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景帝劉啟(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漢文帝劉恒之子,是西漢王朝的第四位皇帝。在位期間繼續推行與民休憩、輕徭薄賦的政策,使社會經濟得到進一步恢復和發展。為加強中央集權,采納晁錯建議實行削藩,平定了吳楚七國之亂。后世史家將其和文帝統治時期合稱“文景之治”。
漢景帝 劉啟
一 早年經歷
漢景帝劉啟,漢惠帝七年(公元前188年)出生于代地中都(今山西平遙),母親是竇氏。
劉啟出生時,父親劉恒在代國為代王。劉啟本不是長子,劉恒與代王后生有四子,劉恒即位之前代王后與四子便已去世。劉恒稱帝時,9歲的劉啟當上了太子,母親竇氏被立為皇后。文帝又先后任命張相如和石奮為太子太傅,作為帝師。
他在整個青年時期,并沒有什么值得稱道的地方。就是一個典型的紈绔子弟。有一次,吳王劉濞的太子劉賢入京,陪伴劉啟喝酒下棋。劉賢個性剽悍,平時又很驕奢,與劉啟博弈時,為棋路相爭,態度不恭,結果二人發生爭執,劉啟操起棋盤砸過去,竟然把對方砸死了。劉濞是高祖劉邦的侄子,他的父親劉仲是劉邦的二哥。 文帝劉恒見出了這樣大的事,趕緊向劉濞賠禮道歉,并派人將其遺體送回吳國埋葬。劉濞不敢向文帝追究責任,但對劉啟懷恨在心。
影視劇劇照
文帝見太子不成器,經常訓斥,卻并不見效,對他很是失望。沒想到劉啟后來還真的浪子回頭了,變得端莊穩重。
公元前157年,文帝病逝,31歲的劉啟即位,就是漢景帝。
二 削藩平亂
劉啟繼位后,雖然西漢從整體上來看經濟繁榮,百姓安樂。但王朝內部潛伏著很多危機,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藩國的勢力太大,已經“尾大不掉”,嚴重威脅到中央皇權的穩固。
高祖劉邦立國后,為了“屏藩漢室”,他鏟除異性諸侯,大封同姓諸侯王。宗室子弟不僅擁有封地、人口和軍隊,還有權在封地設立官署,是名副其實的獨立“小朝廷”。經過幾代人的發展,這些同姓王侯實力越來越大,野心也與日俱增。
晁錯博學多才,是個很有見識的人。劉啟先提拔晁錯擔任內史,然后又升晁錯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
在諸位手握重兵的諸侯王中,吳王劉濞勢力最大。他原本就有野心,劉濞已經暗中準備了三十來年,他私自鑄錢,又煮鹽販賣,為了積蓄力量,他還招納逃犯,謀反之心越來越顯露出來。
劉啟聽從了晁錯的建議,先削奪了吳國的會稽和豫章兩郡。劉濞見朝廷開始動手,不愿束手就擒,在公元前154年,聯合七個諸侯王打著誅殺晁錯、安定國家的旗號反叛作亂。史稱“七國之亂”。
七國來勢洶洶,劉啟慌了手腳,這時與晁錯有過節的大臣袁盎趁機進言,建議殺了晁錯,以平息叛亂。劉啟只好忍痛殺了晁錯,然后派人招降吳王等人。
誰知諸侯王們根本不買帳,劉濞甚至放出狂言:“你這乳臭未干的小兒,有何資格向我下詔?”劉啟對殺了晁錯后悔不已,遂決定不再妥協。
劉啟派太尉周亞夫(周勃之子)帶領三十六個將軍去攻打領頭的吳國、楚國;派曲周侯酈寄攻打趙國;派將軍欒布攻打齊國;派大將軍竇嬰屯兵滎陽,監視齊國、趙國的軍隊。
周亞夫采用截斷叛軍糧道然后堅守不出的戰略,結果僅用3個月,就徹底擊潰了叛軍。“七國之亂”平定之后,劉啟趁機將各諸侯王國的權利收回中央,又大量裁撤諸侯國的官吏數量。諸侯王不再有行政權和司法特權。諸侯王的割據問題得以徹底解決。
三 發展經濟
劉啟穩定了政權之后,就開始集中精力治國。他繼續奉行文帝休養生息、發展生產的方針,并采取了一些很有效的改良措施。他將賦稅從“十五稅一”進一步減為“三十稅一”;他還取消了禁遷令,鼓勵百姓遷徙到土地肥沃、人煙稀少的地方拓荒。
劉啟對百姓的體恤還體現在法律上,他不僅進一步減輕刑罰,還強調司法公正平等,這在森嚴的封建社會是很難得的。他還多次大赦天下,百姓都稱頌他是個仁君。
在外交上,景帝也繼續采用前幾代皇帝的和親政策,雖然匈奴還是時有掠奪,但總體上還是平穩了幾十年。
劉啟的寬仁還體現在思想文化上,他采取兼容并蓄的方針,放寬對所有學說的限制,這樣各家爭鳴的局面重新出現,學術氣氛空前濃厚,儒家學說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為后來漢武帝“獨尊儒術”進一步奠定了基礎。
四 立太子立后風波
七國之亂前夕,劉啟之弟梁王劉武來朝,劉啟酒后戲言:“千秋萬歲后傳于王。”梁王辭謝,仗著竇太后的支持,對皇位有覬覦之心。
七國之亂平息后,劉啟卻于公元前153年四月,立皇長子劉榮為皇太子。梁王劉武非常不高興,畢竟平叛七國之亂時,他堅定地站在哥哥一邊,還立下大功。不知劉啟對弟弟有沒有一絲歉意。
劉啟的姐姐館陶公主劉嫖希望自己的女兒阿嬌能成為皇后,就想把女兒嫁給尚未婚配的太子劉榮(現在的觀點叫亂倫)。不料劉榮生母栗姬因厭惡館陶公主屢次給劉啟進獻美女,從而拒絕了這樁婚事。
劉嫖十分惱火,于是為女兒和膠東王劉徹(劉啟和王娡之子)訂了婚事(“金屋藏嬌”的典故來源于這段故事,現在的觀點他們也是亂倫)。
館陶公主還原像
此后,劉嫖時不時在弟弟劉啟面前說栗姬的壞話,稱贊劉徹聰明懂事。劉啟也認為劉徹德才兼備,所以對他格外寵愛。
有一次,長公主劉嫖和劉啟說,栗姬經常讓宮女們在背后用巫術詛咒唾罵皇帝喜愛的妃子。劉啟聽后,對栗姬生出厭惡之心,但是因為以往和栗姬感情深厚,仍舊存有善念。后來,劉啟生病時曾試探栗姬,說:“我百歲之后,你要善待其他妃子和她們的兒子啊。”栗姬當時懷有憤恨之心,不但沒有答應劉啟,反而口出惡言,劉啟對栗姬徹底失望。
立太子兩年后,即公元前151年九月,劉啟廢黜皇后薄皇后和太子劉榮。前元七年(公元前150年)四月,王娡被立為皇后,王娡的兒子膠東王劉徹被立為太子。
竇太后(影視劇劇照)
劉榮被廢時,竇太后又想趁機立梁王為太子,但被大臣袁盎等人阻止。梁王懷恨在心,派人殺了袁盎等人。
景帝對梁王的不滿達到極點,但竇太后一直非常喜歡梁王劉武這個小兒子,加上梁王自己請罪,景帝就放棄了對梁王的處置。
五 因病去世
劉啟很節省,在位時他極少興建宮殿樓閣。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正月,劉啟患病,病勢越來越重,他自知不行了,于是病中為太子劉徹主持了加冠(成年禮)典禮。
不久,劉啟病死于長安未央宮,享年47歲。葬于陽陵。謚號“孝景皇帝”。太子劉徹即皇帝位,是為一代明帝——漢武大帝。
漢景帝一生寬仁,就在臨終前,還做了兩件好事:一是散盡私財,除了后妃、貴戚和大臣,平頭百姓都得到了他的賞賜;二是遣散宮女,服侍他的所有宮女都帶著充足的安家費回了鄉。景帝的仁德確實細致入微,他也由此贏得了天下百姓的敬仰。他與父親文帝一起開創的“文景之治”也永載史冊。
本作品圖文無侵權意圖,如有雷同,告知刪除。感謝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