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導言:現代提起“關白”一詞,人們總是先想到日本宰輔之位的關白,但關白一詞最早出現在歷史上就是評價霍光的——“諸事皆先關白光,然后奏天子”。霍光如何從普通臣子成為廢立西漢皇帝的重臣,這是本文需要關注的重點。
霍光(?-前68年),霍光的父親霍仲孺在平陽侯手下當小官時看上了一個侍女衛少兒,和她偷情以后對方懷孕了,但霍光沒有選擇娶衛少兒,相反借著到其他地方任官的機會離開了衛少兒,到了當地又娶了另一個女人為妻生下了霍光。然而命運具有傳奇性,衛少兒有一個妹妹叫衛子夫,她成為了漢武帝寵愛的女人,另一方面衛少兒也生下了這個私生子,這個私生子就是:
霍去病。
但霍去病卻沒有記恨拋棄他們母子的霍仲孺,相反在成功出征時經過父親所在地前往拜見,并且給他父親購置大量資產,等出征勝利回來以后再次拜會又把霍光帶在身邊從地方帶入了中央之中,可是不能因此就認為霍光是一個靠家族出身躺贏的人物,因為他最大的靠山,同父異母的哥哥霍去病在24歲時候就去死了。這意味著之后的人生道路只有他自己才能走下去。
然而命運總是在不停的顛傳之中,隨著削藩戰爭與漢匈戰爭的取勝,漢朝內部的矛盾格局發生了轉變,隨著刺史制度與《推恩令》的推行,一種矛盾逐漸開始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在于舊西漢初年矛盾基本集中在皇帝勢力如何擊敗諸侯王和匈奴上,王朝內部皇帝與重臣的勢力基本上是相對平衡的,但隨著諸侯王的弱勢使得內部勢力中皇帝與重臣的關系越來越微妙。
漢武帝雖然取得了大量的勝利,但是為此付出的代價使得他對于控制力的把控需求變得更強,在這種情況下他非常渴望得到的是穩定與安全,然而疑心是一味毒藥,當你越是渴望得到安全的時候,不安感會越來越膨脹,在這種情況下漢武帝對于衛子夫和她生下來的太子劉據的勢力膨脹感到不安。
在之后爆發了著名的巫蠱之禍,在這場亂局中大量的人被殺,衛子夫與劉據也被逼自殺,并且位極人臣的衛家中衛青兒子衛伉也被迫自殺,但這并沒有牽連到霍光,因為霍光在侍奉漢武帝將近二十年的時間中據說一次錯誤都沒犯,雖然多少有些夸張,可是也可以看出霍光是一個懂得隱忍并且善于進退的人。
所以當漢武帝決定后世的時候,送給霍光一幅畫——《周公輔成王朝諸侯圖》,意思非常明確,就是希望霍光成為小兒子漢昭帝的周公,為了完成讓皇帝幼年時候不被女人干政,結果他殺掉了劉弗陵(漢昭帝)生母鉤弋夫人。
以霍光、金日磾、上官桀為主的托孤重臣集團成立了,在之后卻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一開始霍光與上官桀、金日磾都非常親密,將自己的女兒分別嫁給了金賞與上官安。但是隨著金日磾的去世以及上官家族的勢力變化出現了問題。
上官安想要讓自己的女兒嫁給皇帝成為皇后,被霍光拒絕,但上官家族轉而尋求另一路外戚鄂邑長公主(巫盅之禍后唯一存活的漢武帝女兒中的一位,為漢昭帝姐姐)的門路,將此事促成,這就造成了中國最小的孝昭上官皇后產生,她的一生可以看做是霍家與上官家爭斗的縮影,6歲成為皇后,這樣一來上官家族開始聯合鄂邑公主,與霍光的關系比較敏感起來。
由于逐漸記恨霍光上官家族決定聯合鄂邑公主與燕王劉旦誣陷霍光要起兵作亂,在這種情況下漢昭帝如何去做將決定霍光的命運,在這關鍵時刻漢昭帝決定相信霍光,那么為什么漢昭帝如此去做呢?
因為霍光雖然已經成為了位極人臣的重臣,但是在王朝制度中外戚或者權臣即是皇帝的障礙又是皇帝的依靠,試想雖然霍光勢單力薄,相反的是皇帝漢昭帝也只有十幾歲,如果漢昭帝選擇了殺死霍光,自己將會遇到什么遭遇呢?他所要面對的對手將是已經嫁給自己皇后的上官家族以及鄂邑公主與燕王劉旦。
尤其是劉旦是誰。
劉旦是自己的大哥,他是漢武帝的三子,漢昭帝是第八子,這意味著如果選擇了一個有繼承權的外戚在加上重臣的漢昭帝將命運多舛,自然選擇支持霍光更為有利,霍光得到支持后幫助漢昭帝鞏固了政權,之后果然以上官氏、劉旦、鄂邑公主為主的勢力要殺掉霍光廢黜漢昭帝,可這樣的計劃被霍光與漢昭帝聯手擊敗。
在之后漢昭帝仍然重用霍光,使得漢昭帝獲得“百姓充實,四夷賓服”的結果,但霍光在之后的逐漸強勢讓他獲得了機會,由于漢昭帝沒有孩子,這使得漢昭帝在二十一歲時去世后繼承人問題成了懸案。
于是霍光選擇了海昏侯劉賀,由于最近挖掘海昏侯墓獲得了很多珍貴材料,可以證明一點,即他并非如正史中記載的那么荒淫,但即便是沒有沒這些證據,一個繼位20多天就犯下1000多條荒淫罪責的人,是否也有些太忙了呢?
顯然劉賀并不是因為荒淫無道被廢除的,那么劉賀為何會被霍光廢黜?如果比對這種繼承情況的話,就可以看出劉賀與劉恒之間的差距,同樣是作為弱勢的君主,劉恒到了中央以后,實行的是緩行政策,即對當時重臣表現的非常謙讓,在面對周勃時也存在一個掌權的過程,雖然劉恒也任用了自己的心腹重臣,但存在于一個過程。
而海昏侯劉賀一到任,屁股還沒有坐熱就馬上著急更換各種勢力,這對于霍光來說顯然是一個威脅,所以真正導致海昏侯被廢的關鍵在于他對于霍光過快的想要撤換掉造成了矛盾,結果雙方爆發沖突導致自己被廢。
那么這時候的霍光已經成為權傾朝野甚至擁有廢立皇帝權利的人了。
之后繼位的漢宣帝劉詢是劉據的孫子,是中國罕見的蹲過監獄的皇帝,由于受到巫蠱之禍的牽連,他小時候差點被殺,由于他太小躲過一劫,當漢宣帝成為皇帝之后霍光主動要將權利交給漢宣帝,但是漢宣帝吸取了海昏侯的教訓,相反仍然重用霍光為重臣。
直到霍光死后對他家族的打壓行動才開始,并且在霍光死前將自己的很多封地交還給霍去病的孫子霍山,但這并不能阻止漢宣帝對其家族的摧毀。
那么該如何看待權臣霍光呢?
霍光的興起有他的偶然性,因為同父異母的兄弟霍去病提攜造成躍起,但也要看到霍光自己長期的隱忍和自己的辦事能力上,在經過了巫蠱之禍后沒有被牽連進去,相反成為漢武帝的托孤之臣,但是需要看到的是在當時為什么之后他與上官家族從友誼轉向了仇敵,之后又成為了權臣。
這之中有兩個關鍵地方,第一個地方是漢朝內部的核心矛盾轉變上,隨著諸侯勢力的衰落導致新的矛盾關心產生,以外戚為主的勢力在對待皇帝的關系上往往非常曖昧,這種曖昧來源于他們一方面是皇帝的助力,比如霍光就幫助漢昭帝擊敗了上官家族聯合劉旦的廢黜行動,但當他們成為強大勢力之后,第二個地方產生了問題。
即他們沒有解決這種問題的辦法,隨著王朝的族權化,大家族勢力強勢之后導致他們很難將自己的勢力真的交給皇帝,在這方面他們既不相信皇帝、皇帝往往又不能相信重臣,這造成了廢黜海昏侯或殺伐重臣全族事情的發生,最終漢宣帝對他的隱忍仍在之后爆發。
在漢初的外戚斗爭中不得不看到殘酷的一面,當失敗的一方失去權利的時候,等待他們的往往是殺戮和連坐,在這種情況下相互攻擊和打壓的需求就很難消失。并且對于重臣來說往往在一朝中輔佐舊皇帝后,新皇帝年幼或者需要更換勢力的過程中形成沖突,造成家族的衰落。
所以沒有辦法維持穩定的關系導致了霍光從一個勤懇隱忍的人變成了不可一世廢立皇帝的人,最終霍光死后,一門幾乎被屠戮殆盡。但這種情況不但沒有穩固西漢的政權,相反使得官權族權化后,皇帝與外戚勢力之間的矛盾更為加深,最終導致了西漢的衰落。