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前文——
也正是從文成帝開始,南北朝南強北弱的局面開始慢慢向北朝傾斜。拓跋燾一朝,雖然武功強盛,但這都是建立在拓跋燾個人的英武,以及崔浩的智謀之上,若論綜合國力,劉宋完全碾壓北魏,從劉義隆敢先后三次挑起南北戰爭,就可見一斑(劉宋三次北伐失敗,也是建立在劉義隆個人菜雞的基礎之上,要換成劉裕,說不定南北提前200年就統一了)!
拓跋濬死后,年僅12歲的太子拓跋弘繼位,是為北魏獻文帝,太后馮氏攝政,北魏開啟了后宮干政的時代。北魏皇帝盡皆崇拜漢武帝劉徹,自道武帝拓跋珪開始,便流傳下立子殺母的傳統(關于立子殺母,詳見前文漢武帝立儲),是以,拓跋弘的生母早在他被立為太子之時,便被賜死,而這位馮太后則非拓跋弘之生母!
這位馮太后出身北燕皇族,北燕被拓跋燾滅國后,馮氏一族的男子幾乎被誅殺殆盡,時年12歲的馮氏被編入宮中為奴,但時來運轉,馮氏被選中成為拓跋濬的貴人(傳說馮氏的姑母是拓跋燾的妃子),不久又被冊立為后(至于后宮爭斗,諸公可自行腦補),從此飛黃騰達。
看到這里也許有朋友會問了,北燕不是從后燕分離出來的嗎?怎么不姓慕容?沒錯,本來應該姓慕容的,但是后來發生的事太多了,導致這段歷史相當混亂,鄙人現為諸公解惑——
當年慕容垂被參合坡慘像氣死后(詳情參鑒前文),其子慕容寶即位,但很快便再次為拓跋珪所敗,后燕就此被北魏一分為二,慕容寶逃回慕容鮮卑舊都龍城,但被叛徒所殺,其弟慕容煕自立為帝,國號依然為燕,史稱北燕,這就是北燕的第一位正式皇帝。
但不久慕容熙又被當地權貴馮跋所殺,在然后,馮跋立慕容寶的養子高云為帝,但僅過兩年,這個高云便被人刺殺,馮跋自立為帝(就問你亂不亂)。
馮跋算在位期間,還算治國有道,北燕在他的帶領下,竟奇跡般地存活了20余年(主要是拓跋珪嗑藥嗑瘋了,沒時間理會北燕)。馮跋死后,其弟馮弘殺馮跋之子馮翼自立,這個馮弘就是馮太后的祖父。馮弘又撐了六年,北燕才被拓跋燾所滅,馮弘只身逃往高句麗,于兩年后被殺。
而馮氏一族盡皆被俘,其父馮朗在馮弘死后被誅,馮氏隨其母一同被沒入宮中。至于馮氏是胡是漢,史家一直未有定論。有說其是鮮卑別部漢化胡人,也有說他們是鮮卑化的漢人,還有說她是北遷的漢人!總之,在那個紛亂的時代,馮氏家族即便并非源出漢家,也一定被漢文化洗禮的非常之深!
簡單了解了馮太后的出身,諸公就會明白她主政后,為什么要頒布推行一系列如此激進的漢化改革!咱們話歸正題,獻文帝登基后,馮太后大權獨攬,她先是平定了權臣乙渾的叛亂,之后便在朝廷內外,悄悄地推行漢制(實際上就是是孺佳那一套,從這方面看,馮氏很有可能是漢人)。
但馮太后的這一番作為引起拓跋弘的不滿,他雖然也喜好漢家文化,但其更偏向道家和佛家,跟馮太后推崇的孺佳尿不到一壺里去!而且身為拓跋鮮卑的傳人,安能全盤照搬漢家制度,豈非自取滅亡之道!
但馮太后大權在握,即便獻文帝拓跋弘貴為天子,也不能違背她的意志。拓跋弘一時進退維谷,思來想去,還真讓他想到了一個好辦法——
時年,年僅18歲的獻文帝拓跋弘居然自行退位,將皇位禪讓給年僅5歲的兒子拓跋宏(也不知道這爺倆的名字都是誰取的,或者古時兩字的發音不同),是為北魏孝文帝。而拓跋弘升任太上皇,跟太皇太后馮氏一同執掌朝政(之前拓跋弘就想禪位跟自己的叔叔拓跋子推,但為馮太后所阻,未能成功)!
18歲就禪位成為太上皇,拓跋弘當然不是想放棄手中的權利!他不但可以用太上皇的身份攝政,總攬一切政務,還能跟馮太后一樣在幕后操控朝局!拓跋弘在退位成為太上皇期間,屢次帶兵征討柔然(再替柔然默哀3秒鐘),每戰皆捷,逐漸在軍隊樹立威望。拓跋弘的這招以退為進,還真教馮太后亂了陣腳,一時沒了招架之功,眼看就要失勢。
可拓跋弘畢竟只是個年輕人,也沒有賢臣輔佐,再怎么雄才大略,都無法媲美已年過三旬,從一出生就浸淫在權謀爭斗之中的馮太后!拓跋弘怎么也想不到,棋手對弈,居然還能用棋局之外的一招——掀桌子!時年,適逢劉宋內亂,馮太后便以此為借口,詔太上皇、皇上一統前來商討對策。拓跋弘不疑有他,直接進宮拜謁太皇太后。
結果,甫一踏入大殿,就被宮衛所擒,軟禁于永安殿,于次日崩于殿內,死因成疑(到底不是親生的,下手就是狠!不過話說回來,就算是親生的,涉及到至高的權利的爭奪,親生的也得殺)。馮太后再次大權獨攬,成為北魏實質上的最高統治者。
此后,馮太后逐步鏟除朝廷內部的政敵,將朝政徹底掌握在自己手中。馮太后此人生性豪邁,又正值虎狼之年,豢養的面首竟多達數百人!獻文帝之所以對她不滿,也有這方面的原因在內。彼時的整個朝廷內外,不論內宮還是前朝,要害部門盡皆被其男寵所把持。
不過,好在馮太后是個合格的政客,沒有被情欲沖昏頭腦,一應軍政大事皆任用賢能處置。北魏的國力,在她統治的這段時間呈現出上升的勢頭,史稱“太和改制”!而年幼的孝文帝,也在馮太后的“悉心”教導之下,成功的被孺佳“洗了腦”。
但畢竟不是自己親生的,馮太后擔心年幼的拓跋宏長大后對自己不利,便有了廢帝的想法,結果為拓跋氏勛貴所阻,未能成功。可馮太后不死心,想盡辦法折磨拓跋宏,希望他自己放棄皇位——
寒冬臘月,將身著單衣的拓跋宏置于殿外;因小錯便使人將拓跋宏痛打一頓……此類事件不勝枚舉!可憐拓跋宏小小年紀,便以無父無母,身為天子之身,還要受這種屈辱折磨!但拓跋宏絕不是什么簡單角色,竟將這些屈辱全盤忍受下來,事后還能面不改色的侍奉太皇太后馮氏,絲毫沒有怨懟之詞(可見能成大事者,絕非常人)!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