無冕之王,實際統治者(其實王導、王敦兄弟也暗自內斗不止,畢竟瑯琊王氏太過龐大,能人太多,難以統合)!
司馬睿這番操作,直接惹惱了王導、王敦兄弟,王敦直接起兵攻陷建康(一國都城說破就破,可見司馬氏的實力有多拉胯)!各大士族冷眼旁觀,坐看王敦誅殺司馬睿提拔的一眾小士族,而“仲父”王導同樣袖手旁觀(實際上暗中相助王敦),任由司馬睿的勢力崩盤。
司馬睿名為皇帝實為傀儡,剛有了一點自主想法,就被王導、王敦兄弟教育……事已至此,司馬睿只要不想死,就只有向王敦低頭一途可選了。還不想死的司馬睿去冠退袍,身著素服,對王敦行大禮,乞求原諒。王敦表面趾高氣昂,但卻并未多言,此事就此揭過。
可王敦此人素來囂張跋扈,行事遠不及王導圓滑,在朝堂上將司馬睿當吉祥物一般看待,奚落、斥責如家常便飯。但以今日吉祥物之身,還能翻起什么浪花,對此,司馬睿也只能甘之如飴。
之所以沒殺司馬睿,是因為王敦知道,世家大族爭權奪利如一盤散沙,而司馬睿就是維系這些沙子的盤子,一旦自己掀了盤子,這些散沙將會匯聚成巨石,讓自己死無葬身之地!說到底,還是王敦認為自己實力不夠,不足以廢晉自立!
可如今到手的權利,王敦是不會放過的,經此一戰他徹底把控朝政,不久又將自己封為丞相、郡公,食邑萬戶,視司馬睿與無物。這正體現出了九品中正制奇葩的好處——即便謀反成功的人也不會輕易殺死皇帝!畢竟,各大世家都需要皇帝這個門臉,來維系各自微妙的平衡點,而東晉皇帝就是因為這一點,才存在的!
言歸正傳,王敦權傾朝野后沒多久,發現建康士族太多,勢力太過駁雜,在這里專權,太過鬧心。權衡利弊之下,王敦退回大本營武昌,遙控朝政,對此司馬睿自然不敢多言,只能干瞪眼毫無辦法,時間一長便憂憤成疾,就這么一命嗚呼了!
晉元帝司馬睿崩,太子司馬紹繼位,是為晉明帝。早在王敦攻陷建康之時,就發現還是太子的司馬紹,天資不凡頗有勇武,遂打算廢太子另立他人,但被其他士族所阻未能成功。如今司馬紹上位,于公于私都要除王敦以后快!
王敦這個人太過跋扈,身在武昌還要把持朝政,自然為各大家族所惡,這里面就包含王導。王導、王敦名為兄弟,實則離心離德、明爭暗斗,王敦得勢,自然削弱了一直坐東晉頭把交椅王導的勢力,兄弟二人的決裂,不可避免。是以,王導順理成章地成了司馬紹的盟友!
有了王導以及各大世家的支持,晉明帝司馬紹很快組織了一支軍隊,水陸并進討伐王敦。此時王敦身染重病,已不能帶兵。晉室的討逆大軍便宣稱王敦已死,王敦軍頓時亂作一團,討逆軍大勝。病榻上的王敦聽聞此事,氣得差點從床上跳起來,無奈病情太重,不得已,只能讓兄弟子侄等代為出戰。
王敦以兄長王含掛帥,軍中兵將得知王敦未死,當即士氣大振反攻討逆軍,一路高奏凱歌,打到建康城下,陳兵秦淮河畔。眼看當年建康被破的舊事即將重演,晉明帝司馬紹臨危不亂,親自挑選數千兵卒夜襲王敦軍,王敦軍毫無防備,立時大敗,數萬大軍逃遁潰散,遠在武昌的王敦聞訊,病勢加重,不久一命嗚呼。
王敦軍頓時土崩瓦解,王敦、王含等傳首建康,王敦之亂遂平。經過這次的戰亂晉明帝司馬紹終于掌握了屬于自己的軍隊,成為晉室南渡以來首位掌握實權的皇帝。可是,好景不長,次年,司馬紹突然染疾,不到三個月,病情開始加重,竟不能理政!司馬紹自知大限將至,遂立年僅4歲的司馬衍為太子。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