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胎齡與出生體重
臨床對新生兒分類常用 3 種方式:
1.是根據(jù)胎齡分類,分為早產兒(22 周≤孕周<37 周)、足月兒(37 周≤孕周<42 周)和過期產兒(孕周≥42 周);
2.是根據(jù)出生體重分類,分為低出生體重兒(體重<2500g)、正常出生 體重兒(2500g≤體重< 4000g) 和巨大兒( 體重≥4000g);
3.是根據(jù)出生體重和胎齡關系,分為小于 胎齡兒(出生體重<同胎齡兒平均體重的第 10 百分位)、適于胎齡兒(出生體重在同胎齡兒平均體重的第 10 百分位~90 百分位)、大于胎齡兒(出生體重>同胎齡兒平均體重的第 90 百分位)和足月小樣兒(胎齡已足月,出生體重<2500g)[3]。P05(胎兒生長緩慢和胎兒營養(yǎng)不良)與 P08.1(其他重于胎齡的嬰兒)在早產兒、足月兒、過期產兒中均有可能發(fā)生。P07/P08 不包括 P05.-,當出生體重和胎齡均可獲得時,應優(yōu)先使用出生體重[4]。
新生兒受母體因素影響
注意本節(jié)有些內容與第十五章某些內容相同,包含內容是胎兒或新生兒受母體情況發(fā)病或死亡的原因。但是第十五章是給產婦編碼,本章節(jié)是給新生兒編碼。
例
胎膜早破產婦編碼 O42.-,新生兒編碼 P01.1。
羊水過多產婦編碼 O40,新生兒編碼 P01.3。
臍帶繞頸產婦編碼 O69.1,新生兒編碼 P02.5。
新生兒顱內出血
因產傷導致新生兒顱內出血編碼 P10.-中,非創(chuàng)傷性新生兒顱內出血的編碼 P52.-中。非創(chuàng)傷性顱內出血大都是由于缺氧或低氧引起的,一般有胎兒窘迫或新生兒窒息相關情況,而產傷致顱內出血,在入院記錄或首次病程中一般有詳細描述[6]。
其他新生兒顱內出血情況還有:P00.5 胎兒和新生兒受母體損傷(分類于 S00-T79) 的影響;新生兒有可分類于 S00-T79 的情況。
另外,第十六章編碼包含起源于圍生期的某些情況在以后發(fā)病,這個“以后”沒有時間期限,成人可用,但慎用。如患者因分娩性臂叢神經(jīng)損傷, 年滿 18 歲再來手術,仍然編碼 P14.3 中。同時第十六章不包括第十七章先天性畸形、變形和染色體異常(Q00-Q99),如存在 Q00-Q99 相關情況,新生兒可使用第十七章編碼。
PART3典型案例
案例 1,患兒,男,因“34+6 周早產生后 27 分鐘”入院,出生體重 1800g,身長42cm,頭圍 32cm。
原主要診斷和編碼為:早產兒(小于胎齡兒 34+6 周)P07.3;其他診斷:低體重兒(1800g)P07.1,新生兒低血糖癥 P70.4。
分析:查閱新生兒胎齡和出生體重對照表,該病例位于同胎齡平均出生體重 10%以下,屬于小于胎齡。查小于胎齡(嬰兒)P05.1,核對卷一無誤。 而查閱 P07 是雙軸心分類, P07.0-P07.1 是按出生體重分類,P07.2-P07.3 是按胎齡分類。P07下注:當出生體重和胎齡均可獲得時,應優(yōu)先使用出生體重,另 P07 不包括 P05.-, 因此主要診斷選擇 P05.1。在實際編碼中建議多編碼來表達早產合并小于胎齡,即 P07 和 P05 同時出現(xiàn)時,P07 僅描述胎齡和出生體重情況。
正確編碼:主要診斷 P05.1 體重優(yōu)先原則;
其他診斷P07.1、P07.3 附加編碼、P70.4。
案例 2,患兒,男,因“29+6 周早產兒生后呼吸困難 20 分鐘”入院,出生體重 1060g,身長33cm, 頭圍25.5cm。右手大拇指旁多 1 手指,尿道口位于包皮系帶處,陰莖頭較扁平,包皮在腹側裂開。
原主要診斷和編碼為:早產兒(29+6 周)P07.3;其他診斷:極低出生體重兒(1060g)P07.1,多指畸形Q69.9,尿道下裂 Q54.9。
分析:原編碼選擇胎齡作為主要診斷,但當出生體重和胎齡均可獲得時,應優(yōu)先使用出生體重, 因此應該選擇極低出生體重兒P07.1 作為主要診斷,P07.3 與 P07.1 應該錯位編碼。患兒右手大拇指多 1 手指,查多指[趾]畸形Q69.9,核對卷一,修正編碼到 Q69.1 副拇指。尿道口在包皮系帶處,查尿道下裂-陰莖 Q54.1,核對卷一無誤,尿道下裂編碼 Q54.1。
正確編碼:主要診斷 P07.1;其他診斷 P07.3、Q69.1、Q54.1。
案例 3,患兒,女,11 天,間斷抽搐 5 小時入院。胎齡 38+5 周經(jīng)陰娩出,出生體重 2950,身長50cm,頭圍 35cm。顱腦CT:(1)右側基底節(jié)出血伴破入腦室;(2)右側顳枕骨改變,請結合臨床。
原主要診斷和編碼為:新生兒腦室內出血Ⅲ度P10.2;其他診斷:新生兒顱內感染 P39.8。
分析:
原編碼P10.2 為產傷致新生兒腦室內出血,仔細閱讀新生兒入院記錄,為非創(chuàng)傷性出血。查起源于圍生期的情況-出血--胎兒或新生兒---腦室內程度-----三度 P52.2,核對卷一無誤。
正確編碼:主要診斷 P52.2;其他診斷 P39.8。
案例 4,患兒,男,13 天,因“窒息復蘇后尖叫激惹、右上肢活動障礙13 天”入院,因“肩難產” 經(jīng)陰娩出,出生體重 3650g,身長52cm,頭圍 37cm。
原主要診斷和編碼為: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P91.6;其他診斷:臂叢神經(jīng)損傷 S14.3,新生兒頭顱血腫 P12.0。
分析:
原編碼 S14.3 為外傷致臂叢神經(jīng)損傷,查閱入院記錄,根據(jù)新生兒出生史為產傷致臂叢神經(jīng)損傷,查起源于圍生期的情況-出- -損傷[產傷]臂叢NEC P14.3,核對卷一無誤。
正確編碼:
主要診斷P91.6;其他診斷P14.3、P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