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在法國地界生活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很久很久很久以前,這點是毋庸置疑的,在一些法國的博物館里面不乏早期原始人類的遺跡展示,有證據表明數百萬年前就有原始先民遷移到這片土地上安家,這段時期在西歐大地上玩耍的種族中有后來發展成人類的智人,也有智商較為低下的尼安德特人。
據說尼人雖然身強體壯但渾身都是毛病,而人類的先祖卻把持不住,將這些基因引入到人類社群,這些基因僅占2%左右,卻導致人們患上糖尿病、狼瘡、膽汁性肝硬化等大量可怕疾病,還有一系列健康問題,抑郁癥、過敏、皮膚損傷、血栓、尼古丁成癮、營養失衡、尿失禁、膀胱疼痛、尿道功能失常等應有盡有,從頭到腳,從肉體到精神全面覆蓋。這段史前愛戀真可謂一失足成千古恨。
不過也先別急著暗罵這些智人先祖禽獸不如,給子孫后代造成了困擾,事實上,由于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現代人類的生活方式以及生存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有些我們現在認為的劣質基因,在當時可能是救命神器,比如加強凝血的基因。在茹毛飲血的年代,為了口吃的就必須在野外狩獵,受傷流血如同家常便飯,誰的傷口能更快凝血誰就更有機會從傷病中恢復,否則便無力對抗野獸而一命嗚呼。但現代人類大都坐在辦公桌前辦公,本質上還是為了混口飯吃而努力,只是工作的方式變了,而這些凝血基因就容易造成血栓,帶來嚴重的心血管疾病。誰也想不到保命基因居然成了禍害。
后來,頭腦簡單、肌肉發達的尼人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在原始時期,更大的力氣雖然能帶來些許生存的優勢,但隨著智人慢慢掌握使用工具,成倍地放大了智商的威力,最終成為世界的主宰,這讓瘦弱的我特別高興,因為這可以作為佐證加強一個結論:聰明一點比強壯一點好。
智人慢慢發展到文明初顯的石器時代,接著是燦爛的青銅文明,但遠古文明的故事早就不可考,人們只能從一些壁畫、文物等蛛絲馬跡中腦補原始先民那段頗為艱難的歲月。這些部落文明時斷時續,并不能延續至今,而可以追溯的法國文明,乃至歐洲文明,或者說西方文明,就得追溯到遠古的古希臘文明,西方有諺語說“輝煌屬于希臘,偉大屬于羅馬”,如果對此沒啥概念的同學,可以做一點不是非常恰當但非常有助于理解的對比,古希臘時代就相當于中國的夏商周,古羅馬就相當于秦、漢王朝。講法國的歷史如果不講古希臘和古羅馬,就相當于講中國歷史不講夏商周,不講秦漢,總是有些缺陷和遺憾的。
總而言之,鑒于法國歷史是歐洲歷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本系列文章以歐洲歷史作為開篇,而要了解一個地方的歷史,就必須從這個地方的地理開始。關于地理環境對于人文的影響這里由于篇幅原因不加贅述。要想知道歐洲在哪里,首先要找到地中海在哪里。地中海是名副其實的海,其面積相當廣闊。了解地中海對掌握歐洲歷史非常重要,可以說在人們還沒掌握大洋航海技術之前,即沒有地理大開發之前,歐洲的歷史,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地中海的歷史,從古希臘文明、羅馬時代、中世紀,再到曙光出現的文藝復興,地中海都是歐洲的核心地帶,默默環視著周圍土地上的王朝興衰與愛恨情仇,因此我們先來一次簡單的環地中海旅行吧!
地中海與歐洲
地中海最西邊(左邊)叫直布羅陀海峽,看大圖你以為是西班牙和摩洛哥各伸出一只“腳”構成了這個海峽。
地中海左側
直布羅陀海峽
而繼續放大地圖來看的話就沒有摩洛哥啥事了,夾住海峽的土地分別屬于西班牙和英國,十七世紀的大英帝國號稱日不落帝國,是貨真價實的占地狂魔,帝國在殖民全球的時候順便拿這點險要關卡很合理吧,更有趣的是,你以為英帝國搶了摩洛哥的地盤?錯!上邊,也就是西班牙那邊伸出來的地方屬于英國,下面摩洛哥伸出那塊才屬于西班牙!英國人表示“對不起,我打的就是精銳,欺負小國這種事只有西班牙干得出來,我欺負的是西班牙!”,而西班牙屁股下這么重要的地方居然被英國人占領,著實憋屈,然而實力擺在這,無論是武力強攻,還是外交斡旋都無法奪回。
現代社會大家都講文明了,要懂得以德服人,那英國占領這塊地的道義何在?大英帝國在近幾個世紀才闊氣起來,所以肯定不能靠自古以來,于是英國很“雞賊”地說讓當地百姓投票決定要當哪國公民,這樣就可以體現“民主”的優越性,你看看這說的是人話嗎?首先這塊地已經被英國占了一段時間了,居民要么是英國移民,要么也接受英國文化熏陶多年,開口講的是英語,老倫敦腔了,更重要的是,大英國力比西班牙強的不是一點半點,怎么選大家都心里有數。總而言之,如果提到投票,你得更加警惕,而不是一味覺得這玩意最能體現所謂的“民主”。
所以說,大國博弈,只講利益,道理能講就講,不能講就強行講,當然前提是要有強大的實力作為后盾,這就是所謂的真理在射程范圍之內,據說這個直布羅陀半島上的山脈內部至今還有著這個星球上最為復雜的軍事設施之一。這才是英國人能夠長期把持之地的關鍵所在。
海峽左邊是寬廣的大西洋,右邊就是地中海了,地中海通過這個窄窄的海峽與大西洋直接聯通,這點非常關鍵,這是地中海之所以叫海的原因,否則就得改名叫地中湖了,氣勢上矮了一大截,都對不住它這么大的面積,當然,如果不直接連大西洋,它會不斷蒸發又沒有海水補充,水域面積遲早會萎縮,變成名副其實的地中湖。
西班牙與法國的交界
歐洲處于地中海的北邊,從直布羅陀開始順時針數,分別是伊比利亞半島,也就是當前葡萄牙和西班牙所在的地方。值得一提的是,直布羅陀是歐洲的后門,在公元八世紀左右,顯赫一時的阿拉伯帝國就是繞道非洲從這里進軍歐洲的,所以悲催的伊比利亞半島有很長一段時間是伊斯蘭教徒的天下,直到公元14世紀才被基督徒完全光復,西班牙尤其是南方有很多阿拉伯風格的遺留建筑,關注國際新聞的話就會發現很多中東土豪經常去西班牙度假,就是因為這是一塊頗有淵源的土地,在這里既能感受歐洲風情,又有阿拉伯韻味。
西班牙東北處橫亙著比利牛斯山脈,將西班牙和法國隔開。這座連綿的山脈也成了歐洲抵擋穆斯林的壁壘,當年橫掃伊比利亞半島的阿拉伯軍隊在翻山越嶺之后聲勢已弱,被法國貴族率軍錘了一頓,徹底打消繼續染指歐洲的念頭。繼續繞著地中海順時針走,法國東南方向是阿爾卑斯山脈,這片常年白雪皚皚的山脈也是法國與意大利的邊界所在,歐洲的最高峰勃朗峰就位于此,該峰法語名為Mont Blanc,就是白色山峰的意思,所以有時候法語還挺簡單直白的,但翻譯的人比較有文化。歐洲最有名的兩條山脈,比利牛斯和阿爾卑斯都驗證了一個道理:國界有時候是由地形決定的。越過山脈就到了那個像靴子一樣的亞平寧半島,當今意大利的所在地,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古羅馬帝國的龍興之地。
繼續向東就是巴爾干半島,該半島很大,半島北邊是一堆東歐國家,這里曾經由于民族問題,各大勢力形同水火,在一戰前是出了名的火藥桶,在二戰后追隨蘇聯老大哥站在社會主義的陣營中,在蘇聯解體后則獨立發展,值得一提的是東歐主體是歐洲三大民族之一的斯拉夫人,后來又細分為西斯拉夫(波蘭、捷克、斯洛伐克)、東斯拉夫(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南斯拉夫,其中位于巴爾干地區的南斯拉夫又細分為克羅地亞、塞爾維亞等。
公元1992年,足球強國南斯拉夫聯盟解體,分出一大堆國家,導致很多國家的國足世界排名接連下滑。巴爾干內部南邊左側突出來的那塊就是希臘半島,而希臘半島內部左邊有點藕斷絲連的半島是伯羅奔尼撒半島,曾經大名鼎鼎的斯巴達就是在這里稱霸,伯羅奔尼撒的右側是阿提卡半島,斯巴達的老對手雅典就在這里。希臘半島東邊那片屬于地中海的水域叫愛琴海(不是愛情海!愛琴是希臘神話中一位國王名字音譯,跟愛情沒有半毛錢關系),愛琴海北邊沿岸叫色雷斯地區,愛琴海東邊的土地叫小亞細亞(也就是小亞洲的意思),目前是土耳其的地盤,正如名字所指,這里已經是亞洲的地界了。
愛琴海流域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連接歐洲和小亞細亞、聯通地中海和黑海的海峽叫博斯普魯斯海峽,此乃歐洲的正大門,地理位置極其重要,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公元前660年左右古希臘人在此正式建城并取名拜占庭,再后來強盛的羅馬帝國東擴至此,俗話說步子邁的太大容易扯著襠,而羅馬帝國在巔峰時期,其疆域橫跨亞歐大陸,這就導致羅馬皇帝管控起來非常吃力。
你要是深入去了解古羅馬歷史就知道當羅馬皇帝絕對是一門苦差事,不僅殉職率高(各種暗殺、兵變、陣亡等非正常死亡),而業務上也是勞神費腦。于是在同一時期東半球的漢王朝皇帝整天費盡心思進行削藩集權的時候,羅馬的皇帝則想著怎么分權。一個叫戴克里先的羅馬皇帝就石破天驚地創造了副皇帝這職位,事實上,戴克里先不僅要雙倍的快樂,他還為每個皇帝準備一個接班皇帝,史稱四帝共治制,一個國家有四個合法的皇帝也算是古今中外獨一份了,副皇帝鎮守老家意大利,管西歐地塊,他則親自坐鎮東邊管東歐和西亞,眾所周知,共享權力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這制度為羅馬東西分裂埋下了伏筆。
公元四世紀左右,羅馬帝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君士坦大帝更看好東方的發展勢頭(新區產業配套明顯比老破小的舊區好太多),正式將都城從羅馬遷至拜占庭,改名君士坦丁堡,不過這位獨掌大權的皇帝并不能徹底廢除四帝共治制,他死后沒多久的公元395年東西羅馬正式分裂。東羅馬地處亞歐交界,多年來一直都是各方勢力的征服對象,矗立在博斯普魯斯海峽邊的君士坦丁堡更是屢屢遭到圍攻,在一次次的戰斗中鑄就了銅墻鐵壁,尤其是七世紀開始東邊伊斯蘭化的阿拉伯帝國興起之后,該城替歐洲的基督徒們抵擋住了穆斯林軍隊一波又一波的沖擊。
公元十世紀左右,在與異教徒的纏斗中體力不支的東羅馬向理論上的兄弟歐洲各國求救,羅馬教皇號召西歐百姓前往中東為基督教而戰,史稱十字軍東征。不過,出于一些匪夷所思的原因,固若金湯的君士坦丁堡反而被遠征的十字軍破了城,從此衰敗下去。
公元1453年,號稱千年不倒之城的君士坦丁堡淪陷于奧斯曼帝國,從此落入穆斯林之手,改名伊斯坦布爾。到了近現代,基督徒們牛逼了起來,以英國為首歐美帝國們在世界第一次大戰前后肢解了世仇奧斯曼帝國的廣闊疆域(網友們將當時的奧斯曼帝國稱之為中東的大清也不是沒有道理的),但伊斯坦布爾作為千年要鎮,一直牢牢掌控在繼承了奧斯曼帝國衣缽和縮水領土的土耳其共和國手中,并沒有因自古以來而變回希臘領土。隨著現代戰爭的發展,伊斯坦布爾的軍事地位有所下降,所以它雖然是土耳其最繁華的城市,但土耳其的首都卻是安卡拉。
最后提一下,盡管土耳其大部分身子都在亞洲,但它一直都有一個歐洲夢,熱衷于參加歐洲的飯局,比如土耳其足球隊參加的是歐洲杯,謝天謝地,否則中國國足要在亞洲爭奪世界杯名額的希望就更加渺茫了。土耳其做夢都想加入歐盟,但是一直不被搭理,只能當個觀察國,不過歐洲各國也不好直接拒絕,惹怒土耳其可不會有什么好果子吃,雖然歐洲當前實力碾壓土耳其,但是架不住土耳其所處的地理位置過于關鍵,掌握著博斯普魯斯海峽和伊斯坦布爾,土耳其就是歐洲名副其實的看門人,只要土耳其愿意放行,那么中東和北非的難民就能涌入歐洲,難民們坐小艇漂到歐洲已經讓各國渾身難受了,這種從陸路大規模的涌入可不是鬧著玩的。
拜占庭-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爾
地中海之旅就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