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觀點
孝文帝為兒子鋪平了道路,但結果并沒有用。
1
北魏孝文帝臨死前,把兩位馮氏皇后處理干凈。
目的在于肅清文明太后勢力,為兒子留下了一個干凈的江山。
孝文帝受文明太后壓制半生,雖然文明太后去世,仍給孝文帝后宮塞了四個侄女。
痛定思痛之下,孝文帝不愿意兒子再受女人束縛。
北魏女主們過于強悍,雖然設計出“子貴母死”這樣的制度,仍無法阻擋一代又一代女主的雄起。
宣武帝元恪是第一個頭頂上沒有女主陰影的皇帝。
孝文帝臨終前為他掃清了道路,還為他留下六位輔政大臣,起點可謂優越。
可惜,北魏皇帝沒了杰出女主襄助,就好像丟了靈魂一般,一代不如一代。
三十年就把一個強盛的帝國玩廢了。
2
北魏到孝文帝朝,完成了漢化改制,國力也達到巔峰。
孝文帝元宏去世前后的一段時間,南朝正是南齊內亂不休,梁武帝蕭衍取而代之的時期。
本來這對北魏帝國,是一次很好的機會。
孝文帝生命的最后兩年,遷都大計已定,漢化改革已成,他是銳意南征,希望一統天下的。
正在元宏南征過程中,齊明帝蕭鸞去世,開啟齊末亂局。
可惜元宏的身體已然支撐不住了,只好收兵北還。
元恪從洛陽趕到魯陽,見父親最后一面,在魯陽登基繼位。
把太子招至魯陽繼位,一是孝文帝已病入膏肓,行動不便。
二是孝文帝擔心太子被洛陽后宮的馮皇后挾持,所以干脆離開京城,生米煮成熟飯。
孝文帝臨終下了一道遺詔,讓輔政大臣元詳賜死了馮皇后。
孝文帝送了兒子最后一份禮物,離開人世。
宣武帝開局不錯。
南朝齊末亂局中,大將裴叔業投降北魏。
宣武帝趁此時機,在“六輔”的支持下,開啟了八年南征之路。
北魏連續擊敗齊、梁軍隊。
公元506年的洛口之戰,北魏大破梁軍,梁軍主將蕭宏丟盔棄甲,狼狽逃竄。
洛口之戰大勝,給了宣武帝以極大的信心。
他指示魏軍主帥元英,乘勝直擊,一統華夏。
“知大摧鯨寇,威振南海,江浦無塵,三楚卷壒,聲被荒隅,同軌斯始。公私慶慰,良副朕懷。便當乘威藉響,長驅吳會,翦拉遺燼,截彼東南也。”
北魏數十萬大軍,在元英、楊大眼的率領下,強攻鐘離,梁軍守將昌義之死守不退。
南梁韋睿、曹景宗率援軍到達,趁淮水暴漲之際,韋睿派水軍襲擊魏軍,另派火船借風勢縱火。
內外夾擊之下,魏軍全軍崩潰,死傷十余萬,被俘五萬。
從軍事上來看,這一時期北魏與南梁交手不斷,總體處于均勢。
內政方面,隨著北方大定,國力強盛,皇帝與貴族們也失去了進取之心,只一心爭權、撈錢、享受而已。
當初孝文帝留下的六位輔政大臣,以元詳、元禧的地位最為尊貴,他們都是宣武帝的親叔叔。
結果這兩人把持朝政,開始大肆賣官鬻爵,侵吞田地,中飽私囊。
上行下效之下,北魏吏治逐漸腐敗。
3
宣武帝元恪先后有三位皇后。
第一位是于皇后,北魏開國大將于栗磾的曾孫女,“累世貴盛”的勛貴家族。
于皇后的叔父于烈,在朝中統領禁軍,他堅決抵制元禧擅權、僭越之舉,其子于忠也常服侍于宣武帝身邊。
宣武帝年齡日長,早已不滿于叔叔們的擅權和貪墨。
于是依托于烈父子的力量,利用祭祀之機,奪回了朝廷的權力。
元禧心內不平,意圖謀反,事泄,于烈父子協助宣武帝,鎮壓了元禧謀反,誅殺元禧。
于烈立了大功,為了鞏固于家的權勢,他推薦侄女于氏入后宮為貴人,時年十四歲,甚見寵愛。
但于烈推薦完侄女,自己卻得病而死,這對于家來說是個重大打擊。
雖然不久之后于氏被封為皇后,于忠也受到宣武帝重用,但仍不免于受到權臣元詳的排擠。
北魏后宮的女人們都不是小白兔,于皇后雖然根基未穩,但也開始了積極運作。
她攛掇宣武帝,將自己的妹妹嫁給了宣武帝的弟弟,京兆王元愉。
但元愉另有相好的女人,已經生了兒子,把于夫人晾在一邊。
于皇后憤然出手,把元愉相好的李氏騙進宮,直接囚禁在宮里的尼姑庵里,當了尼姑。
然后把李氏之子塞給妹妹撫養。
正在于皇后大展拳腳之際,另一個外戚家族開始崛起。
宣武帝的舅舅高肇,得到宣武帝的信任,開始掌握權力。
宣武帝母親高氏,當年被馮皇后害死,沒能親眼見到兒子登基。
宣武帝壓制宗室、掌握權力之后,開始任用舅舅高肇,晉升尚書令,總攬行政大權。
此時,朝廷之中形成宣武帝坐鎮皇位,母系外戚高肇,妻系外戚于勁,宗室元詳三足鼎立之勢。
高肇頗有政治手腕,他掌權之后,立即構陷北海王元詳,宣武帝正中下懷,賜死了元詳。
同時,將宗室諸王嚴加監督,形同囚禁。
元詳貪腐張狂,不亞于元禧,自有取死之道。
但宣武帝利用舅舅高肇的協助,一舉翦除了宗室力量,也可見高肇的手段。
高肇也和于烈的思路一樣,立大功后也把侄女高氏推進宮中,做了宣武帝的貴人。
兩個女人,于皇后與高貴人,在后宮之中就展開了激烈爭奪。
一般后宮女人爭寵,最核心的比拼就是比誰先生兒子,母以子貴,如果兒子被立為太子,那大局定矣。
但北魏后宮大不同,都不愿意生兒子,至少不能生下長子,否則“子貴母死”。
于皇后十四歲妙齡進宮,活活憋了五年才生了兒子元昌,那時候也沒有避孕措施,真是難為姑娘了。
于皇后沒憋住生下了兒子,這回給了高肇、高貴人以口實。
第二年,于皇后暴崩,半年以后,皇子元昌暴斃。
根據史書記載,雖然宮闈隱秘,詳情無法為外人所知,但當時的輿論,都認為皇后、皇子的死,與高肇和高貴人脫不了干系。
但高貴人的處境,其實和于皇后也差不多,她也沒憋住,生了一個皇子和一個女兒。
但她的兒子“早夭”,死亡原因不詳,所以她安然無恙。
“子貴母死”的白色恐怖下,后宮女人命運的確悲慘,當時也沒法避孕,生了兒子以后就得比誰心狠。
下得去手的,就可以活下來,下不去手的,就得去死。
高貴人的兒子怎么死的,細思極恐。
于皇后死了,九個月后,高貴人被冊立為皇后。
高皇后史稱“悍忌”,她自己不敢生兒子,也不讓其他嬪妃進御,她也怕別的女人生下兒子自己失寵。
當然,我們不能苛責一個后宮的女人,要怪就怪那個滅絕人性的“子貴母死”之制。
有句老話,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正當于氏與高氏爭得不可開交之際,黃雀來了。
我們下篇再見。
- end -
最好的支持是在看和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