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娥從賣藝的孤女,到開創大宋皇朝女主臨朝先河的皇后,在中國歷代后妃中,是一個極具傳奇色彩的人物。同時,劉娥也是頗有作為的一代女主,她的最終目標就是向中國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學習。
史書記載:“章獻明肅皇太后保護圣躬,綱紀四方,進賢退奸,鎮撫中外,于趙氏實有大功”。
《宋史》記載:當天圣、明道間,天子富于春秋,母后稱制,而內外肅然,紀綱具舉。
章獻明肅皇后劉娥畫像
《宋真宗后坐像軸》絹本、設色,縱五尺六寸,橫三尺七寸,畫坐像高四尺六寸。面罩絳紗,九龍花釵冠,兩博鬢,翟衣,帶綬,環佩。
宋真宗劉皇后的鳳冠尤為特別,其前部特別高聳,一著廣袖華服婦女獨立于冠頂,下排列眾女儀仗。裝飾的珍珠大為減少,耳邊及胸前領口的珍珠消失,僅余冠邊一圈,臉上不見珠鈿。
在宋朝皇后坐像中,其他幾位皇后的坐具皆為無扶手的靠背椅,而真宗皇后的坐具為有扶手的寶座,而且搭腦及扶手皆飾有龍頭,這也再一次彰顯出了劉娥至尊的地位。
北宋劉太后身為至尊,處于萬人之上,她最后又為什么沒能稱帝,成為女皇“武則天”第二?劉娥一輩子為什么最糾結?中國第二個敢于穿皇帝龍袍祭天的女性,她最終的人生結局又會如何?一輩子都在模仿女皇武則天的劉娥都得到了什么?北宋第一位攝政的皇太后都有哪些歷史功績?劉娥的一生有哪些幸運,又有哪些不幸?面對養母與生母,宋仁宗會做出怎樣的抉擇?
女皇“武則天”的翻版
北宋第一位攝政的皇太后
章獻明肅皇后——劉娥(享年65歲)
劉娥畫像
劉娥,宋太祖開寶元年公元968年出生在益州華陽(今四川成都人),祖籍太原,她是宋真宗趙恒的第三任皇后,北宋王朝第一位攝政的皇太后。
劉娥機敏聰慧、通曉史書,頗具政治才干,她本來是蜀地孤女,之后跟隨第一任丈夫來到京師,在她十五歲的時候進入三皇子趙恒(宋真宗)的襄王府與趙恒發生了一場一見鐘情,驚天動地的愛情故事,正是這次相遇,讓劉娥的人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讓她得以在青史留名,擁有了一席之地。
蜀地孤女劉娥的悲慘身世
從藝人到皇后的真愛轉變
劉娥的祖籍是太原,她的祖父劉延慶在五代十國的后晉、后漢時任右驍衛大將軍,父親劉通是宋太祖趙匡胤時期的虎捷都指揮使,領嘉州(今四川樂山)刺史,因此他們舉家遷至成都華陽居住。
在劉娥剛出生后不久,她的父母親就不幸雙亡,還在襁褓中的劉娥從此成為了孤女,寄養在母親龐氏的娘家,開始了寄人籬下的生活。
在親戚的介紹下,劉娥很小的時候就嫁給了蜀地一個叫龔美的銀匠,成為了她的妻子,之后丈夫龔美帶著妻子劉娥離開了蜀地,一起來到了北宋的京師東京汴梁謀求生計。
在京師,龔美因為生計艱難,打算將妻子劉娥賣掉,再娶他人。當時的皇三子趙恒當時還未婚配,聽說蜀女才貌雙全,便讓隨從去暗暗物色一名。
此時的劉娥還在跟隨著第一任丈夫拋頭露面擊鼗掙錢,自有美名在外,為趙恒的隨從們所知,龔美得知是王府選姬,不愿放棄,改稱是劉氏的表哥,讓劉氏入王府。當時是韓王趙恒(宋真宗,時名趙元休)的指揮使張耆將劉娥推薦給趙恒認識的。
于是,在朋友們的安排下年僅15歲的劉娥與皇子趙恒初會,進入了襄王府。趙恒與劉娥同為公元968年出生的,趙恒在17歲的時候才被封為韓王,端拱元年公元988年,20歲的趙恒才被封為襄王。
宋太宗棒打鴛鴦驅逐歌女劉娥
劉娥與趙恒做了十五年的“地下情人”
宋真宗趙恒與劉娥
劉娥天生麗質,聰明伶俐,又與趙恒年貌相當,很快兩人就如膠似漆。也許是命中注定的安排,趙恒一見到劉娥就十分歡喜,對她一見鐘情了。
由于劉娥是一位歌女,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有才藝的美女,她不但歌聲婉轉動聽,還善于播鼗(一種類似撥浪鼓的樂器)會說鼓兒詞,靠著這個謀生的技能,她成功的打動了皇子趙恒的心,從此趙恒和劉娥墜入了愛河。
父親宋太宗見三皇子趙恒憔悴消瘦,就問趙恒的乳母,皇子身邊有何人?趙恒的乳母秦國夫人本來就看不起劉娥的卑微出身,認為是劉娥故意勾引趙恒走上邪路,勸趙恒趕跑劉娥沒有成功,乳母就把劉娥入府的情況都說給了太宗皇帝。宋太宗聞聽皇子與出身微賤且來歷不明的民間女子廝混在一起后大怒,一道圣旨下來,強行命令驅逐劉娥出京,兩人被迫分離。
不久,宋太宗就為趙恒賜婚,新娘是忠武軍節度潘美的第八個女兒,就這樣十六歲的潘氏受封為莒國夫人,成為了趙恒的王妃。
然而,趙恒雖迫于皇命把愛人劉娥送出了王府,卻不愿意真的離開劉娥身邊。于是,他把劉娥偷偷藏在王宮指揮使張耆的家里,兩人不時私會,張耆見劉娥是皇子極愛的女人,侍奉劉娥也是謹慎小心,就這樣兩個人偷偷摸摸過了十五年的時間。
宋真宗的后宮嬪妃
劉娥初封為四品美人,晉升為劉德妃
劉娥畫像
至道三年公元997年三月,宋太宗趙光義駕崩,享年59歲。遺詔傳位于太子趙恒承繼大統,即為“宋真宗”。宋真宗趙恒繼承大統以后就再也不用與愛人劉娥偷偷來往了。這一對有情人也算是守得云開見月明了。
當年趙恒奉命娶的王妃潘氏,在他們婚后六年就去世了,死時年僅二十二歲,無子。在王妃潘氏去世兩年后,宋太宗又將17歲的郭氏賜婚給趙恒為妻,郭氏是宣徽南院使郭守文的次女,初封為魯國夫人,后晉封為秦國夫人。趙恒即位后,冊立郭氏為皇后,六月追封潘氏為莊懷皇后。
雖然是后宮三千佳麗,宋真宗趙恒卻并沒有忘記劉娥,他很快就把情人劉娥接入宮中。由于此時后宮里已經有了郭皇后和其他一眾嬪妃,為了避免麻煩剛入宮的劉娥并沒有任何名分。
入宮后,劉娥也從不與宋真宗后宮的嬪妃們爭寵。此時在后宮嬪妃中,楊氏(楊淑妃)極為有寵,宋真宗出巡的時候,楊氏也是不離左右,受寵之深,與劉娥幾乎不相上下。對于寵妃楊氏,終劉娥一生,都與之情同姐妹,從無間隙,在后宮中共同進退。
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劉娥被封為“四品美人”,正式成為宋真宗后宮妃嬪的一員。當時在郭皇后之下,只有劉娥這位美人最為尊貴,連王府的姬妾楊氏都只被封為五品才人。
宋真宗趙恒畫像
這時候的劉娥終于可以正大光明地和宋真宗趙恒在一起了,即使此時的劉娥已經36歲了,可是她的聰慧溫柔也獲得了宋真宗的專寵。此后劉娥又接連晉升為修儀,德妃。
由于劉娥是個孤女,沒有父母兄弟,也沒有其他家人,因此她就認了曾經的前夫龔美為兄,龔美也自此改姓為劉。從此二人以兄妹相稱。
在景德初年,郭皇后年僅9歲的兒子趙祐夭折了,半個月后,另一名兩個月大的皇子也夭折了。郭皇后前后生了三個兒子,只有趙祐能活到九歲,不想也不幸夭折,她傷心過度,身子垮了下來。宋真宗僅有的五名皇子一個也沒能活過十歲,此時他已經年近四十歲了。為了以防萬一,宋真宗將養宗室的兒子在皇宮內。
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四月十六日,郭皇后病逝,此時中宮空缺,宋真宗開始想要冊立劉娥為皇后。
然而,皇帝的想法一經提出就遭到了寇準、李迪、向敏中、王旦等重臣的堅決反對。他們以“劉娥出身微賤,不可以為一國之母”為理由與宋真宗進行了一段時間的抗爭,宋真宗就索性讓后位空缺,不談立后的事情。這也使得劉娥的皇后之位暫時被擱置了下來。
“貍貓換太子”的歷史真相是什么?
宋真宗與劉娥一起謀劃“借腹生子”
劉娥與丈夫宋真宗
奇怪的是劉娥雖然長年受寵,卻無法懷孕。此時她身邊的侍女李氏突然夢到仙人下降為子,宋真宗和劉娥聽后大喜過望,想出“借腹生子”的方法來。
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劉娥的侍女李氏受到宋真宗的寵幸順利懷孕,同年四月十四日,李氏生下一子趙受益(宋仁宗趙禎)這是宋真宗當時唯一的皇子。夫妻二人直接來了一招借腹生子,瞞天過海“貍貓換太子”的大戲。
小皇子趙禎一出生就被抱到了劉娥那里,因此皇子雖然是李氏所生,卻只能認劉娥為母親。
原來宋真宗早在孩子出生前三個月,就宣布劉娥懷孕,冊封為修儀,與劉氏交好的楊才人晉封為婕妤。皇子雖然在名義上是劉娥的兒子,但她卻沒有親自撫養,而是交給楊婕妤撫養。
這位楊婕妤比劉娥小十六歲,兩人情同姐妹,宋真宗愛的既是劉娥,對楊氏也有好感,因此劉娥每每晉封,也少不了楊氏一份。這個時候劉娥已經四十多歲了,精力自然不如只有二十多歲的楊氏充沛,便讓楊婕妤代行哺育小皇子的重任。
這也就是著名的“貍貓換太子”的歷史真相,與戲劇不同的是,整個事件并不是劉娥自己偷偷摸摸的換掉太子,而是她與丈夫宋真宗一起謀劃將這個孩子歸于自己的名下。此時已經有了皇子的劉娥是如虎添翼,很快就力排眾議成為了大宋皇后。
宋真宗冊立劉娥為大宋皇后
皇后劉娥干政,引起“女主禍亂”
此時,劉娥既然已經“生子”,宋真宗便詔告群臣,欲立劉娥為后。然而不少高級官員都知道劉氏“生子”的真相,宋真宗無奈,幾次想要冊立皇后,劉娥都不得不固辭。
宋真宗與劉皇后畫像
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十一月,丈夫宋真宗力排眾議,堅決冊立劉娥為皇后,并給百官加官進爵,冊后禮儀一應從簡,既不讓官員進賀,也不搞封后儀式,封后詔書也回避朝臣公議,只下令將封后詔書傳至中書省,自己家里宣布一下就完事。
此時距離趙恒與劉娥第一次見面已經過去了整整24年的時光,已經四十四歲的劉娥終于苦盡甘來成為大宋王朝的皇后。這對情路坎坷的有情人也算是終成眷屬了。
劉娥成為皇后之后,不但處置宮闈之事,有理有據,未有大的疏失,而且丈夫宋真宗退朝后,閱覽天下的奏章,多至深夜,皇后劉娥總是陪伴在他左右,參與國事的處理,耳濡目染也讓皇后劉娥處理政事周謹恭密,越來越被丈夫宋真宗所倚重和信任。
宋真宗趙恒畫像
此時的宋真宗根本離不開皇后劉娥。每日批閱奏章,劉皇后必侍隨在旁。外出巡幸,也要帶上皇后一起。雖然劉娥已經貴為皇后,但朝中反對劉皇后掌政的人也不少,以寇準和李迪為首。劉娥也開始籠絡自己勢力,以錢惟演和丁謂為首,引發了一場“女主禍亂”。
宋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太白晝現,經過占卜師的占卜得出結論:“女主昌”,其言外之意就是皇后劉娥想要效仿“武則天”成為女主。
然而,這個時候的宋真宗多病,皇后劉娥漸漸把持了朝政,這也讓皇帝心中不安,怕劉娥會危及趙氏江山,向心腹周懷正透露了自己有讓太子監國之意。
當時的宰相“寇準”得知了這個情況,找機會進宮,開始與宋真宗密議“太子監國”的事情。
寇準畫像
寇準是華州下邽人,在很多文學作品中常被戲稱為“寇老西兒”,他19歲的時候就考中進士,仕途比較順利,生性豪爽,不拘小節,是個很有個性的人。正是因為寇準的直率,使得皇帝比較信任他。
整個事件極為隱秘,包括皇后劉娥在內都并不知曉。出宮后,寇準馬上讓楊億連夜秘密起草“太子監國”的詔書。
只可惜事情還是敗露了,搖擺不定的宋真宗趙恒以“不記與準初有成言”為由,把事情全部推給了宰相寇準。于是,在皇后劉娥、丁謂等人的壓力下,宰相寇準被罷相,丁謂取代了寇準,成為新一代的宰相。
寇準
寇準一黨的周懷正是“太子監國”事件的主要參與者,見謀劃失敗,知道劉娥、丁謂掌控朝政后必然打擊寇黨成員,他想要鋌而走險,策劃發動兵變,廢皇后劉娥,殺宰相丁謂,寇準復相,讓太子登基,逼宋真宗退位為太上皇。事態已經發展到了萬分緊急的時刻,皇后劉娥又會如何處理呢?
此時,周懷正的一個手下在兵變的前一晚向丁謂告密,丁謂深夜去見曹利用謀劃應對,曹利用迅速進宮將此事密告皇后劉娥。
第二天一早,周懷正及其黨羽均被收捕,很快周懷正被殺。之后,丁謂等又借“偽造天書”一案,進一步打擊寇準和寇黨勢力。
“天書”的由來
宋真宗
古代傳說的河出《圖》、洛出《書》,在景德五年公元1008年正月初三日,宰相王旦率領群臣早朝結束的時候,有司來報稱有黃帛曳左承天門南鴟尾上,宋真宗召群臣拜迎于朝元殿啟封,號稱為“天書”。
為了證明“天書”真的是從天而降,宋真宗還特意精心編造了一個故事,他說:“半夜我剛要睡,忽然臥室滿堂皆亮,我大吃一驚,見到一個神人忽然出現,此人星冠絳袍,對我說:'一月三日,應在正殿建黃箓道場,到時會降天書《大中祥符》三篇,勿泄天機!
我悚然,起身正要答話,神人忽然消失,我馬上用筆把此事記了下來。從十二月一日起,我便蔬食齋戒,在朝元殿建道場,整整一個月恭敬等待,終于盼來了天書。
于是,宋真宗率領百官步行到承天門,誠惶誠恐地把那所謂的“天書”迎奉到道場,當眾開了封口。只見帛布上寫的是:“封受命。興于宋,付于慎,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
為了擴大影響,宋真宗趁熱打鐵,接連下了幾道詔令:大赦、改元、改左承天門為承天祥符、群臣加恩、特許京師聚飲三日以示慶祝。
這次皇后劉娥借機矯詔,還削去了寇準“萊國公”的頭銜,從知相州(河南安陽),再遷安州(湖北安陸),由安州再貶至道州(湖南道縣)。
在極短的時間內,寇準連遭三貶。對此,宋真宗并不知情,以至于問左右為何多日不見寇準,左右之人都不敢回答。由此也可以看出皇后劉娥當時對于朝政的把控可謂是滴水不漏,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的中秋節,趙恒下詔冊立八歲的趙受益為皇太子,并改名為趙禎。
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二月,宋真宗患病,難以支持日常政事,上呈到皇帝那里的政務實際上都由皇后劉娥來處置。
宋真宗病重時下詔:“此后由皇太子趙楨在資善堂聽政,皇后賢明,從旁輔助。”這封詔書便是認可了皇后劉娥裁決政事的權力。
丈夫宋真宗駕崩,劉娥成為皇太后
北宋的第一位攝政皇太后
宋真宗畫像
乾興元年公元1022年二月十九日,宋真宗趙恒在延慶殿駕崩,享年五十五歲,死后上謚號為“文明章圣元孝皇帝”,廟號“真宗”,同年十月十三日,安葬于永定陵。
宋真宗臨時前留下遺詔說:太子趙楨即位,皇后劉氏為皇太后,楊淑妃為皇太妃,軍國重事“權取”皇太后處分。
此時的小皇帝趙楨只有十一歲,實際上就是由皇太后劉娥處理政務。劉太后自知出身卑微,宋朝以士大夫為尊,因此大力抬高母家,一直追尊加封祖宗。
劉娥將祖父劉延慶為彰化軍節度使兼中書令兼許國公,祖母元氏封齊國太夫人,父親劉通為開府儀同三司魏王,母親龐氏封晉國太夫人。
成為皇太后的劉娥與宋仁宗趙禎五日一御承明殿,宋仁宗的位置在左邊,皇太后劉娥位置在右邊,正式開始臨朝聽政。
皇太后劉娥與皇帝宋仁宗畫像
《宋史》記載:當天圣、明道間,天子富于春秋,母后稱制,而內外肅然,紀綱具舉。
劉太后號令嚴明,賞罰有度,雖然難免有些偏袒家人,但并不縱容他們插手朝政。在大是大非面前,她更尊重士大夫們的意見。
平時著裝也非常簡樸,當初身為皇后時服飾簡樸,當了皇太后依然未改習性。此后劉太后掌權日久,但她一直不愿意把權柄交給宋仁宗,可她卻依然是個慈母,宋仁宗小時候體弱多病,劉娥忙于政務,讓楊淑妃照顧,所以宋仁宗稱劉娥為“大娘娘”,楊妃為“小娘娘”。
對于宋仁宗的生母李氏,劉娥也升封她為李順容,遷往宋真宗的永定陵,成為守陵的先帝諸妃之一。
劉太后攝政后首次發行“交子”
劉娥是如何學習女皇武則天的?
劉娥畫像
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劉娥下旨在成都設立“益州交子務”,由京朝官擔任監官,主持交子發行,并“置抄紙院,以革偽造之弊”,嚴格其印制過程。
北宋朝廷正式發行了世界上第一種紙幣—交子,又稱“官交子”,比西方1661年由歐洲瑞典銀行發行的紙幣早了600多年。首屆交子發行1256340貫,備本錢360000貫。
此后劉太后雖然不愿意還政于宋仁宗,但是自己卻并未想過自立。她曾經在上朝的時候問及群臣:“唐之武后是什么樣的女主?”朝臣回答:“唐之罪人,差一點就斷送了大唐的江山社稷”,劉娥聽后沉默不語…… 。
殿中丞方仲弓上書,請劉娥“行武后故事”權知開封府,后入朝拜相的程琳亦獻上《武后臨朝圖》,都暗示劉娥稱帝。劉娥詢問朝臣看法,眾臣皆不敢言,唯剛直的魯宗道說:這樣做,又將置當今皇帝于何處?劉娥最終還是將鼓動她稱帝的奏章撕碎,擲于地上,表態說:“我不做這種對不起大宋列祖列宗的事!”
劉太后表態后,群臣如釋重負,仁宗也心懷感激,恭孝唯謹,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舉朝要行祭太廟大典,劉太后自覺天命不久于人世,她想要在生前穿一次天子袞冕(龍袍),便提出自己要穿著皇帝袞冕祭祀太廟的要求。
中國第二位穿著皇帝龍袍祭祀的皇太后
宋朝版本的“女帝風波”
皇太后劉娥要身著帝王之服去大宋王朝的太廟行祭祀大典。群臣聽說后多有反對。
尚書、禮部侍郎薛奎進言:太后身著帝王服飾,在太廟行禮時是行男性皇帝的禮還是女性后妃的禮?劉娥竟也一時無法作答。
劉娥
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二月,雖然遭大臣們激烈的反對,劉娥仍然一意孤行穿著天子袞衣、頭戴儀天冠,在宋朝太廟祭祀宋太祖等宋朝歷代帝王。
她在近侍引導下步入太廟行祭典初獻之禮。此次的亞獻為皇太妃楊氏、終獻為宋仁宗的皇后郭氏。作為對群臣和士大夫的妥協,劉娥將帝王袞服的十二章圖案減去象征忠孝與潔凈的宗彝、藻兩章,同時,沒有佩戴男性帝王的佩劍。
在祭祀儀式結束后,劉太后在太廟文德殿接受了宋仁宗與群臣給自己上的尊號“應天齊圣顯功崇德慈仁保壽皇太后”此次祭祀過后,她正式歸政于宋仁宗。
北宋名相富弼上疏宋仁宗,回顧這段往事時說到:“當日章獻明肅皇后劉娥臨朝,陛下受制于人,皇權微弱。而章獻明肅皇后最終沒有像唐代武則天那樣謀朝篡位,全賴忠臣的救護,使得章獻明肅皇后不得不克制欲望。陛下可以保全皇位,實是這些忠臣之功。”
同年三月,劉太后病重,宋仁宗大赦天下,四處征召名醫為劉太后治病。只可惜此時的劉娥已經病入膏肓,無藥可醫。
劉娥畫像
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三月甲午,皇太后劉娥在寶慈殿崩逝,享年65歲。
劉太后剛咽氣,宋仁宗趙禎就在皇儀殿召見群臣哭問道:“太后臨終前數度牽扯身上衣服,是何意?”
參知政事薛奎說:“太后不愿先帝于地下見她身穿天子服入葬。”宋仁宗幡然醒悟,下令給劉娥換上皇后冠服,然后入殮。
面對養母與生母,宋仁宗會如何抉擇
章獻明肅皇后劉娥的葬禮都有哪些特殊待遇?
就在宋仁宗正自傷感的時候,群臣們卻紛紛上書參奏說,劉太后并非是皇帝的親生母親,皇帝的親生母親是李宸妃,而燕王更是說李宸妃就是劉太后毒害身死的。就連劉娥的好姐妹皇太妃楊氏也告知宋仁宗:“陛下真正的母親確是李宸妃,現已不在人世。”
有了諸多證人的指證,宋仁宗趙禎這才明白過來,原來劉太后并非是自己的生母,而自己的生母李氏至死都不得與自己相認。接連的打擊令他傷痛欲絕,幾日不能上朝,并下詔自責。
隨即宋仁宗派兵包圍了劉太后親眷的府邸,派人召來李用和,讓他親自去查看生母李宸妃的棺木。
李用和到靈柩所在的洪福院查看,結果發現李宸妃被以皇后禮儀下葬,見李宸妃葬品如一品夫人,甚至身穿皇后服在水銀養護下,面色如生。
宋仁宗畫像
宋仁宗趙禎感嘆道:“人言豈可盡信。”隨后,宋仁宗在皇太后劉娥的靈柩前焚香祭拜,哭著說:自今以后,大娘娘(劉娥)的一生清白了!
在為劉娥上謚號的時候,劉太后的謚號四個字為“章獻明肅”,史稱“章獻皇后”,而宋仁宗在為自己的生母李宸妃上謚號的時候只有兩個字為“章懿皇后”。
可見劉娥在死后也還是最終獲得了宋仁宗的認可與尊敬,由此也奠定了章獻明肅皇后劉娥在宋朝后宮中舉足輕重的歷史地位。
同年九月,宋仁宗下詔,劉太后和李妃的靈柩同時遷葬于永定陵。靈柩起駕這天,宋仁宗先為“養母”劉太后發引,不但執孝子禮,還不顧宰相們的勸阻親自執紼之禮(牽引棺材的繩索),一直步行送出皇儀殿。
隨后,宋仁宗才再去往“生母”李宸妃下葬的洪福院為生母起靈,他伏在母親的棺木上痛哭道:“劬勞之恩,終身何所報乎!”
十月,宋仁宗率領群臣將皇太后劉娥下葬,陪葬于宋真宗的永定陵,按照舊制,皇后的謚號原本是兩個字的,從劉娥開始,凡是臨朝稱制的皇后,謚號都為四個字。由此也可以看出劉娥在死后的葬禮也是極盡哀榮,真正做到了生榮死哀。
劉太后死后,劉氏家族依然備受尊崇更勝往日,她在死前曾留有遺詔為自己的好姐妹楊氏安排好了晚年生活,命宋仁宗尊養母楊太妃為皇太后。
宋仁宗遂遵其旨意,尊封楊氏為“保慶皇太后”,楊氏一生雖然沒有垂簾聽政,但宋仁宗卻也是克盡孝道奉養。三年后,楊太后去世,享年五十六歲,上謚號為“章惠皇后”。
身為至尊的皇太后劉娥為什么沒能成為女皇武則天第二?
劉娥與女皇武則天畫像
劉娥擅權,至死也不肯還政給宋仁宗趙禎,在祭祀的時候竟然敢公開身穿帝王服飾,使得宋廷重臣們都擔心她想要“行武后故事”,即效法唐代的武則天稱帝。
然而,在群臣們的阻力面前,劉娥還是不得不壓制住了自己的內心欲望,最終并未走出“稱帝”這一步。她只是在知道自己大限將至的時候,穿著龍袍祭天過了一把“女皇帝”的癮,讓自己此生再無遺憾罷了。
武則天畫像
武則天之前沒有“女皇帝”,武則天之后有無數宮廷貴婦都想要當女皇武則天,特別是真正參與過國家大事的女性都有這個心思。
然而,武則天之所以可以成功當上女皇帝那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并不是個人努力就能做到的事情。
女皇武則天
在女皇武則天之后,身處男權社會的大臣們對于皇后干政,母后篡權,妄想成為皇帝的防范就愈加嚴格起來。
除此之外,宋朝的道德觀念嚴格,講究“程朱理學”“男主外,女主內”的性別秩序和分工在宋朝比在唐朝要明確和嚴肅多了。
武則天與劉娥
最后一點,劉娥和武則天最大的區別就是她沒有生育一個自己的親生兒子,而武則天卻有四個親生兒子做為底牌,就憑借這一點,武則天就已經贏過了劉娥。
劉娥強行收養了李宸妃的兒子,朝中上下也懾于宋真宗夫婦的威勢,并沒有敢于進言的人,使得李宸妃與趙禎母子至死不能相認,于人倫有虧,以至于在劉娥死后,宋仁宗生母的秘密才能大白于天下,由此也成為了宋朝宮廷里的一大奇案。
劉娥畫像
自元代以來,劉娥、李宸妃的故事就被民間戲劇、小說逐漸改編成了家喻戶曉的傳奇故事《貍貓換太子》,數百年來,不斷演繹,經久不衰也為劉娥留下了知名度。
通古鑒今,歷史其實很有趣,今天的知識點,您學會了嗎?感謝各位讀者的閱讀,歡迎收看下期,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