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觀點
楊廣是杰出的表演藝術家,一直演戲到父母去世。
1
楊堅一生雖然只愛獨孤伽羅,沒有跟其他女人生下過兒子,但奪嫡的慘烈程度不亞于歷史上任何一朝。
太子楊勇性格寬仁,弟弟楊廣城府很深,奪嫡的序幕徐徐拉開。
楊堅和獨孤伽羅,都是經歷了人生大起大落的人,不僅自己躬行節儉,對于兒女們的要求也非常嚴格。
太子楊勇雖然貪圖享受了一些,但也算不上過分。
這對于二代出身的楊勇,也非常正常。
另外就是楊勇有一些姬妾,他特別寵愛一位姓云的小妾,反而對正妻元氏有所冷落。
奈何攤上母親是頭號大女主獨孤伽羅,除了對老公嚴防死守,還痛恨天底下一切花花腸子的男人,包括自己的兒子。
所以獨孤伽羅屢次責罵太子,但太子仍然沒有改進。
與此同時,年輕的表演藝術家楊廣,在一旁煽風點火。
他深知父母所好,投其所好。
他也有姬妾,但他從來不寵幸任何一個妾氏,只與正妻蕭妃敦倫。
難得的是,他能一直演到三十六歲,直到父皇去世,才露出狐貍尾巴。
兩相對比之下,慢慢的楊堅夫婦,心里就傾向于這個二兒子了。
為什么說楊廣是表演藝術家呢,因為日后楊廣登上帝位,立馬變得殘暴荒淫。
楊堅夫婦心中偏向二兒子楊廣,但太子楊勇也無明顯過錯,尚不足以達到廢黜太子的地步。
楊廣雖然可以通過演技來贏得父母的偏心,但也還沒有找到一擊必殺的契機。
因此,這一對兄弟的爭奪,就演化成水面上風平浪靜,水面下波濤洶涌的微妙局面。
儲位之爭,歷來是封建王朝權力斗爭核心中的核心。
在開皇年間儲位之爭非常微妙的局面之下,按照慣例,朝中重臣們,也該裹挾進來了。
2
隋文帝楊堅手下,可謂人才濟濟,但其中最重要的兩位,自然是高颎和楊素。
此二人都堪稱國士無雙,在楊堅建立帝業和一統天下的過程中,功勛卓著。
從能力上說,兩人不相上下,高颎更偏政治一些,楊素更偏軍事一些。
但在品德操守上,兩人則相差甚遠。
高颎是直臣,是君子,在建功立業的同時,恪守為人之道、為臣之道。
楊素是奸雄,是小人,為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
再介紹一下背景。高颎是第一重臣,楊素是第二重臣,同時高颎與太子楊勇又是兒女親家。
所以,太子楊勇自然依靠高颎,晉王楊廣就依靠楊素,結成兩黨,分庭抗禮。
太子黨自然是君子黨,晉王黨則是小人黨。
看多了歷史,到這里兩黨誰勝誰負,其實已經可以大致猜出結果了。
正好我們用這個案例,來探究一下,為何君子總是打不過小人。
先看君子黨,硬實力和明權力,都占上風。
楊勇是名正言順的太子,高颎是首席丞相的尚書左仆射,內外朝都占據二圣之下,萬人之上的權位。
但天時地利人和,太子黨對保住儲位,做了哪些努力呢?
沒有。
頂多是隋文帝楊堅暗示高颎想廢長立幼時,高颎堅決表態不同意而已。
從太子妃去世,到楊勇被廢黜,近十年時間,隋文帝夫婦心中存了廢立之心也已多年。
但有足夠長的時間,卻完全看不出他們有聯絡謀劃之實際行動。
所以只能說他們是同一立場,都不能稱為一黨。
再插播一個小知識點。
“黨”這個字,現在看來很神圣,但我國古代,“黨”這個字是妥妥的貶義。
繁體字“黨”,部首從黑,所以結黨、朋黨,都是勾結營私的黑點,朝廷之大忌。
君子坦蕩蕩,心理一般是比較排斥被劃為朋黨的。
3
再看小人黨。
硬實力和明權力都占下風,那就搞軟實力吧。
楊廣正在為奪嫡而苦尋機會之時,親信宇文述獻策,主動結交朝中重臣楊素。
楊素也不甘總被高颎壓一頭,可謂一拍即合。
小人結了黨,那就真是朋黨,要狼狽為奸,出嘴咬人的。
楊廣主要是憑高超演技,主攻點是親媽獨孤伽羅。
雖然獨孤伽羅是一代女杰,但親媽碰上嘴甜的兒子,基本是沒有什么抵抗力的。
加上長子楊勇有點犯個性,獨孤伽羅的立場就逐漸倒向楊廣了。
尤其是太子楊勇的正妻元妃,因遭受冷落抑郁而終,這下可碰觸了獨孤伽羅最敏感的神經。
楊廣趁熱打鐵,一邊表現的自己獨愛正妻蕭妃,別的姬妾正眼都不看,另一邊在母親面前添油加醋,痛心疾首,為了嫂子去世大呼不平。
獨孤伽羅畢竟是女人,比較感性,情感上傾向于二兒子,就自己也成為晉王黨一員了。
贏得了母親的支持,晉王黨算贏了一半,但最后一擊,就得楊素出馬了。
皇帝楊堅是男人,考慮的會更理性一些,贏得皇帝支持,楊素的手段就是陰謀。
大進讒言,誣陷楊勇,誣陷高颎,暗箭齊發。
有些時候是楊素親自出手,有時是暗中攛掇楊廣和獨孤皇后出面。
高颎的失寵是緣于一件私事。
高颎晚年夫人去世,獨孤皇后建議皇帝賜婚。
高颎流淚拒絕,不愿意晚年再續弦,但此時恰好高颎的小妾生了個兒子。
這本來是個很正常的事,但獨孤皇后借機進讒言,說高颎心存狡詐,不愿接受皇帝賜婚,是為了小妾,有意欺君。
結果引出楊堅猜忌之心,疏遠了高颎。
就在讒言誣陷的各種打擊之下,隋文帝楊堅終于下決心,罷黜了高颎的官職,廢黜了楊勇的太子之位。
公元600年,晉王楊廣被立為皇太子。
楊素也如愿以償,接替高颎的尚書左仆射,成為首席宰相,晉王黨大獲全勝。
之所以君子總會敗給小人,我們不想簡單進行道德譴責。
至少可以看出,小人更加努力,找到關鍵,抓住不放,不達目的,絕不干休。
皇帝之猜忌,皇后之心病,都成為小人重點公關的目標,成效斐然。
君子呢,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謀。
但是為達目標,難道全憑一身正氣嗎?
我們是說過,推崇陽謀,鄙視陰謀。
但陽謀乃天時地利人和的結合,可遇不可求。
如果時機不對,寧可束手就擒,這君子也太迂腐了。
太子楊勇被廢后,心中覺得冤屈,屢屢求見父皇,都被楊廣暗中擋住。
這位君子只好爬到宮外樹上,大聲呼喊,希望父親可以見他一面。
楊素趁機向隋文帝進讒言,說楊勇已經瘋了。
隋文帝又聽信了讒言,至死也沒再見這個兒子。
野心家楊廣終于奪得了太子之位,他將如何開始后半段的表演。
我們下篇再見。
- end -
最好的支持是在看和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