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觀點
楊堅的皇后獨孤伽羅,完美繼承了大女主的精神,是一位極具魄力和膽識的女子。
1
隋文帝楊堅,臥薪嘗膽,建立了隋朝。
隋帝國經歷二十年勵精圖治的開皇之治,公元600年,隋文帝將年號改為仁壽。
這兩個年號起的都頗具深意,“開皇”自然是開啟皇權之路的意思。
隋文帝晚年改年號為仁壽,欲施仁政。
寓意給自己祈福祈壽,也給帝國、子孫祈福祈壽。
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隋文帝之所以起了仁政之心,是因為他審視到了自己的不仁,同時經歷了一場痛徹心扉的子孫傾軋變故。
據有諷刺意味的是,仁壽二字,對于隋帝國,對于楊氏皇族來說,都顯得十分遙不可及。
我們換一個視角,從頗具傳奇色彩的女主獨孤伽羅,也就是隋文帝皇后的角度,慢慢走進一代雄主楊堅的后宮和楊氏皇族。
2
少女時期的獨孤伽羅,既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
不幸在于年少的時候遭遇家族變故,家道中落。
幸運在于嫁給了楊堅,保全了性命,同時擁有極高質量的愛情和婚姻。
獨孤伽羅也沒有辜負這份幸運,一口氣給楊堅生下五個兒子和五個女兒。
這個數字的厲害之處在于,孩子數量超過了歷史上的瑪麗蘇女王——漢光武帝劉秀的摯愛陰麗華,十比九,你贏了。
劉秀還有另一個女人郭圣通生了六個子女,楊堅一生只有一個獨孤伽羅,只有這十個子女,你雙贏。
鮮卑族一直有母系遺風,婦人主持門戶的理念深入人心,所以從北魏開始,大女主們頻頻現身,一個賽一個的強悍。
獨孤伽羅秉承了鮮卑大女主們的精神傳承,不僅僅為丈夫生兒育女,還主動幫助丈夫一步一步成就霸業。
獨孤伽羅的母親,來自漢族高門清河崔氏,所以獨孤伽羅也是胡漢交融的結晶。
既有鮮卑女子的英武獨立,又有漢族女子的文化修養。
難怪獨孤伽羅能成為楊堅崛起的最堅強后盾,同時也一生受到丈夫的寵愛和尊重。
楊堅遭遇危機,被女婿宇文赟密謀除掉之時,獨孤伽羅以岳母身份,闖宮叩頭泣血,危機中救下丈夫和女兒。
楊堅打算篡奪皇位這樣的大事,也只與獨孤伽羅商議,靠妻子一錘定音。
可見獨孤伽羅巾幗不讓須眉之魄力。
楊堅登基為帝,獨孤伽羅晉位皇后,從上朝到下朝,同起同居,夫妻形影不離。
隋文帝經常會就政事與皇后商議,并尊重皇后意見,宮中也將帝后尊為“二圣”。
獨孤皇后對隋文帝開創的“開皇之治”功不可沒。
楊堅對于獨孤皇后,也沒有辜負當初愛的誓言。
在獨孤皇后生前,楊堅幾乎沒有寵幸過別的女人,只愛獨孤伽羅一人。
要知道,獨孤伽羅十四歲嫁給楊堅,五十九歲去世,相守四十五年。
將近半個世紀,能保持一夫一妻的婚姻狀態,對于貴為帝王的男人來說,那是相當苛刻了。
但剛才說“幾乎”沒有,就是還有。
史書記載,當年平定尉遲迥叛亂之后,尉遲迥的孫女被沒入掖庭。
尉遲姑娘年輕美貌,有一次楊堅還是沒忍住臨幸了她,結果獨孤皇后妒火中燒,暗中殺死了她。
楊堅氣得直接離宮出走,自己騎馬跑入后山二十余里。
最后是兩位重臣高颎、楊素找到了皇帝,好說歹說才勸回來。
獨孤皇后也覺得過分了,哭著謝罪,加上重臣們擺酒宴勸解帝后,才和好如初。
尉遲氏是史書記載楊堅唯一一次“出軌”的案例,但獨孤皇后有“性尤妒忌”的史評,似乎一次案例并不能支撐。
因此楊堅離家出走之后,未必就能老老實實保持自律二十年,偶爾偷個腥也很難說。
但總的來說,楊堅絕對算是對獨孤伽羅此生不渝了。
中國古代能保持“一夫一妻”制的帝后,除了楊堅夫婦,就是八百多年之后的明孝宗朱佑樘和張皇后夫婦了,堪稱千年一遇。
明孝宗比隋文帝更純粹一些,沒有任何“小事故”,但明孝宗三十六歲就死了,夫妻相守也就二十多年。
隋文帝則守了四十多年。
這多二十多年,審美也是夠疲勞的。
3
隋文帝楊堅如此忠于誓言,五個兒子都是獨孤皇后所生。
所以儲君問題,比一般帝王要來的簡單。
對此楊堅也不無得意的向群臣炫耀道:“前世皇王,溺于嬖幸,廢立之所由生。朕傍無姬侍,五子同母,可謂真兄弟也。豈若前代多諸內寵,孽子忿諍,為亡國之道邪!”
楊堅說這番話時,腰桿是很硬的,確實他一個庶子都沒有。
他也完全相信他能布成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之局。
但諷刺的是,就算都是“真兄弟”,后面其傾軋之慘烈也絲毫不亞于“假兄弟”。
乃至很快就“廢立由生”,進而面臨“亡國之道”,恐怕是楊堅夫婦始料未及的。
前面對于獨孤伽羅的介紹,我們也能看到這是一個控制欲極強的女強人。
在選擇儲君的權力使用上,絲毫不會亞于丈夫楊堅,因此這也埋下了個不大不小的隱患。
皇太子楊勇,是楊堅夫婦的長子,在楊堅登基之后,很快被立為皇太子。
楊勇史稱“頗好學,性寬仁和厚,率意任情”,是個不錯的孩子。
唯一的缺點呢,就是貪圖享樂一些。
按說既然是天下頭號“富二代”,奢侈一下,享受一下,只要不是太過分,也算不上什么特別的罪過。
可惜的是他遇到一對奇特的父母和一個奇特的弟弟。
我們下篇再見。
- end -
最好的支持是在看和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