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仙芝,高句麗人,幼時隨父入唐,后成為唐朝中期名將。
小勃律國(今克什米爾西北部)一直是唐朝的屬國之一。后來,吐蕃贊普的姐姐嫁給小勃律王,小勃律就此歸順吐蕃。吐蕃對西域的進攻路線主要是吐谷渾道(東線)和昆侖道(中線),然而這二條戰略要道均被大唐封堵,無奈之下,吐蕃只好繞道至帕米爾高原,以避開唐軍防守嚴密的控制區,再借道小勃律國進入西域,從而控制西北各國,因此,“西北二十余國皆臣吐蕃”,各國中斷了對大唐的朝貢。西域小國“墻頭草”立場使大唐帝國深感危機,大唐君臣一致認為急需一場大勝來“殺雞儆猴”。
公元747年,唐玄宗命安西副都護高仙芝率騎兵一萬討伐吐蕃。高仙芝首先要攻取的是吐蕃占據的連云堡。吐蕃在連云堡駐軍一千人,在城南駐軍有九千人。高仙芝采取聲東擊西之計,其兵分三路,二路佯攻以吸引敵軍,另外一路由李嗣業率領,其部下均持陌刀從險峻處攀巖而上,由于出其不意,唐軍大破吐蕃軍,此役殺敵五千。
之后,高仙芝留下三千人留守連云堡,其親率大軍繼續向前攻擊,行軍到達坦駒嶺,這里海拔五千米,要翻過險峻的山峰才能到達阿弩越城。高仙芝怕將士們不肯走,就派人假裝為阿弩越人來迎接唐軍。果然,當假裝的阿弩越人盛情迎接時,將士們才跟著上山又下山。好一個示假隱真之計。到達阿弩越城,當地人都嚇得逃入山谷。于是,高仙芝命人拿出隨軍的絲綢等物品,傳話說是大唐王朝賞賜給當地首領的。諸首領受到誘惑才紛紛出來,卻被唐軍一一控制。高仙芝掌握到依附于吐蕃的五六個首領后,果斷將其斬首。為防吐蕃軍隊的增援,高將軍命令手下砍斷距阿弩越城60里的過河藤橋,當吐蕃援軍趕到對岸時,只能望河興嘆。在內、外無助的情況下,小勃律王和吐蕃公主向高仙芝投降。平定小勃律,大唐順勢在這里設置專門的歸仁軍,駐兵達三千人。
史載,多達72個小國在聽聞小勃律被滅的消息后都深感恐懼,紛紛遣使納貢,重新歸附大唐帝國,中亞西北各國同唐朝往來又變得通暢了。
>>圖片來自于網絡,與文字無關;文字由艾親搜集、編輯、整理;如有侵權,敬請聯系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