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亮之爭的第二場較量草船借箭,這一次周瑜讓諸葛亮監造十萬只箭,還讓諸葛亮立下軍令狀,又指示工匠偷工減料延誤工期,以此借口殺掉諸葛亮,但是諸葛亮卻利用大霧冒險,結果獲取曹營十萬之箭,順利完成任務。
仔細讀來,這一場較量周瑜已經近乎小兒賭氣的法子了,并不高明。
那么這一節的意義何在呢?
我想,這一節除了展示瑜亮之間斗智,主要是首次突出了諸葛亮善觀天象,為下文借東風做鋪墊。
草船借箭回來之后,魯肅對諸葛亮佩服得五體投地。
肅曰:“先生真神人也!何以知今日如此大霧?”孔明曰:“為將而不通天文,不識地利,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是庸才也。亮于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霧,因此敢任三日之限。”
這一段話流露的信息是:諸葛亮是個“通天文,識地利,知奇門,曉陰陽,看陣圖,明兵勢”的全才。
有了草船借箭這一節的牛刀小試,下面展開借東風的大戲才不會顯得突兀。
天文學專家氣象學專家諸葛亮在這次赤壁之戰中將他畢生所學發揮得淋漓盡致。
曹操因為北方兵士上船就暈,無法作戰,遂用了龐統的連環計,將戰船用鐵索連起來鋪上木板成為一片,士兵如履平地。曹操很高興。
但是連環計最大的隱患就是一旦對方用火攻的話,就完蛋了。
有沒有人發現這個隱患呢?
有。
第一個就是徐庶。
徐庶之母為曹操所害,徐庶遂終生不為曹操設一計。但是這次火燒赤壁,只怕是玉石俱焚。于是龐統又為徐庶設計,去軍中散布謠言,說西涼韓遂、馬騰謀反,殺奔許都來。曹操大驚,徐庶主動請纓,要去把守關隘,曹操大喜,遂派徐庶前去。徐庶借此脫身。
讀到這里,不由得為徐庶感到遺憾。徐庶之才干超過曹操一眾謀士,但是因為曹操的殺母之仇,徐庶“終生不為曹操設一計”,但是他就一直眼旁觀著,看曹操得意,看曹操即將遇到的慘敗,始終一言不發。設想如果曹操不是采用了程昱的毒計,逼死了徐母,而是想辦法招降徐庶,歷史將會是怎樣一個版本!即使曹操招降不了,徐庶一直為劉備效勞,諸葛亮也會有一個得力的幫手。可惜了徐庶一身本領。
在這里插入徐庶向龐統問計一節,也是暗用反襯法,徐庶當年就說自己和諸葛亮相比,是“駑馬并麒麟、寒鴉配鸞鳳”,雖是自謙,卻也說明諸葛亮更高于徐庶。現在徐庶都看得出來問題所在,曹操以及眾謀士卻茫然不知,曹操與諸葛亮斗智,實在是相差好幾個等級。
第二個是曹操手下謀士程昱。當年推薦徐庶的就是這個程昱。
程昱道:“船皆連鎖,固是平穩;但彼若用火攻,難以回避。不可不防。”曹操大笑:“程仲德雖有遠慮,卻還有見不到處。”另一個謀士荀攸道:“仲德之言甚是。丞相何故笑之?”曹操道:“凡用火攻,必藉風力。方今隆冬之際,但有西風北風,安有東風南風耶?吾居于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燒自己之兵也,吾何懼哉?若是十月小春之時,吾早已提備矣。”
曹操也是預見到了火攻的可能性,但是他按照常識,以為冬天不可能出現東南風,才敢大膽使用連環計。
曹操有這樣的自信,周瑜也想到了這一點。周瑜某天正在觀敵瞭陣,忽狂風大作,江中波濤拍岸。一陣風過,刮起旗角于周瑜臉上拂過。周瑜猛然想起一事在心,大叫一聲,往后便倒。
魯肅來見諸葛亮談到周瑜突然發病,孔明說:“亮有一方,可治都督之病。”
孔明寫下藥方:“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周瑜道:“先生既知病源,還請醫治。”
孔明道:“亮雖不才,曾遇異人,傳授奇門遁甲天書,可以呼風喚雨。都督若要東南風時,可于南屏山建一臺,名曰七星壇,高九尺,作三層,用一百二十人手執旗幡圍繞。亮于臺上作法,借三日三夜東南大風,助都督用兵。”瑜聞言大喜。
孔明每日登壇作法,果然到了十一月二十日將近三更時分,旗飄西北,東南風大起。
東南風起時,曹操這邊也有人向曹操示警。程昱入告曹操曰:“今日東南風起,宜預提防。”但是曹操不以為然,笑道:“冬至一陽生。來復之時,安得無東南風?何足為怪。”
曹操在這么明顯的天氣變化面前居然毫不在意,難道真是應了那一句“千慮一失”?如果曹操稍有警惕,就不會發生這么慘重的失敗,中國統一的大業也不會推遲到司馬氏手里。可惜沒有如果,只有結果。
再說周瑜這邊,東南風起時,周瑜的第一反應不是大喜,而是大駭。
瑜駭然曰:“此人有奪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測之術!若留此人,乃東吳禍根也。及早殺卻,免生他日之憂。”
周瑜立刻派手下大將丁奉徐盛分水陸二路去殺諸葛亮。丁徐二人趕到時,諸葛亮已經坐上來接應的趙云小船,扯帆而去。
諸葛亮早就做好了退步安身之計。也就是說,諸葛亮早已料定了火攻之計以及周瑜將會加害自己。
一般的棋手下棋只能看到眼前的幾步,高明的棋手則見微知著,縱觀全局,能預測到最后的勝負。高手與高手之間較量,就要看誰看得更遠。
曹操發動的滅吳大計就這么慘敗告終,誰應該負起這個責任?
當然是曹操。曹操在這次戰爭中幾個關鍵步驟上都決斷有誤。
殺蔡瑁、張允的是他,殺了又不肯認錯;相信黃蓋的苦肉計,闞澤的詐降書,龐統的連環計的都是他,不聽程昱等人提醒的也是他。
但曹操不愿自損形象,又不便責備他人,畢竟之前程昱等已經多次示警而曹操不聽,于是轉而哭郭嘉。
曹操在逃出生天之后放聲大哭,眾人問,操曰:“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決不使吾有此大失也!”遂捶胸大哭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最后達到了轉嫁責任的目的:“眾謀士皆默然自慚。”
在《資治通鑒》 中記載曹操失敗逃跑時有這樣幾句:“去北軍二里余,同時發火,火烈風猛,船往如箭,燒盡北船,延及岸上營落。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瑜等率輕銳繼其后,雷鼓大震,北軍大壞,操引軍從華容道步走,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劉備、周瑜水陸并進,追操至南郡。時操軍兼以饑疫,死者太半。”
曹操軍隊主要有三種死法:死于赤壁之火,死于饑疫,還有一種最令人嘆息“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
波詭云譎的赤壁之戰到此算是劃上了一個句號,漢末大分裂的中國至此鼎足三分,天下大勢合久必分,緊接著開始了分久必合的爭斗之中。最后蜀漢滅于曹魏之手,曹魏的江山又被司馬氏取而代之,孫劉亡于司馬氏之手,公元266年司馬炎登基,建立大統一的晉朝。
歷史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